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蔔搖搖欲墜,可知誰笑誰哭?

呆蘿蔔搖搖欲墜,可知誰笑誰哭?

呆蘿蔔虧損、欠薪,最終迎來崩盤。

是否和多個共享單車的運營商如出一轍?融資,迅速擴張,融資,倒閉。這個套路不管換多少主體和經營項目,本質都沒有任何區別。

目前呆蘿蔔app上的商品均已下架,且發出了《告顧客書》稱正在為恢復經營做準備。

呆蘿蔔搖搖欲墜,可知誰笑誰哭?

(呆蘿蔔的尾聲通告)

對於一家互聯網企業,風投的認可還是比較重要的。目前在網絡上關於“呆蘿蔔”風投有幾種說法,2018年在天使輪融資了千萬美元,2019年獲得了6月左右獲得了近1億美金A輪融資。風投方是高瓴資本和晨興資本,其中高瓴資本是較為出名的。從這一點來看,有了知名風投的加持,可見呆蘿蔔還是獲得了資本的認可。但是,知名風投的認可不意味著呆蘿蔔擁有絕對的實力。

呆蘿蔔搖搖欲墜,可知誰笑誰哭?

在呆蘿蔔的股權結構中,大股東為李陽,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註冊資本為500萬,相對還是較少的,在股權結構中我們並沒有看到上訴風投高瓴資本與晨興資本的影子,有可能是錢數比較少,以及合同的要求,還有一種可能是人家投資的是美元,採取了eve的股權架構。

但是在另外的資料中,我們卻看到“呆蘿蔔”的實際控制人李陽,也有一些負面信息,他旗下另外兩家公司有清算的信息,而且呆蘿蔔的總公司進入了企業經營異常的名單,並且安徽菜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股份股權處於出質狀態。

新浪財經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呆蘿蔔”在今年6月獲得風投後,所謂拿錢開門店,卻發現關閉了不少的門店。這就十分奇怪了,融資拿錢是為了跑馬圈地,擴大經營,反而採取了收縮的策略,那融資是做什麼呢?從文中我們得知光呆蘿蔔的起源地——合肥地區就關閉了80多家門店,同樣在南京地區也已關店50家左右,且部分南京門店的日銷售額不超過3000元,少的甚至只有幾百元。

呆蘿蔔搖搖欲墜,可知誰笑誰哭?

早在2015年呆蘿蔔成立之初,就看好社區生鮮領域,主打低價與新鮮,用戶提前一天在手機上下單,次日便可去小區門口自提商品。呆蘿蔔希望通過到店自提的方式解決配送成本高的難題,但儘管如此單價低、訂單量不足也很難讓其盈利。

社區團購僅僅是一種微創新,它並沒有解決生鮮行業的根本問題,並且門檻極低。

以呆蘿蔔這樣的社區團購平臺,在剛起步的時候,採取了一個野蠻擴張的手法,而社區團購並不意味著能夠帶來多少真實的利潤,這導致以“呆蘿蔔”這樣的社區團購平臺面臨著經營的困境,也是理所當然的。其結果必然是創始人開心收場,投資人竹籃打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