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池塘生態養殖大規格河蟹是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方向,也是漁業增收增效的目標。“長江1號”河蟹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養成規格大等特點,與普通河蟹相比優勢明顯。2015年常熟市支塘鎮八字橋村養殖戶梅洪根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育苗基地購進“長江1號”河蟹大眼幼體培育扣蟹,2016年放養自育蟹種進行成蟹養殖試驗,經過一年的精心養殖管理,34.5畝池塘收穫成蟹3381千克,畝產量為98千克,其中175克/只的大規格河蟹佔80%,加上套養青蝦的收益,畝效益達1萬元。現將其養殖試驗總結如下。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一、池塘條件

試驗池面積34.5畝,共7個塘,每個塘大小不等、在5-10畝,池底平坦,池深1.2-1.5米,淤泥厚度適中,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池塘四周用鋁皮或玻璃作防逃欄,高50-60釐米,池塘內鋪設盤式微孔增氧設施,每畝放置增氧盤4-5只。

二、池塘清整

待上年養殖的河蟹、青蝦銷售結束後,於2015年12月1日開始乾池,對池塘進行清除雜草,夯實池埂和護坡。曬塘1-2個月,至塘底有龜裂可走人,兩年間隔用生石灰進行清塘(2015年清塘,2016年未清塘)。

三、培肥水質

1月28日,在池底均勻幹撒磷肥5千克/畝、尿素5千克/畝,2月1日還水30釐米。一個月後根據水色進行追肥,用複合肥與尿素1∶1的比例,即複合肥0.5-1千克/畝、尿素0.5-1千克/畝,保持水體透明度在25-30釐米。6月份以後用生物肥(酵之源)進行追肥,用量為3-4畝/桶,保持水體透明度在35-40釐米。

四、種草投螺

2月1日前按照池塘形狀,分條塊種植伊樂藻,株與株之間的間距為50釐米,塊與塊之間的間距為4~5米。水草面積佔總面積的40%左右。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3月中旬,放養本地優質活螺螄,放養量為150千克/畝,在清明前後培育出優質小螺螄,為河蟹提供鮮活開口餌料。

五、苗種放養

2月10日開始放養蟹種,由於是自育蟹種,採取邊捕獲、邊放養,嚴格挑選規格整齊、附肢齊全、體表乾淨、體質健壯、活動靈敏的扣蟹。蟹种放養量為1000只/畝,規格為90只/千克,每隻塘口均是一次性放足。

當水體呈淡黃色或淡綠色時放養蝦種,上季蝦種也是自育的。2月15日放養蝦種,放養量為12.5千克/畝,規格為1400-1800只/千克;下季蝦苗一半自育一半外購,放養量為10千克/畝, 規格為6000-8000只/千克。

六、養殖管理

  • 飼料投餵

養殖過程按照兩頭精、中間粗的原則,保證飼料新鮮、適口,蝦蟹吃飽、吃好。蝦蟹下塘待水溫稍有回升後,投餵商品南美白對蝦開口料(蛋白質含量為42%),一個月後改投1#料,河蟹第一次蛻殼後投餵顆粒飼料1.5千克/畝、豆粕1.5-2千克拌新鮮帶魚25千克,直到河蟹第三次蛻殼完成。

7月份進入高溫季節,投餵“甘力健”,另加玉米、新鮮帶魚;

8月份適當減投顆粒飼料,煮熟新鮮小雜魚拌熟化玉米;

9-10月份投餵“育肥料”(蛋白質含量為42%)、玉米和新鮮帶魚;

11月份隨著河蟹捕撈上市、存塘量減少的同時逐步減少投餵量。

總之,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河蟹的蛻殼、生長和天氣情況靈活掌握投飼量,碰到悶熱、低壓天氣要少投或不投,確保河蟹健康生長。

  • 水質調控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養殖初期以添水為主,少量多次,視水體透明度適當追肥。6月份水位控制在60-70釐米,當水質開始老化時排掉部分底層水,換入外河新鮮水,並用培藻素、生物製劑調活水質。

7-8月份水位控制在1.2-1.5米,每10天換水1次,每次5釐米,同時每10-15天間隔用酵之源調節水質,穩定水體pH值。

9-10月份水位穩定在1.2米左右,隨著河蟹排洩量增大,加大換水量和水質調控力度,維持水體活爽。

另外,根據天氣、河蟹攝食等情況勤開微孔增氧機和水泵,確保水體流動,溶氧充足。

  • 水草管護

伊樂藻耐低溫,種植成活後溫度稍有回升馬上進入生長期,通過控制水位來控制水草生長,4-5月份是伊樂藻的旺長階段,5月中旬水草長到與水面齊平時進行割草通路,一般割掉20釐米,留30釐米,讓水草沒在水面下15-20釐米。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割草要分批進行,減少河蟹對棲息環境的應激。到6月中旬伊樂藻仍然生長旺盛,可用控草旺根寶控制水草生長。每批水草割後及時撈出漂浮水草,施用促進水草根系生長的生物肥,讓水草儘早恢復生長。

  • 病害防控

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通過調水、改底、護草等方法為蝦蟹營造生態環境,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減少蝦蟹發病概率。

在4月底-5月中旬、9月中旬-10月初這兩個階段蝦蟹易感染纖毛蟲病,此時普用一次纖蟲淨殺滅纖毛蟲,隔天用二氧化氯進行消毒,以防蝦蟹發生爛鰓病。當水溫升到18℃時和大暑天,各用1次碘製劑消毒水體。

平時投餵新鮮帶魚時拌服食鹽、大蒜素、VC、健力素和EM菌,高溫季節投餵煮熟的玉米,一方面能改善飼料的風味,另一方面能提高河蟹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河蟹的抗病力。由於預防到位,河蟹在養殖過程中未發生因病死亡的現象。

  • 其他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仔細檢查河蟹的活動、攝食和蛻殼情況以及進排水口、防逃護欄、電力設施和增氧設備情況;常檢測水體溶解氧、pH、亞硝酸鹽、氨氮等理化指標,做好各項養殖記錄。

七、試驗結果

  • 產量

到2017年1月底全部乾池。經統計:河蟹總產量3381千克,平均畝產量為98千克。河蟹規格較大,250克/只以上的雄蟹佔10%,200-250克/只的佔25%,175-200克/只的佔20%(雌蟹佔1成),150-175克/只的佔20%(雌蟹佔4成),125-150克/只的佔20%(雌蟹佔一半),125克/只以下佔5%。春蝦從5月16日開始採用地籠捕大留小,到7月20日全部捕獲,共550千克;

他這樣養,養出8成大規格螃蟹,每畝狂賺1萬元,你心動了嗎?

秋蝦從12月中旬開始上市,到2017年元旦共銷售450千克,存塘自養蝦種600千克,兩季青蝦總產量為1600千克。

  • 成本

池塘承包費13800元,苗種費59350元,飼料費75380元,生物製劑、肥料和漁藥等13400元,水電費8870元,合計170800元。

  • 效益

蝦蟹總產值為508800元,其中河蟹總產值為413900元,青蝦總產值為94900元(春蝦35200元、秋蝦40500元、蝦種19200元)。總利潤338000元,畝利潤9797.1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