蔣翔:從內容到產品,騰訊新聞短視頻的N種玩法|德外獨家

蔣翔:從內容到產品,騰訊新聞短視頻的N種玩法|德外獨家

近年來,騰訊新聞客戶端一直處於新聞類APP市場的第一陣營。在"中國電視融合峰會—短視頻生態圈"大會上,騰訊新聞短視頻運營中心品類運營負責人蔣翔,從產品角度出發,跟大家分享了騰訊新聞短視頻的N種玩法。

當下,互聯網和短視頻相互作用、持續發酵:互聯網使短視頻成為移動的內容產品,也產生了新的特徵,比如短平快的內容、社交傳播、算法分發等等;同時,短視頻的出現,也讓互聯網的行業生態遭遇快速重構。對於傳統媒體來說,更需要建立平臺視角下的短視頻內容產品思維。根據他的主題演講內容整理如下: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圖注:騰訊新聞短視頻運營中心品類運營負責人蔣翔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互聯網短視頻怎麼了?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內容被生產出來,內容的傳播渠道也從以前的電視、報紙渠道,開始變為社交渠道傳播。比如說一個人在網上看到一個不錯的短視頻,他會傾向於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或發給自己的朋友,通過這些渠道再去流轉,就構成了整個內容傳播的渠道。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在這一傳播路徑下,很多平臺就從以前人工運營、人工分發的模式轉變為了算法分發去定向推薦內容。以前,人工分發很簡單,如果想要一個推薦位,你只需要找到互聯網平臺的編輯,跟他說“幫我上一個位置”;而現在這種情況不存在了,除了置頂位置之外,所有位置都被個性化的算法規則打散。因為有了個性化,導致內容的稀缺性。為了擴充內容資源池,短視頻的內容生產,也由以前的平臺主導、媒體主導,變為了內容生產者多元化的眾包生產模式。

此外,以前很多的新聞類視頻,前面都設有主持人介紹,但在這個時代,用戶很難接受一段視頻前面有30秒或1分鐘的內容介紹。在傳播工具移動化過程中,用戶的碎片化消費成為主流,使內容發展趨勢更傾向於短平快,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快速消費、簡短閱讀等特點。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短視頻重構互聯網生態

短視頻也使得整個內容行業生態遭遇快速重構,比

如生產流程重構:以前做內容需要約稿、編輯部審、校等程序,而現在很多內容生產是UGC用戶或PGC用戶直接自己上傳,這造成整個生產組織形式的重構。以前的熱點內容,可能更多是專業化媒體打陣地戰產生的;而現在很多爆款新聞,則可能是從UGC用戶手機中流傳出來的。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因為生產形式跟生產流程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時代對內容定義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以前針對視頻內容有一整套嚴格的定義,什麼是視頻內容,應該怎麼播、怎麼剪、怎麼發。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容形態已經逐漸沖淡了過往的內容標準,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內容邏輯。這造成了整個互聯網平臺在

運營所有內容產品的邏輯和產品規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思維改變:什麼才是優秀的短視頻

短視頻行業帶來的首要變化可以說是內容思維的變化。

從平臺視角來看,和以前的視頻思維對比,圖文思維是典型的理性思維,視頻思維是非常典型的感性思維。

一篇圖文稿件需要深度、有內涵,因此用戶心裡會期待得到一個全面、嚴謹、有深度的內容。但是看視頻更多是渴望獲得的是視覺衝擊,獲得畫面美學的欣賞,更多地體會到現場感和信息的價值所在。

所以說,去現場拍視頻,符合用戶思維的期待。在表現方式上來看,圖文思維表達方式偏宏觀,更多的是抽象的內容表述;而視頻思維邏輯下,視頻在表達時更多是需要一些細節和具像,這兩種思維形式決定了整個互聯網平臺對短視頻內容需求的不同。

我們衡量一個視頻優秀不優秀的方法很簡單,即用各種指標去量化。優質的短視頻往往是與用戶感性心理直接緊密相關的。在平臺攝取短視頻時,大量的用戶畫像,反應的就是用戶心理的滿足點。用戶大概率地會追求一個觀點、一個共鳴、一個衝突、一種利益,或滿足自身的慾望,好奇,幻想,或者感官上的衝擊,總的來說是為了滿足一種心靈訴求。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為什麼說信息裡有用的資訊或有價值的知識很重要?比如在互聯網平臺的短視頻內容裡,會有人教你如何編辮子,如何做菜,但用戶未必真的會通過這種方式去做菜、去編辮子,那他們為什麼會觀看?其實用戶更多地是想獲取有價值的知識與資訊,這完全是一個純粹的感性心理的滿足。

我們要獲取的共鳴、觀點,無非就是對用戶感性心理的認知,這點跟圖文時代完全不一樣。傳統媒體機構在製作內容時,更多會傾向於圖文思維,會用宏觀敘事的框架告訴用戶應該怎麼樣,而這一點跟互聯網時代下,用戶在碎片化閱讀內容時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短視頻算法究竟如何運作?

