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大家閨秀

何澤慧1914年3月5日生於蘇州。她的祖籍是山西靈石縣,那裡有一個數千人的村莊,叫兩渡村。舊時,汾河從該村兩側流過,村民須擺渡越水,方得以出行,故得名兩渡。

何澤慧出身於“五世翰林”家族,才俊輩出、詩書傳家。其父何澄,曾順應時代大潮東渡日本留學。何澄曾志在學農,因而取字“亞農”,後入振武學堂,這是陸軍士官學校的預科學校,1906年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四期步科。

何澄先後參加過留日學生組成的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

何澤慧6歲進入振華女子學校,從小學到高中,她在這裡度過了12年漫漫時光。這所學校是她的外婆——晚清著名的女權主義者王謝長達創辦的新式西學。

當時的振華女校除了國語和地理課之外,數理化課程都是採用國外原版教材,英語就更不用說了,要求的水準也遠遠高於教會學校和公立中學。那時的英文課是選讀名著,何澤慧晚年回憶說,她當時學英語的方法,是先看書後面的索引和生詞表,把那些單詞編成一個故事。

在那個年代,有許多優秀的振華女生像何澤慧一樣考取了清華,“北有清華,南有振華”之說令人津津樂道。然而,何澤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她差點被拒之門外。

何澤慧在晚年回憶那段往事時說:我上物理系碰著一個老封建,誰呢?葉企孫。他說不要女生。為什麼不要女生?那時候幾百人考物理系,一共幾十個人考上,他說女生都不要。結果我們就造反了,我們不聽他的。但由於受到傳統偏見的影響,教授們認為女生學物理難以學有所成,紛紛勸她們轉系。為此,何澤慧後來還一直稱當時的理學院院長葉企孫為“老封建”。

當時扎著兩個小辮子的何澤慧和另外幾個女生堅持留在物理系,她們的造反最終獲得勝利。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何澤慧的這一選擇,至少決定了她後來的人生道路上兩個極為重要的事件:一是她因此而成為舉世矚目的核物理學家,二是在物理系得以結識後來成為她丈夫的同班同學錢三強。

幾年前,何澤慧在接受央視《大家》欄目採訪時說:“你越不讓我來,我越要來。”倔強的何澤慧偏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導者,她堅持到了最後,而且還以畢業論文全班最高分的優異成績畢業,成為那一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的10位畢業生之一。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前排右二為何澤慧,後排左一位錢三強

一心“打鬼子

當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父親何澄曾經發出一個誓言:就是準備傾盡資產,也要把自己的八個孩子送到八國聯軍那八個國家去讀書,學好本領打敗他們。因而,何家的孩子們讀書並不是只顧個人前途,而是為了報效國家。

讀大學的時候,日寇入侵華北,日本人培植了由漢奸組成的傀儡政權,並宣佈華北獨立,北平危在旦夕,清華大學已經開始向南方轉移。何澤慧牢記父親的誓言,沒有放棄繼續求學的志向。

1936年,何澤慧在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為了打日本鬼子,她一心要學兵工彈道學,這就是她出國留學的唯一目的。她曾在給姐姐的一封信中說:一張“碩士文憑”,一張“博士文憑”,於現在的中國,最近將來的中國,又有何用?!

她找到南京的民國政府兵工署,想出國學兵工彈道學,女孩子想學造槍炮,這在當時被人們看來是異想天開,兵工署根本不要女生。何澤慧又倔強起來,兵工署不要,她打算自己想辦法出國,而且非學彈道學不可。

其時,她聽說老家山西省政府有項規定,凡國立大學畢業的山西籍學生,均由省府資助三千大洋,出國留學三年。何澤慧的老家正是山西,於是,她得到父親在日本軍校時的老同學閻錫山的幫助,在故鄉獲得了這筆資助。

就這樣,何澤慧獲得山西省政府的資助,於1936年赴德國留學。她選擇德國,因為到那裡讀書最便宜。沒想到,她一到德國就遇到了麻煩,因為軍工專業的保密性,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的彈道專業根本不收外國學生。此刻,何澤慧倔強的性格再次突顯,她聽說那所學校技術物理系主任曾在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當過顧問,就直接去找這位系主任。

儘管德語還不流利,但是何澤慧不屈不撓地和這位系主任講起道理:“你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顧問,幫我們打日本鬼子,我學這個專業,也是為了打鬼子。”何澤慧的理由最終說服了系主任,於是,她成為彈道專業破例接收的第一個外國學生,也是第一個女生。

心繫故鄉

何澤慧去德國留學的第二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身在德國的何澤慧,心裡一直惦記著淪陷的祖國,以及家中的父母兄妹。她在給大姐的一封信中說:“這兩天中國人天天在飯店裡興高采烈的慶祝——中國打勝仗!……國內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壞。我們也許立刻都要回國也未可知,我學的彈道學,也許兵工署就要來電報請我回去服務,不是中國兵發炮發不準,放槍放不準嗎?其實只要我一算,一定百發百中!他們不早些請我,不然日本兵早已退回三島了!”

