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越南這個國家,從古到今,都和中國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明朝時期因為南北同時用兵,而北方蒙古的威脅遠比安南要大,將戰略重心傾斜到北方,加之內部政治動盪,所以使得明朝不得不接受了越南獨立的事實。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越南的歷史跟由來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已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並逐步形成了“甌雒”部落聯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百越族聚居地,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桂林和南海分別在今天的廣西、廣東,象郡包括今天的廣西東南部和越南北部、中部。秦始皇死後,各地割據成風,南海郡龍川令趙佗乘機自立為王,建“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重啟統一事業,攻滅“南越國”,將其地劃為九郡。由此至五代後期大約一千年間,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直到968年,丁部落統一越南各部建立"大瞿越國",自稱"大勝明皇帝"。968年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北宋建立已經8年,割據嶺南的南漢政權建立了51年。在此大分裂時期情況下,越南正式從中國分裂了出去。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係。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803年清朝政府(嘉慶8年)將安南國改為越南國,封阮福映為國王,越南由此而得名。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安南屬明時期,明朝在越南的統治

明朝對安南人口,採取與中國相同的黃冊制度來辦理。官府把交址人丁的姓名、年齡和籍貫,記載到簿冊,並按這些資料,製成證件,由人丁持有,以備官府查核。若發現某人的證件與簿冊所載不符,便須抓去當兵。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明朝對安南採行多項稅務及賦役制度。1414年,明政府規定安南每畝田徵粟五升,植桑沙每畝徵絲一兩,每一斤絲徵絹一匹。明政府又設鹽稅,每月煮鹽若干,送交提舉司收藏,待承宣布政使司檢驗後,才可發賣。若私煮或私賣,則會被判罪。

明朝在安南開設學校,訪求儒學、醫術、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職,並使之教授有關才藝。把中國儒家典籍中的《性理大全》、《五經大全》、《四書大全》等書籍,供學生研習並派僧道傳佈佛教、道教。振興儒學,倡導以程朱之學為核心的理學思想,使之滲透到安南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明朝極力招攬知識分子,明政府向總兵張輔等下令,將該地“懷才抱德、山林隱逸、明經能文、博學有才、賢良方正、孝弟力田、聰明正直、廉能幹濟、練達吏事、精通書算、明習兵法、武藝智謀、容貌魁偉、語言便利、膂力勇敢、陰陽術數、醫藥方脈之人,悉心訪求,以禮送赴京擢用。”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明史》記載“交人(越南人)苦中國約束,又數為吏卒侵擾,往往起附賊,乍服乍叛。”“馬騏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 “中官馬騏以採辦至,大索境內珍寶,人情騷動,桀黠者鼓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在明朝成功拿下越南後,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這是為什麼呢?

安南地瘠民貧,民風彪悍。安南雖然崇尚中華文化,但是並不認可明朝的統治,也不接受自己淪為中國的郡縣。所以,在明朝駐紮的幾十年中,安南的反對勢力層出不窮,這讓明朝軍隊一直處於奔波之中,雖然多次派兵鎮壓,也只是維持了表面上的統治而已。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永樂帝駕崩之後,繼位的明宣宗比較守成,他分析後,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索性下令從安南撤軍,但是安南依然作為明朝的藩屬國。後來明朝將安南從屬國,降為屬地,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安南國三年一納供,名義上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實際上仍然由安南國王直接統治,直到明朝滅亡。

在明朝拿下越南後,為什麼不到30年就選擇了放棄呢?

清政府導致中越宗藩關係終結。

中越宗藩關係在歷史上延續了1000多年後,因近代法國殖民勢力的介入而中斷。19世紀80年代,中國最後一次履行宗主國的義務,幫助越南抗擊法國軍隊。1883年,越南國王派出以範慎遹、阮述為代表的使團赴清王朝請求中國的軍事與外交援助,以挽救越南被法國吞併的危險局面。1883年5月1日,清政府命李鴻章“迅往廣東,督辦越南事宜,所有廣東、廣西、雲南防軍均歸節制”,大有與法國決戰之勢。最終,由於清政府的腐朽、官吏的迂腐以及為避免陷於同法國開戰的危險,只是出於對邊防安全的考慮進行了軍事防禦部署,但對越南的軍事援助並無實質性的作為。1885年,法國佔領越南,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致使中越宗藩關係由此終結。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歡迎大家點贊或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