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初冬的早晨, 干净整洁的东大街,云开广场的广场舞,歌声与舞蹈形成交响曲,让人兴奋不已。环湖新区散步的人群,迈着悠闲的脚步,精神显得更加抖擞,在这优美的城乡环境里,市民获得幸福感更多。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2019年以来,开阳县始终把打造整洁优美、宜居和谐的城乡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任务落实上“钉钉子”,持续发力整治城乡环境,破解创建难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组织保障有力 创建提升有底气

采取召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动员大会,全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部门、 乡镇(镇、社区)、村(居)委会“一把手”全部参加,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亲自抓、动起来。县直机关职能部门,18个乡镇(社区)制定城乡环境整治方案,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背间小巷“脏乱差” ……等。“5加2”“白加黑”便成了创建提升的工作新常态。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以前脏乱差的东山农贸市场,经过三个月完成了‘农改超’任务,现在不仅出摊经营的现象没有了,公厕的管理都相当到位,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买菜舒心得很!”家住金博广场的市民袁长贵先生说。

宣传氛围浓厚 市民素质大提升

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宾馆、酒店、单位院落等区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在出租车、公交车、公共场所的LED电子显示屏等滚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内容。利用市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文明行为、文明礼仪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在县直机关各部门、公园、广场、企业、学校、乡镇(社区)开展“文明如厕·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提升了市民素养。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居住在城区北街的王前进先生感慨地说:“自从张贴了‘文明如厕•从我做起’宣传牌以后,广大市民素质得到提升,城区的厕所干净度有了极大改善。”

加大硬件投入 城乡环境大改善

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颜值”,补齐硬件短板是关键。今年以来开阳县共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水东大道绿化、城区主次干道、开州大道提升改造,更换城区花箱(花卉),广场、公园等工程建设;实施南郊路、科技大道、致富大道、铜仁路延伸段、红军路的路面水稳、沥青铺设、人行道、综合管网铺设等工程建设。加强对开州大道、磷都大道、环城北路等路段标识标线施划、道牙刷漆等基础设施建设,共施划标识标线8500平方米。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对街道路面清扫、绿化带清理、交通设施清洗、市政设施清掏、垃圾转运及木质花箱更换等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城市品位。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强化整治提升 创建优美新环境

“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我们绝不能搞‘突击式’‘运动式’的应付检查,要把创建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抓好宣传引导,提升市民素质,坚决把创建为民利民惠民这项工程做好做实。”开阳县文明委常务副主任周琼说。

开阳县把专项整治同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开州大道、云开南路、文化路、红军路、磷都大道等路段清除违章占道行为450起,劝离流动摊贩44000余人次,拆除撑杆搭棚400起。严厉查处出租车拒载、宰客等违法行为,共查处车辆违法行为67885起。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突出管理创新 城乡整治添活力

开阳县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为契机,运用大数据将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小区院落纳入数字监管范围,实行“电子天眼”自动抓拍系统加强管理,规范文明交通和文明行为。利用“百姓拍”APP平台对举报案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激发城市管理活力。截至目前,共处理案件6038件,结案率99.88%。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开阳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来源/贵州文明网 文/杨刚 摄影/陈中龙

审核/陈 金

终审/姜 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