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的布達佩斯圍城戰之二:德布勒森外圍戰

蘇軍發動德布勒森進攻戰的目的,就是佔領一個向布達佩斯發起進攻的基地。

德軍的南方集群的司令是弗里斯納大將。

慘烈的布達佩斯圍城戰之二:德布勒森外圍戰

他來到南方集群前,在北方前線作戰。在納爾瓦戰役裡,他把優勢蘇軍拖住了。但在南方集團軍群,他幹到1944年12月22日,就被解職回家了。戰後被逮捕判刑,很快就放了。是一個不“出彩’將軍。但他接手南方集團軍群時,他根本就沒有力量保衛匈牙利。這時如果蘇軍(也就是羅馬尼亞勝利後的9月)立刻進攻,那麼可能布達佩斯圍城戰要輕鬆一些。但為什麼馬利諾夫斯基不打?

這要從蘇軍的戰術思想和實際情況來分析了。

蘇軍的將領有一個特點,就是紮實,穩妥,按步就班。如同他的大學教材,非常有邏輯,全面,把你的基礎打的很牢固。我本人是喜歡的。他的音樂我也喜歡,憂傷而浪漫,非常動人心魄。但缺少了靈動和創新。在軍事上,就是強調穩紮穩打。如朱可夫,科涅夫,包括現在的馬利諾夫斯基。

而德軍更具冒險性。古德里安就敢於在沒有完全封閉明斯克,基輔的情況下,就衝向下一個目標。而蘇軍在戰爭初期,一旦發現自己後方出現德國坦克,本身就亂了陣腳,而不能鎮靜的尋找德軍的薄弱點突出包圍。我對基輔戰役不能突圍,一直想找原因。損失不該那樣大。到了1944年,蘇軍已經不再怕被包圍了。我認為這是他的巨大進步。

在這種戰術思想指導下,馬利諾夫斯基就把步伐停下來,補充裝備,人員,調整布屬。

另一方面,由於蘇軍在國外作戰,距後方愈遠,蘇聯和羅馬尼亞的道路不好,物資前送很慢。更延長了準備期。

最後一原因是:第3烏克蘭方面軍要解放保家利亞和南斯拉夫,第2烏克蘭方面軍少了左翼的保護。同時他還要整頓羅馬尼亞,使之被控制在蘇聯之下,把羅馬尼亞軍隊改造為羅共控制的軍隊,並和蘇軍一起進攻匈牙利。這些,都要時間。

德布勒森戰役開始於1944年10月6日,結束於10月28日。雙方都宣稱自己勝利了。

蘇軍認為佔領了30%的匈牙利土地,奪取的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並以其為進攻布達佩斯的出發點。

德軍認為,在德布勒森的阻擊,爭取了時間,使希特勒可以把他答應的生力軍投入匈牙利,為保衛布達佩斯作準備。

因而,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役。

慘烈的布達佩斯圍城戰之二:德布勒森外圍戰

現在,談一下戰役進程。為了使朋友們不失去興致,我把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的輔助攻擊略去。主要把蘇德兩軍在戰鬥中的“變更佈屬”來重點談一下。看一看兩軍統帥是如何制敵的。

10月6日,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第二烏克蘭方面軍發動了德布勒森戰役,這個戰役的目的是衝出喀爾巴阡山脈,佔領匈牙利平原上的第一個通道重鎮,為進攻布達佩斯建立一個立腳點。

同時馬利諾夫斯基還想切斷德軍通往匈牙利內地的退路,將他們殲滅在匈牙利東部。這比讓他們據守在布達佩斯,對蘇軍來說好的多。

在戰役開始前,馬利諾夫斯基手中有第7近衛集團軍,第40、27和53集團軍共4個步兵集團軍。和一個大約有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此外他還組建了2個騎兵-機械化基群:即格爾什科夫集群(第五近衛騎兵軍和第18坦克軍)和普利耶夫集群(第二和第四近衛騎兵軍,第7近衛機械化軍),另外羅馬尼亞第一和第四集團軍也歸他指揮。總兵力86萬(?)左右。他的鋼鐵矛頭是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主力的突擊兵力是兩個集群。

面對第二烏克蘭方面軍的是弗里斯納將軍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包括皮科將軍第6集團軍和沃勒(Wohler)將軍的第8集團軍,以及第二和第三匈牙利集團軍。總兵力24萬人。

此戰役中,主力是皮科的第6集團軍。第6集團軍是第二次重建了。命運極背。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後,他是德國最強大的軍團。希特勒稱它可以攻下天堂。但在斯大林格勒,他被全殲。

在戰役開始前,德軍力量極弱。在整個匈牙利德軍只有一個裝甲師,第23裝甲師。這根本擋不住蘇軍的進攻。但是,希特勒決定大力加強匈牙利德軍的實力。第一批援軍是強大的第三裝甲軍,這個軍包括第1,13、24裝甲師和“統帥堂(Feldherrnhalle,FH)裝甲擲彈兵師。而令蘇軍頭疼的裝備著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裝甲營也在來的路上。所以弗里斯納將軍實際上是在為時間而戰。

蘇軍的攻勢從阿拉德發起。當步兵在暴風雨般的炮火支持下,打開了德軍防線上的缺口後,馬利諾夫斯基立刻命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集群衝入缺口。普利耶夫集群在3天中前進了100公里,直指布達佩斯。而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則直衝德布勒森。但這時德國人的抵抗變得越來越堅強。由於喀爾巴阡山脈下的複雜地形,使得蘇軍步兵被遠遠拋在坦克部隊後面。這就形成了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在沒有步兵支援的情況下,強攻德軍嚴密防守的德布勒森地區的局面。於是,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被阻止在奧拉迪亞市,他是德布勒森外圍城市。沒有步兵助攻,蘇軍坦克不斷被擊毀,代價重大。

