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說實話,這兩年汽車界的網友太忙了,這不那邊的三缸機討伐聲還沒過,這邊新能源就已經洶湧而至,話題之多,變化之快,令人咂舌。不過你還別說,新能源車在推進速度這方面,也著實比我們想象得要快很多,就連車企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例如美系、韓系品牌在新能源車型的佈局上就普遍較慢,而德系、國產品牌則早有預備,至於日系品牌車型,他們則更願意押注於自家的混動系統。

對雙限城市的朋友來說,是選也得選,不選也得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擇而優呢?現在新能源車雖然扎堆而來,但以油改電為主,這些車到底實際用起來和燃油版有沒區別?難得車展,什麼車都有,我們就來一次油改電對燃油版的空間對比。

大眾朗逸燃油版/大眾朗逸純電版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從實測數據可以得知,大眾朗逸及其純電版在車內空間的差異上非常小,只是在後排縱向空間數據上有些出入(我們猜測應當是兩車型座椅導致的差異),而在兩車底盤變化引起的垂直空間方面則完全相同,整體實際空間體驗差別很小。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對於這個實測結果我們其實是不奇怪的,因為早在七八年前大眾對於未來電氣化的佈局就已經做了相關準備。早在在MQB平臺上預留電機、電池、接口預案的做法,讓大眾用MQB平臺“魔改”純電車型變得非常簡單,空間體驗自然也不會很尷尬了。

不過,縱使大眾預測未來趨勢再準,那也架不住時間太過於久遠。當時預測的電氣化佈局讓這款朗逸純電只能容納下37.2kWh的電池,和如今動輒50、60kWh電池容量的新能源車相比,在續航上它確實佔不上什麼便宜。NEDC續航278km的數據,想要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還稍有壓力。好在大眾的MEB平臺車型也開始發力了,據我們瞭解ID.3國產車2020年底可在國內上市。

標緻2008/標緻e-2008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百年標緻首次在歐洲之外進行全球亮相的全新車型——標緻2008/標緻e-2008,它們在車內空間表現上的差異也非常小,除去後排縱向空間有很小的差異之外(我們同樣認為兩車的差異來自於座椅不同),其餘項目,尤其是垂直空間方面完全相同。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標緻這兩款新車在車內空間上表現出相同的成績,很大功勞來自於CMP平臺,這個平臺可同時兼容純電、汽油和柴油三種動力總成,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也實屬正常。和大眾MQB平臺所能容納的電池容量區別在於,標緻e-2008的電池容量達到了50kWh,在同級別當中已經屬於中等偏上的水準了。

標緻e-2008的NEDC續航達到430km,在保證了基礎續航的前提下,車內空間不受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款車在體驗和續航兩方面兼顧。再加上萌萌的外觀造型以及炫酷的內飾設計,考慮購買純電SUV的朋友不妨去試試這款車。

現代菲斯塔燃油版/現代菲斯塔純電版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正如你所見,在上述表格實測成績當中,菲斯塔燃油版和菲斯塔純電版最大的差異來自於車內垂直空間,這也就意味著其純電版很可能是由燃油版改進而來。它這種“油改電”不是像大眾那樣有預案的去改動平臺,而是從具體車型入手變動,所以侷限和體驗就比較明顯了。類似操作的還有日產的軒逸純電,它們都是在燃油版車型上直接進行電動化而來的。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此前,我們對菲斯塔的頭部空間就評論過並不佔優勢,而這次推出的純電版頭部空間更是緊張,普通人坐進主駕位都會覺得頭部空間不夠用。事實上這款車不僅頭部空間比較尷尬,為了續航它還把電池放在了後懸掛的尾部。理論上來說,這種佈局應該會對操控和動態反饋帶來比較明顯的影響。

做了這麼多的妥協,換來的成績還是比較可觀的,其NEDC續航490km的成績,目前在同級別合資競品當中穩拿首位。其實菲斯塔純電版的策略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的,既然我目前不能及時推出體驗完全相同、平臺完全符合的菲斯塔純電版,那麼幹脆就把天平完全傾向於續航,這樣打造出來的車型也還有個強有力的賣點,總比體驗和續航都不到岸的“油改電”車型好。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將競爭對手範圍擴大到自主品牌,那菲斯塔純電版就佔不到便宜了,不說廣汽新能源Aion S的630km續航里程,就是秦Pro EV的500公里續航也是頗有些市場根基的。

長安逸動/長安逸動EV460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不用多說,看到上面表格那麼多紅數字,相信你也知道長安逸動燃油版和逸動EV460空間差異挺大的。細看一下,長安逸動EV460無論是縱向空間還是垂直空間,都要比長安逸動燃油版小不少。從實際體驗的角度,這兩款車在乘坐體驗上的區別也確實比較明顯。

八車對比:油改電,多花幾萬空間可能更小?誰體驗更好?

和其他幾款新能源車相比,長安逸動EV460推出時間算是最早的,在去年十月份就上市了,這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另外其NEDC續航430km的成績,再加上補貼後11.79萬起的售價,在去年還不是特別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還是有競爭力的。

雖然它的體驗比不上完全純電平臺開發的車型,但相對低廉的售價,加上完善的機械素質,還是讓它成為了很多經濟買家的選擇。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全新的長安逸動EV車型也已經進行了申報,相信彼時的這款車產品力會有更好的表現。

總結

從上面幾款代表車的對比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油改電”3個字,不同的企業做出來的效果還是差距比較大。大眾的思路是極力打造“油、電同價、同等體驗”,那隻能犧牲續航里程,根據我們的實測這臺車的續航里程還是比較實在的,如果是城市代表,這臺車完全可以勝任。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越是新開發的產品越趨於完善和合理,從朗逸到標緻2008都屬於這類,相對老邁的軒逸純電就有點跟不上需求了,而意欲借新能源車彎道超車多年的自主品牌,似乎在油改電這件事上,仍然還是落後於強如大眾、標緻這樣的老牌車企,不過我想也是,沒理由你解方程式解不過人家,換成加減法就能超車的道理呀。

基於我們的經驗,勸大家買電動車還是實際體驗為好,也不必一聽到油改電就搖頭擺手,而且理論上來說,選越新的車就越好,電動車的技術近幾年變化真的太快太大了,幾乎可以理解為隔一年,買下一代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