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二二一”工作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人民网-贵州频道

今年以来,开阳县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创造新环境等,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二二一”工作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环境、农民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

抓好“两个”完善 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精神文明整体推进。按照“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风尚好、文化教育普及好、基础设施建设好、创建活动效果好、治安综合治理好、环境整洁卫生好、基层民主建设好、村镇经济发展好”的目标要求,把文明乡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州工作部署,扎实深入地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寨、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巩固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村寨环境卫生治理市场化进行全面推广,推进农村改院、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

完善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采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政府投入、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文化广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建设,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发展,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移风易俗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两个”加强 提高市民生活条件和道德素质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为重点,以体现文化内涵、反映民族特色、突出配套产业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了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物流、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组织实施“五好”(民主管理好,乡风文明好,村镇文化好,村容村貌好,农民生活好)“五通”(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宽带、通物流)“五改”(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五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有序化)“五有”(有文化体育场地,有农家书屋,有文艺队伍,有活动经费)为载体的“五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加强村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综合服务站(室)、道德讲堂、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资源,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培养新农民、培育新风尚作为重要目标,广泛普及优生优育、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托产业发展,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前的定向、订单培训,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推动移风易俗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孕育文明乡风新貌。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契机。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总管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乡风文明。深入开展农村酒席滥办、乱办治理,切实减轻老百姓经济负担,为脱贫攻坚打好坚实基础。广泛开展好儿媳、慈母、好丈夫、孝女、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树立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典范。继续完善“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把“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带动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杨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