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遷都

古代遷都、易儲、廢后屬於“動搖國本”的重大舉措,帝王輕易不能做出決斷。其中遷都更是關係政治集團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受到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除非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難以下定決定。筆者剛從揭陽出差回來,閒無事也就列舉一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遷都,與網友分享。

中國著名的遷都

  1、盤庚遷都
  商朝早期都城經常受到洪水災害侵擾,因此首都經常被迫遷徙。盤庚在位其間,為避免黃河氾濫影響都城安全,公元前1298年將首都從亳(河南商丘)前往殷(河南安陽)。盤庚遷都一開始也是受到舊貴族群起反對,但是盤庚考慮到國家安寧力排眾議完成遷都,從此商朝穩定下來發展成為東方大國。
  2、平王東遷
  周朝前期首都在鎬京(陝西西安),而以洛邑(河南洛陽)為陪都。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周朝首都鎬京,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周朝遷都洛邑以後,國勢衰微,諸侯乘機興起,這就有了春秋戰國的亂世。不過,平王東遷延續了周朝500餘年,空前絕後。

中國著名的遷都

  3、獻帝遷都
  東漢首都在洛陽(河南洛陽),後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裹挾漢獻帝遷都長安並焚燬洛陽。董卓事後,漢獻帝逃回洛陽,196年被曹操強行逢迎到許縣(河南許昌),從而東漢朝政被曹操把持。漢獻帝遷都許縣,一方面是因為洛陽殘破經濟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是因為許縣處於曹操勢力範圍便於曹操“挾天子”。獻帝遷都,東漢又延續了20多年。
  4、晉室南遷
  晉朝首都沿襲曹魏原在洛陽(河南洛陽),因“永嘉之變”匈奴騎兵攻破洛陽、長安,317年晉朝宗室被迫渡江南下,首都遷往建鄴(江蘇南京),為避諱晉愍帝司馬鄴改名建康。宗室司馬睿被擁立為皇帝,晉朝南遷又延續了百年之久,這是第一次中原王朝遷都江南。

中國著名的遷都


  5、北魏遷都
  北魏首都原在平城(山西大同),後領土擴展到淮河一帶甚至漢水流域。為加強對中原的控制並接受中原先進文化,北魏孝文帝494年遷都洛陽(河南洛陽)。北魏遷都洛陽以後,經濟文化迅速發展起來,但是忽視了“北方六鎮”為代表的軍事貴族,從而陷入內戰,534年分裂為東西兩個魏國。北魏遷都,僅僅延續了40年左右,加速了北魏分裂與崩潰。
  6、宋朝遷都
  宋朝首都原在汴梁(河南開封),因採取“守內虛外”與“重文輕武”政策,導致軍隊戰鬥力遠不及漢唐,空有百萬之兵而屢敗於北方甚至西北少數民族政權。1126年金朝軍隊攻破汴梁,次年挾持宋徽宗、宋欽宗北歸,宋朝宗室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登基,1138年遷都臨安(浙江杭州),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將首都定在南京以外地區。宋朝遷都以後,又延續了150年之久,相當於東晉南朝總和。

中國著名的遷都


  7、金朝遷都
  金朝都城原在會寧(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後領土擴展到淮河流域、漢水流域一帶。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並接受中原地區先進文化,政變奪位的完顏亮1153年遷都中都(北京),並將舊貴族及其部屬遷往中都和山東地區,避免其反抗。金朝遷都以後政治經濟高度發展,後為躲避蒙古軍隊威脅,1214年遷都汴京(河南開封),20年後金朝滅亡。
  8、明朝遷都
  明朝都城原在金陵(江蘇南京),後藩王朱棣奪位成功,1421年遷都燕京(北京)。朱棣遷都北京,一方面是加強北方防禦“天子守邊”,另一方面則是將首都前往自己勢力中心鞏固統治。明朝遷都以後,以南京為陪都,國勢逐漸強盛,直到1644年被農民起義軍推翻,延續了200多年。

中國著名的遷都


  9、清朝遷都
  清朝成立於1636年,定都盛京(遼寧瀋陽)。1644年清軍入關後,為鞏固對中原地區的控制,遷都京師(北京),而以盛京為陪都。清朝實行“滿蒙聯姻”與“滿漢共治”制度,一直延續到1912年清帝退位。
  中國古代的遷都,只要是中原地區西部(長安)前往東部(洛陽),基本都是王朝勢衰被迫遷都。中國古代的遷都,只要是從中原地區(洛陽、開封)前往南方(南京、杭州),基本都是外族入侵被迫遷播。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一般都會遷都中原地區(洛陽、北京),而“北控大漠,南制中原”的北京則逐漸成為統一王朝的首都。中國1912年、1949年定都北京,遵循了“歷史慣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