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安慶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作為長江下游沿岸一個著名的港口,安慶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譽,曾與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並稱“長江五虎”。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紹興十七年(1147年),南宋政權將駐紮於此的德慶軍改為安慶軍,安慶因此得名,寓意“平安吉慶”。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距今已有800年曆史。東晉詩人郭璞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作為南京的西大門,安慶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明末以來的巡撫均持節鎮守於此,直到清末都是安慶府治。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安慶在大多數時間都是安徽省的法定省會,保持一家獨大的地位長達270年之久

滿清入主中原後,依“眾建諸侯少其力”策略分割龐大的南直隸,首先將南京恢復原名江寧,又在康熙六年將體量大而富饒的江南省一拆為二,安慶府和徽州府各取首字,“安徽”由此得名。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起,安微布政使司由江寧移到安慶,此後一百多年,安慶一直是安徽省會及皖省省治所在地

本來,安慶的地位無可撼動,一直過得也不錯,沒想到太平天國跑來禍害了。1853年,安慶被太平軍攻佔,安徽省會只得遷到了當時還叫廬州的合肥,而且一呆就是八九年時間。

安慶可能沒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廬州後來會成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與太平軍對峙期間,目光敏銳的曾國藩始終盯著“天京”之屏障安慶,駐紮於此的英王陳玉成驍勇善戰,率太平軍與湘軍展開激烈廝殺。奪回安慶後,曾國藩立刻把大本營搬過去,同時上奏將省會遷回安慶。

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曾國藩這點要求當然不是問題,朝廷立刻准奏。在安慶的幾年,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由此拉開中國洋務運動的序幕。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不得不說,一個時代的強人能影響甚至決定一個城市的命運,在後來安徽諸強崛起過程中,這一點表現得仍為明顯,與曾國藩力捧安慶一樣,李鴻章支持起自己家鄉合肥也是不遺餘力。

1912年,津浦鐵路全線貫通,雖然此時大清亡了,但這條南北大動脈卻成就了淮河上的一個渡口小鎮—蚌埠。而另一個地方的異軍突起也對安慶的省會地位構成威脅,它就是同處長江岸邊的蕪湖。

此後的省會爭奪戰中,合肥、蚌埠和蕪湖三家一起對安慶的省城地位發起挑戰。

津浦鐵路自北向南穿過安徽,蚌埠正好處在鐵路與淮河形成的十字交叉口,這與“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何其相似,幾百年默默無聞的蚌埠頓時煥發了生機。軍閥倪嗣沖獨霸安徽期間,索性把安徽省政府機關全都遷到蚌埠,安徽人民迷茫了:我們的省會到底是哪?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被闢為四個通商口岸之一的蕪湖自此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埠。經過多年發展,蕪湖一躍成為近代安徽唯一一個通商口岸,大江南北的進出口貨物大都會聚於此。

蕪湖成為口岸和轉運中心後,在安徽全省的經濟格局中發揮出重大作用。此外,當時大清的紅人李鴻章也為蕪湖站臺,專門上奏朝廷將設在鎮江的米市移到蕪湖。

隨著鐵路的修建,安徽省城之爭逐漸進入高潮。此後,安徽又修建了淮南鐵路和江南鐵路,前者強力帶動了合肥,而後者令本就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的蕪湖如虎添翼。

至此,安徽的“新貴”一個個沿著鐵路線排開—蕪湖為經濟首埠,蚌埠是皖北首埠,合肥居中“輻射四方”。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鐵路儼然成為城市發展的轉型風口,而安慶卻沒建成一條鐵路,這怎能坐穩安徽一哥的位子?這個時候,如同廣西的桂林,安慶“位置過於偏西,難以控制全省”的聲音冒出來了

不僅在全國聲名遠揚,到抗戰前,合肥已是安徽妥妥的“老四”,具備隨時接替安慶上位的實力。抗戰期間的1938年,安慶被日軍攻陷,安徽省會被迫遷到大別山區的金寨。等打跑了日本人,與當年曾國藩收復安慶時不同,當時的國民政府可不打算把省會再遷回安慶了。

如同一個人,除了所處位置和自身實力,一個城市的知名度也很重要。晚清以來,合肥人才輩出,李鴻章的淮軍和段祺瑞的皖系更是如雷貫耳,中國誰人不知李合肥、段合肥?

時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理由也很充分:安慶偏居西南一隅,而合肥位居全省中心,有利於輻射帶動皖北發展。況且,戰爭令安慶、蕪湖、蚌埠等沿江沿鐵路城市遭受巨大破壞,而“躲”在山裡的合肥卻保得一方平安。

果然,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8月,安徽省會由立煌直接遷到了合肥。1949年安慶解放,初歸安慶專署,後成為省轄市。後來也是基於安全的戰略考量,毛主席親自拍板將合肥定為安徽省省會。

安徽的省會之爭至此畫上句號,安慶應該料到自己會被取代,但可能沒想到取代自己的是合肥。真是有福不在忙,對省城之位,蕪湖和蚌埠躊躇滿志,志在必得,歷經多年奮鬥也未能實現目標,而一旁默不作聲的合肥卻輕鬆取而代之。

安慶,被逐漸邊緣化的“長江之虎”,就這樣黯然退出省會爭奪戰?

今天,與其他省會一樣,依靠擁有的龐大資源和政策傾斜,合肥穩穩坐在安徽一哥的位子上,全然沒有安慶那時的如履薄冰。回顧一波三折的安徽省會之爭,也許唯有安慶只得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