算法終極目標是為了使內容分發更有效率。對生產者來講,算法分發會讓每個作者因其優質內容受益;對於內容平臺來講,運營規則是從以前的槽位運營,逐漸轉變為內容池的運營;對於用戶來講,更多是可以“用腳去投票”,他想看什麼樣的內容就訓練什麼樣的興趣點,讓算法進一步做召回。事實上,人工算法並不高大上,我們以為的算法可能是黑科技,純自動的。

其實目前行業內用的人工智能,無非就是"人工輸入內容+後臺字段標識",將之注入到機器學習中去:提供一整套視頻物料,首先機器識別部分字段、人工識別字段,然後再進行算法字段識別,進而用作整個算法分發的召回——整個鏈路並不是全流程、全自動的。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這些視頻在人眼看來是具像、真實的內容,而算法眼中,視頻則更多是通過標準化流程,通過字段編譯出來的一整套數字構成的數據鏈。當我們清楚了算法運作的原理之後,在短視頻運營過程中,就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短視頻的封面圖很重要,人眼去看封面圖是真實具像的內容,比如堵車,算法不會識別堵車,只會識別各種座標系,清晰度和人臉。

視頻內容的標題同樣重要算法理解標題跟人理解的是不一樣的。人腦理解標題往往是一種感性的思路,就是你看到這個標題,能聯想到真實存在的東西。但是算法更多是通過對標題進行切詞,切出各種標籤維度,再進行算法的召回。我們有的時候經常會困惑:遇到好的內容,但是因為標題取得不好,比如太虛,沒有辦法切詞,所以無法用做算法的後續召回。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就是為視頻內容設置標籤。比如人眼看到成都、民警、新聞現場、國慶節、敬業這些標籤詞彙,作為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很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大概率是一個新聞報道。但在算法眼中,這些標籤詞彙,其實就是一串串的數字,比如成都是52263,民警是3225674。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講,上傳平臺時標記這些標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流程,這個不亞於內容生產本身。事實上,算法無法知道這兩個數字之間到底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必須要人工嵌入一套關係當中之後,才能反饋到算法召回中。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尋找短視頻新藍海

從行業視角來看,知識類短視頻將成為新藍海。日前,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何同學"發佈了一則自己測試學校5G網絡的視頻,在網上意外走紅。他是B站知識類、科技類、數碼區Vlog的up主,他以自己擅長的Vlog形式,直觀地向大家展示了5G的下載、安裝以及更新軟件的速度之快。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做過5G技術相關的內容,有圖文、也有視頻,為什麼只有何同學做的這一條現場知識類、虛實類的Vlog流量最高呢?

原因就在於他把知識情節化,把內容通俗化。簡單來說,用戶感覺看他的內容不累,同時解決掉了對信息的焦慮。

蒋翔:从内容到产品,腾讯新闻短视频的N种玩法|德外独家

圖注:"何同學"發佈的測試5G網絡的視頻,在網上意外走紅

最近,騰訊、快手、今日頭條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做互動視頻。宏觀來看,互動視頻目前主要有兩個發展通路,一是短視頻互動劇,用戶可以點選下一步的劇情,這是一種遊戲化的網絡視頻;二是在用戶消費場景中去推動用戶和視頻內容進行互動。但互動視頻的技術實現難度較大,一方面,它需要依賴整個平臺進行運作,對後臺的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對用戶寬帶的要求也很高,只有4G和5G普及的時代才能實現。最近一段時間,大量的公司開始紛紛湧入互動視頻市場,原因之一是為了增加用戶黏性以及用戶的使用時長。

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已經從最初的競爭關係,逐步變成互相借力、合作共生的友好局面。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紅利將進一步釋放,二者在內容整合、流量變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會進一步加深。

作者:騰訊新聞短視頻運營中心品類運營負責人蔣翔

整理:汪堯

請原文轉載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數據、結論及數據說明,並註明來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與解讀均不代表CTR觀點,對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CTR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