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導語


突然之間,資本的目光從C端的消費互聯網走到了B端的產業互聯網。之前風風火火的新零售改造C端消費線上與線下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諸如美團,餓了麼,達達等末端即時配送玩家的興起。在供應鏈的另一端,產業互聯網也正在快速的發展,它們又會產業哪些投資機會呢?


就在新零售的商業形態越來越被消費接受的同時,新零售引起的產業互聯網的整合和改造現在卻成為了資本的“心頭好”。究其原因,主要因為我國消費者消費行為的高度數字化,創新模式不斷湧現。但是在後端,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仍在追趕全球的領先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由於下游海量消費數據帶動的。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現狀


雖然中國製造業領域數字化發展迅速,發展意願高,但是仍處於追趕領先水平的階段,行業數字化能力仍待加強。以數字化工廠為例,根據調研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3月,中國現有數字化工廠所佔比例為25%,為美國和德國的一半左右。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正是因為上游產業端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間,那些參與到新零售浪潮的企業,正在以消費者的需求端對供應端進行大範圍的佈局。以阿里,京東,美團等擁有線上流量且積累了廣泛零售數據的線上巨頭公司為例,他們或是投資線下實體零售企業,或是直接參與中小民營零售業態的數字化改造。通過這些方式可以使他們線上相對優勢的數據進行線下變現和優化,關鍵就是推動並且提升線下業態的數字化轉型。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把線上相對集中的流量和數據賦能到線下,使得線上和線下的數據不流失,形成一個良性商業閉環。


新零售對B端供應鏈的需求是什麼?


消費互聯網積累的海量數據正是打造高效供應鏈的基礎。以目前我們所瞭解到的供應鏈改造來看,主要可以藉助數據洞察客戶需求,然後基於需求進行前瞻性的預測需求。在產品服務端,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需求。在配送端可以通過大數據優化倉庫佈局,構建更高效的供應鏈網絡等一系列系統性的改造。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以此推導,新零售最終會把傳統零售的B2C(商家到客戶)變成C2M(客戶到工廠),而原本通過賣庫存的商業模式,也會變成賣數據的形式出現。從底層數據驅動自動化加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賣庫存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出現產能過剩以及供應鏈協同的效率問題,例如我們最近看到有媒體報道摺疊屏幕應用到智能手機上,但是真正要量產的話,它的售價會非常貴,背後就是供應鏈協同產生的摩擦成本。同樣的,新能源汽車量產的問題也是供應鏈協同的問題。

而根據數據進行供應鏈調配的C2M平臺模式,就能有針對性的對垂直SKU進行反饋,達到供應鏈自適應的過程。所以互聯網平臺對於便利店,智能貨櫃的改造就是基於消費者的底層數據,把最符合的產品給到最精準的用戶畫像。


產業互聯網推動供應鏈發展的三大猜想


筆者認為,新零售的出現其實是消費者垂直化,分層化的反饋。而這種模式對供應鏈的極大壓縮,引發了供應鏈的垂直化,碎片化。在生產產品的表現上可能是產品的標準化。在服務模式上更加注重人的邏輯,具有類似計劃經濟的特點。

猜想1:改善供應鏈推進產品標準化

產品標準化的意義是什麼?簡而言之,標準化的產品能產生更加高效和更容易處理的數據。例如,我們之前走訪創新工場時看到,他們給原麥山丘賦能的智能結算裝置,因為原麥山丘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形態,可以快速的通過AI識別產品,結算價格。其實,現在智能結算臺已經在許多場景得到運用,學校的食堂這種看似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場景,也在大力的推廣運用。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通過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新零售的場景中,消費端對標準化產品是有極大需求的,因此向上遊的訴求的是一樣的。我們從最近投資機構投資的標的也能略窺一二。

2019年開年,筆者不完全統計了一下最近資本機構投資的物流供應鏈標的,基本都為B端企業。而投資的標的中,有4家集中在零擔物流運輸行業,1家物流設備智能化,1家智能倉儲,1家大型供應鏈物流企業。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我們就說說近期被資本關注零擔行業。現在由於零售業態,品牌商與消費者之間商品銷售通路縮短,導致B2B2C訂單高頻率、小規模、分散化,原本貨運格局中,整車訂單逐漸化整為零。原本成本高昂,集貨和末端配送比較散亂的零擔幹線運輸迎來了新的增量市場。為了和下游市場結合的更加緊密,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包裹的標準化。

不管是聚盟,卡行天下,壹米滴答,優速快遞,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在原本的物流網絡中,引入了標準化的流程,和標準化的產品。

目前零擔市場被切分的非常細,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沙漏化。包括大票零擔快運,小票零擔快運,現在又從小票零擔中,切分出了大件快遞產品。從市場上現在推出的大件快遞產品來看,產品公斤段定位在3-60kg之間。此前有些傳統的零擔企業就已經劃分出類似的產品,比如百世快運惠心件、安能mini小包、壹米滴答的壹米小件和滴答到門等。

這些標準化的包裹可以提升下游末端配送的效率,也是下游零售端對上游改造的結果,這個行業中的玩法,才剛剛開始。

猜想2:供應鏈垂直化中的機會

新零售全渠道的發展,帶來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敏感度變低,產品的品類進一步擴大。面對海量的SKU出現,終端市場面臨選擇的困難“我到底是進哪些產品可以提升我的銷量?”,往往選擇一個錯誤的產品最終會變成庫存的積壓,前文我們提到了C2M的商業模式正式基於傳統零售貨找人的痛點,衍生出基於用戶畫像人找貨的模式。

在物流供應鏈標準化的同時,垂直化的特點也是大勢所趨。如果說標準化是在產品的大小上切了一刀,那麼垂直化就是在針對不同品類又切了一刀。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未來的供應鏈體系可能整合出現上下游一體的垂直供應鏈體系,(類似君聯資本所投項目:鑫榮懋)但是從目前階段的發展來看,做到相對細分領域的專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下游消費業態對上游的整合需求一直都在,對於相關垂直項目來看,大概率能引來資本的青睞。

猜想3:商業模式的“計劃經濟”?

關注人的服務是新零售的根基,如果我們把以往賣庫存的人找貨的模式稱之為市場經濟,那麼基於數據需求端反饋的C2M邏輯,可以稱之為“計劃經濟”。但這和我們以前所認為的計劃經濟可能有所不同,過去是物資匱乏所以要實行計劃經濟,但是當今我們全社會生產要素能滿足不同需求時,“計劃經濟”就變得不同,因為需求端能提供的數據源和數據推導邏輯的有效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要讓看似計劃經濟的商業模式真正運轉起來,就需要把開放的數據源裝進一個容易保管保存的組織,目前看整個商業零售的數據被幾大平臺壟斷,未來可能會出現具有政府背景的機構統一保管。(類似於目前政府能完全看到新能源車的數據一樣,根據中國2016年發佈的規定,中國境內的新能源汽車要把車載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傳送給汽車製造商,然後汽車製造商再將至少61種數據傳給當地的數據中心,這些信息包括車輛位置、電池、引擎功能等。)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數據統一管理

行業趨勢 | 新零售供應鏈從C到B都經歷了什麼?


由於政府統一管理,這樣就會使得數據不是完全公開,也有利於更好的統一分配,實行商業上C2M的構想。這需要數據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互聯網企業能打破線上線下邊界,賦能垂直行業,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但是大數據對社會的負面效果也為越來越明顯,因為數據依賴,人們可能不再願意有創造性的思維;因為數據依賴,可能任何一個黑天鵝都會被放大。最終我們發現,未來的教育會變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當我們使用二維碼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變成了數據的奴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