何澤慧在德國的學習與研究,正是身處二戰的激流漩渦之中。1940年,何澤慧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是《一種新的精確簡便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從那一年開始,她在柏林西門子工廠實驗室從事研究,三年後又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在此,她發現並開始研究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碰撞現象。

戰火情緣

因為二戰的原因,何澤慧與遠在中國的父母失去了聯繫,只是在1942年3月,通過紅十字會與在美國的大姐何怡貞用戰時限制的25個單詞通信往來。當1943年德國與法國開始恢復通郵時,何澤慧給離別7年之久的清華老同學錢三強寫了第一封信。

事實上,這封只有25個單詞的短信成了何澤慧與錢三強之間美好姻緣的最初使者,他們之間自此開始了長達兩年如此隻言片語的鴻雁傳書。這對身在異國他鄉戰火紛飛中的昔日同窗,終於在一種特殊條件下的電報式通信交往中萌生愛情。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1945年年初,歐洲的戰事已近尾聲,國內抗戰勝利的曙光在望,滿懷愛情渴望的錢三強與何澤慧在25個單詞中憧憬著戰爭結束後的日子。他們擔心著信件會葬送在盟軍對柏林的猛烈轟炸的郵路上,也擔心對方的安全。每當一封帶有紅十字標誌的信粘著硝煙味道飄然而至時,他們似乎看到等待已久的愛情如此坦誠地呈現在眼前。

錢三強向心儀已久的老同學發出一份簡約至極的求婚信:“經長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將等你一同回國,請回信。”何澤慧以同樣簡練風格答覆:“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1946年春天,何澤慧離開德國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來到了錢三強在巴黎的寓所,隨身只帶一隻小箱子。

在二戰硝煙漸漸散去的1946年的春天,何澤慧來到巴黎與錢三強相會,並很快舉行了婚禮,他們將此喜訊寫信告知大姐和姐夫,並寄去了一張新婚照。他們的結合,不僅是兩個相距甚遠的老同學在戰爭的廢墟上終成眷屬,而且是中國科學史上的一件幸事,它所造就的關於中國“居里夫婦”的神話即將在幾年後和幾十年後,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核事業。

平日裡深居簡出的約里奧-居里夫婦出席這對年輕有為的中國青年的婚禮,婚後,何澤慧與錢三強一同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居里實驗室)從事研究。他們非常缺乏實驗設備,日常生活也並非盡如人意,食品供應短缺,連土豆都很難吃到。

1946年夏天,錢三強和何澤慧一同到英國劍橋大學出席戰後第一次國際基本粒子學術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錢三強宣讀了題為《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現象》的論文。論文的作者是何澤慧博士。這是何澤慧婚前在德國海德堡核物理實驗室所作的科研成果,這位女博士第一次將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現象攝入鏡頭,並從照片上顯現出來。這項科研成果引起與會同行的極大興趣,英國著名雜誌《自然》稱它為科學成果的“珍品”。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中國的“居里夫婦”

錢三強夫婦此次劍橋之行,對核裂變產生了新的設想,他們決心共同努力突5關於鈾核“二分裂”的結論。從英國劍橋大學返回法國巴黎居里實驗室之後,錢三強和何澤慧與R•沙士戴勒和L•微聶隆合作,立即投入到全面分析、實驗和研究之中。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他們發現,在鈾核的每三百個裂變反應中,就會出現一次第三條粒子射線的情況。

實驗結果證明,鈾核裂變不僅是一分為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一分為三。共同發現了鈾的三分裂現象,錢氏夫婦的重原子核“三分裂”學說從此誕生。1946年底,他們進一步欣喜地發現,在第三條粒子線之外,又出現了第四條。也就是說,鈾核裂變不僅有“三分裂”,還有“四分裂”。而何澤慧首次觀察到鈾的四分裂現象的幾率則是每萬次核反應中才會出現一次。

1947年,錢三強和何澤慧夫婦宣稱他們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立即在科學界和社會公眾引起關注。法國科學院將享利•德巴維獎金頒發給了錢三強。不久,西方各國報刊相繼刊登了錢氏夫婦的發現。他們稱錢三強和何澤慧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錢三強與何澤慧的發現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注意,錢三強也因此被提升為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並獲物理學獎。

1948年,處於事業巔峰期的錢三強與何澤慧帶著約里奧-居里夫婦的贈言:“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約里奧-居里先生為了表達對中國的熱愛和對錢氏夫婦的友誼,將若干個保密數據告之錢三強,還將一包放射源贈送給他們。科學是無國界的,是約里奧-居里夫婦幫助新中國核研究走出第一步。後來中國“兩彈”爆炸成功,在科學技術意義上講,是中國科學家的成功,也和西方大學研究室的科研成果緊密相連。

1948年5月,錢三強與何澤慧抱著不滿6個月的女兒錢祖玄,踏上了歸國之旅,他們帶回了中國人自己研製核武器的希望。

享譽世界的女核物理學家 —— 何澤慧的傳奇人生

彭桓武先生當年與葛庭燧同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最年輕的教授,他在回憶氫彈研究時,中肯地提到何澤慧先生的貢獻:

“搞氫彈的時候,資料裡有一個數據,我們覺得不大可靠,就重做實驗,重測這個數據,看是不是真的。平常的物理實驗,做一個就要兩三年,而我們搞氫彈剩下的時間只有一兩年了,所以這個實驗要求幾個月做出來。當時組織了包括何澤慧在內的一些人成立了另一個實驗室,專門做這個實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幾個月做出來了,果然發現原來的數據不對。核武器研究沒有走彎路,沒有走錯誤方向,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都親自上門看望何澤慧。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溫家寶和錢三強夫婦就開始交往,那時,溫家寶曾多次登門拜訪兩位科學家。就任總理後,溫家寶在2005年中秋節來到這裡看望何澤慧,並和老人相約每年來一次。然而,何澤慧院士已經無緣今年中秋,她已踏上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遠行…… 2011年6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一代傑出的核物理學家何澤慧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