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富民的萬寨答卷

記者 劉亞麗 通訊員 蔣秋銘 李燦 譚珏

宣恩縣萬寨鄉是伍家臺貢茶的發源地,享有貢茶之鄉的美譽。但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諸多原因制約茶鄉發展。

近年來,該鄉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搶抓機遇,持續發力,開啟了萬寨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盛萍,你也在補栽茶苗子麼!你昨天領了多少?”

“不多、不多,幾個邊邊角角補一補。現在茶葉價格高,只要是空地我都栽起。”

立冬剛過,在萬寨鄉白果壩村,村民詹盛萍和鄰居張婆婆在茶園裡相遇,聊起了今年茶葉收成。詹盛萍是該村的茶葉大戶,家裡已有成片茶園8畝。隨著今年到組公路的硬化,她坐不住了。“原來擔心路不好,茶葉賣不掉。現在路好了,還有茶廠,我們都來加油栽。”

白果壩村位於萬寨鄉西北部,全村1061人。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以前村民僅靠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為生,全村貧困人口占半數以上。2014年開始,村裡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硬化公路12公里,新建水池20口,新增變壓器5臺,改善群眾出行、飲水、用電等難題。

“基礎設施變好,帶來了運輸、生活上的便利,目前已發展茶葉2180畝。今年,我們初步計算,人均純收入可達到12000元以上。”白果壩村村黨支部書記楊再雲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截至目前,萬寨鄉立足完善道路交通網絡,鋪設水泥路250公里,新建沙石路300公里,新開工通暢工程8條40餘公里,實現戶戶通公路;並通過實施鞏固提升人飲建設工程,新建50立方米以上蓄水池183口,修建大小提水泵站49座。全鄉24個行政村集中飲水安全工程實現全覆蓋,解決了多年來困擾群眾的飲水難問題。

基礎設施改變,為該鄉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氣象。萬寨鄉牢牢抓住伍家臺貢茶發源地的“先天”優勢,將伍家臺村打造成集農業、工業、旅遊業為一體的融合示範樣板村。

“這種茶葉比較嫩,比較愛喝清淡味的就喜歡這一款。”近日,在萬寨鄉昌臣茶業有限公司的展廳裡,講解員正在為來自巴東的考察團介紹產品。伍家臺作為該鄉茶葉發展的典範,其深厚的茶文化及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吸引了不少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

“這裡的茶旅融合搞得好,我們村裡的老百姓都過來參觀學習,回去把我們溪丘灣的茶葉也發展成這樣。”巴東縣溪丘灣村村民譚明枝一邊參觀一邊說。

從最開始的少量茶葉種植到如今的茶文旅融合示範樣板,伍家臺村立足茶葉產業,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村居環境,大力推進以有機茶園創建、有機貢茶生產、生態旅遊觀光為主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產業振興、茶旅融合和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伍家臺村先後榮獲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省級生態村等榮譽稱號。如今,伍家臺茶園,常有外來觀光的遊客,漫步茶山、採摘茶葉、欣賞茶景。

“今年,我們在出口這塊已在全州排名第一,目前突破了500萬美金。”萬寨鄉伍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鄭時兵介紹。

今年以來,萬寨鄉茶農實現收入約1.3億元,伍家臺4A級景區累計接納遊客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性收入2.4億元,伍家臺村及周邊180餘貧困戶受益超550萬元。

“來,您把垃圾放在這裡面,我馬上拖走!”近日,在萬寨鄉向家村分類式垃圾收集點旁,清運人員正在清運垃圾。

為推進萬寨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實現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今年來,該鄉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全境的垃圾分類回收清運網絡。該網絡由鄉集鎮垃圾中轉站、六條清運路線和遍佈各個村民小組的270個分類式垃圾回收點組成,並配備兩臺掛壁式垃圾清運車,萬寨“髒亂差”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將村莊環境變亮變美宣傳教育引導納入群眾工作重要內容,增強群眾環保意識。

“以前的垃圾都倒在這個天坑裡,又臭又髒。現在搞好噠,天坑裡的垃圾全部清完了,我們也不往裡面丟垃圾,環境越來越好。”74歲的老人徐永秀感慨說。

“下一步,萬寨鄉將著力於四個提升:基地建設大提升、產業融合大提升、環境整治大提升、基礎設施大提升。將來,萬寨鄉一定會有新變化。”萬寨鄉黨委書記譚華軍展望著萬寨鄉的未來,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