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迎来发展契机,将成保险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11月28日,由新浪网主办的“新浪金麒麟·2019保险高峰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阳光保险集团总裁李科表示巨大的健康险市场需求正在释放,无论产险还是寿险,健康险都会成为转型发展中的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当前,商业健康险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将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商业健康险迎来发展契机,将成保险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阳光保险集团总裁李科

新时代背景下,医疗健康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正在逐步显现,要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化资源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保险业就要积极承担起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助力社会管理。

李科认为,保险行业应当大力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过程中,行业内应加大加强产品创新,有机结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障,并积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改善客户就医体验。为此,李科也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税优健康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尽快完善商业保险医疗费控机制与手段。

“健康阳光”始终是阳光保险“一身四翼”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阳光保险将以此为转型发展的契机,致力于商业健康险的创新发展,以健康险的深刻转变助力保险业的深度转型,助力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据了解,作为面向全国财经领域的高端品牌年度峰会,“金麒麟”论坛自2008年开始举办至今,汇聚了大批权威专家共商中国发展问题。此次论坛作为行业内的高端盛宴,将为保险行业搭建起智慧共享平台,共同把握新机遇、抓住新动能、应对新挑战。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第一,要从新的高度看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国家已经把国民健康问题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健康中国”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构建比较完备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建立,社保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但以我国的国情看,社保只能解决基本保障的问题。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快速提升,广大居民对专业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愈加渴求,医疗健康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正逐步显现。要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必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化资源,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个方面,商业保险可以在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保险业应当承担起这方面的社会责任。而且,刚才贾主任也讲到,我们的保险业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银保监会最近修订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了健康保险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高的站位上重新定义了商业健康保险。办法明确长期健康险产品费率可调,为寿险公司应对长期医疗通胀等风险提供了手段,将促进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提升健康管理费用占定价比例,也将鼓励和促进保险公司加强对客户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

前面讲到,我们目前的健康保险对客户来讲,主要是解决了基本健康保障的问题,对客户管理服务还不够,相信这样一个办法的出台,会促进这方面的发展。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的实施,一定会有力地推动我国健康险业的发展。我们期待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尽快出台。

发挥保险业在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产品创新,增强健康保险保障的有效供给,以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多层次的客户需求;

二是将提升客户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三是积极参与经办基本医保、承办大病保险,发挥保险业专业优势,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改善客户的就医体验。

健康险是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近几年我们谈行业转型话题比较多,转型的关键是让保险业的发展、让公司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保险行业,对商业健康险的认识和重视都有非常大的跃升,这为健康险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巨大的健康险市场需求正在释放,商业健康险面临重要的发展契机,健康险将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近几年的行业数据也可以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健康险已经成为我们行业增速最快大险种,今年上半年,健康险在今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超过了车险,晋升为行业第二大类的险种。

2013年到2018年,健康险增速复合增速达37%。刚才贾主任报告里面提到,2017年整个市场回调、结构性调整,增速大幅下滑。但是就这样下来,5年健康险复合增长率还达到了37%。

今年前三季度,整个健康险的增速仍然保持30%多,也是在大类险种里面增速最快的险种。无论产险还是寿险,对转型发展都非常重要的。

产险公司现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目前产险里面车险占了整个保费60%,这块业务今年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包括整个新车销售量也在下滑。随着费率市场化,费率水平也在降低,未来车险非常有可能进入到存量竞争,甚至是缩量竞争的时期。

作为产险公司发展的出路,就是发展非车险。在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也是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健康险已经占了近20%,已经接近企业财产险保费的2倍。

无论回归保障的要求上,还是实现业务发展和提升价值方面,健康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增长点。

第三,对加快健康险发展的两点建议,健康险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多方面的政策配套和帮助支持。

一是应当进一步加大税优健康险政策的支持力度。国际实践证明,保险税优与税延政策对引导国民保险消费,对撬动健康养老保险发展具有明显的杠杆作用。强化社会保障第三支柱,更多的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多层次社会保障问题,是降低行政资源投入非常有效的做法。

税优健康险自2016年试点,2017年全国推广以来,截至18年底,行业累计承保仅31.9万件,累计保费收入是9.4亿元。这与政策出台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当时预期撬动百亿规模的消费增长。原因主要是在制度和产品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税优力度不够高,税优政策额度比较低,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还有包括完税机制比较繁琐等等,造成吸引力不足,消费者体验比较差。因此,只有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角度,对现有的政策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才能真正推动健康税优险进一步发展。

二是加快建立医疗保险费控机制,短期健康险或医疗险持续经营是行业发展一个突出问题,行业短期健康险和医疗险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每年亏几十亿,今年前三季度仍然是这个情况。亏损的原因除了公司经营层面的原因,我认为大的经营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包括现在政策性大病保险业务预定赔付率过高,全国业务除了极少数能够微利,多数是亏损经营。

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的医疗费控手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系还是行政色彩比较浓。作为商业保险公司,业务合作当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目前没有支持情况下,很难建立起深层次合作机制。

保险公司是医疗费用支付方,但是对客户医疗费用管控没有办法延伸到治疗、康复等整个诊疗过程,很多情况下,是被动性赔付。大家知道,这也是导致亏损经营和赔付高居不下的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借鉴国际上医疗保险费控管理相关经验做法,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制订政策,理顺关系,搭建平台,推进医保合作,帮助支持保险公司打通医疗控费瓶颈,希望国家加快医保标准化和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保和社保数据交换,使商业保险机构做好医疗费用发生监控和审批,提高商业健康险的医疗费控能力,减少不合理医疗开支,不仅有利于保险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希望这样的问题极早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