在這種形勢下,馬利諾夫斯基只能命令普利耶夫集群停止進攻,轉而東進以協助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的攻勢,而這樣使得原來蘇軍兩路的進攻集中在了一路。在普利耶夫集群的協助下,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經過苦戰,終於在10月20日攻克了德布勒森,為了這個勝利,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付出了慘重代價。該集團軍還能運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數量下降到了180輛!馬利諾夫斯基被迫將其撤到後方整補。

雖然蘇軍攻克了德布勒森,但其包圍德軍的企圖卻沒能實現,現在德軍開始緩慢而有秩序地向布達佩斯方向退去。參考我的地圖。

慘烈的布達佩斯圍城戰之二:德布勒森外圍戰

蘭色是開戰時的雙方接觸線。蘇軍有三個主攻方向。最左方的蘭紅虛線是蘇軍的46集團軍進攻路線。他屬於烏克蘭第3方面軍。最右方的蘭紅虛線是烏克蘭第2和第4方面軍的進攻路線,德軍阻擊後退,直到紅色的最終線。中間的紅蘭虛線,是重點,是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進攻,目標德布勒森。黑色圓點是德布勒森。可以看出,蘇軍是極力要包圍殲滅德軍的。但德軍的防線完整,沒有破裂,直到新的防線。很漂亮的防禦戰。

終戰線是紅色實線。

馬利諾夫斯基決定冒一次險,他將作為預備隊的格爾什科夫集群也投入戰鬥,該集群和普利耶夫集群合併後由普利耶夫指揮,一起奉命不等步兵趕上來,迅速超越後退中的德軍,並斷其退路。

馬利諾夫斯基所不知道的是,當蘇德兩軍在德布勒森地區陷入苦戰的時候,弗里斯納 將軍正在不聲不響地組織源源不絕抵達的增援部隊,到10月20日,他手頭已經聚集了第1、23、24裝甲師、黨衛軍第四“警察”裝甲擲彈兵師和第503獨立重裝甲營。當格爾什科夫和普利耶夫兩個騎兵-機械化集群正向前猛插時,弗里斯納將軍用黨衛軍“警察”師和第503裝甲營在正面拖住蘇軍,以第1和24裝甲師由南向北,以德國第八集團軍第17步兵軍由北向南,於10月22日發動了鉗型反擊。德軍南北兩個鐵鉗,迅速擊破了少量擔任蘇軍側翼掩護任務的羅馬尼亞部隊,將蘇軍這兩個騎兵-機械化集群包圍了起來。衛國戰爭初期的勢態重演了。

但蘇軍已不是基輔城下的蘇軍了。普利耶夫將軍和格爾什科夫將軍都是十分有經驗的軍官,他們在第一時間裡就發現了危機,立即決定停止攻勢,找到德軍弱點,集中兵力向後方有序突圍。他們的突圍是集中兵力,打完炮彈,由各級軍官指揮的突圍。不是大家分散突圍,那其實就是奪路逃命,不是突圍。這點上,德軍在1943年的舍輔琴科戰役中,也是令人稱讚的。非常有序。集群司令走在最後。當發現他的屍體後,蘇軍以全套軍禮下葬他。德軍在到達最後一條河時,被打亂的集群,軍官自動出來組織渡河,把傷員背上,不放棄戰友。

慘烈的布達佩斯圍城戰之二:德布勒森外圍戰

有兩個因素幫助了蘇軍的突圍企圖。首先匈牙利北部地區道路狀況極差,這使得蘇軍步兵在進攻時很難跟上其坦克部隊,同時也使得德國步兵部隊無法及時到位,而德國第一和第24裝甲師合起來大概有100輛坦克,並且這兩個師都有些部隊還來不及趕到戰場,這使得德軍無法嚴密地封鎖所有蘇軍突圍的道路。

其二,被圍的兩個蘇軍騎兵-機械化集群,有蘇聯空軍的掩護。現在蘇聯空軍已經佔有了制空權。

在毀掉所有無法帶走的重裝備後,他們成功地突出包圍,於10月27日抵達蘇軍防線。至此蘇軍的德布勒斯攻擊戰結束。

在這場戰役中,蘇軍的損失高達84010人(陣亡和失蹤19713人,受傷64297人),這已經超過了蘇軍在羅馬尼亞戰役中,兩個方面軍損失的總和。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損失了約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兩個騎兵-機械化集群損失坦克數量至少也在150輛以上。這個損失使得第六近衛坦克集團軍將退出戰鬥幾乎達兩個月之久,那兩個騎兵機械化集群在幾個星期中也無法參戰,如此造成的嚴重後果是,使得蘇軍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只能以手頭半數的坦克部隊參加戰鬥。當在後方整補的那50%坦克部隊恢復戰鬥力時,在戰場上的那50%的坦克部隊卻不得不因戰損而退出戰鬥,這是個惡性循環。

在德布勒森戰役結束後,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立刻開始計劃下一步對布達佩斯的攻勢,雖然在德布勒森戰役後期他的部隊損失很大,但他對即將到來的布達佩斯戰役仍很樂觀,畢竟他的步兵元氣未傷,而且蘇聯最高統帥部還撥給他兩個機械化軍(第二和第四近衛機械化軍),憑著這些兵力,他覺得有信心迅速攻克布達佩斯,但這個攻勢將比預計得要來得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