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道光帝在位30年,和他的爺爺乾隆帝相比,他過得真心寒酸不已。

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當年康熙駕崩,國庫八百萬兩白銀,雍正崇尚節儉,留給乾隆六千萬兩白銀的鉅額財產,而當嘉慶帝即位時,國庫已經被乾隆帝揮霍得所剩無幾。嘉慶帝尚且還能拿和珅開刀,和珅家一抄,國庫立刻充盈起來。而道光帝比較倒黴,錢沒有多少,攢錢的能力也捉襟見肘。

相比於乾隆帝,嘉慶帝已經相當節儉了,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深受父皇的影響。他晚上只買五個燒餅,他和福晉一人吃兩個,還有一個給大阿哥奕諱。歷朝歷代,別說是皇帝,就算是九品芝麻官,也極少有這樣節儉的。道光帝如此虧待自己,不過就是想多省一些錢,讓自己的百姓幸福指數高一點,但到了最後,清人筆記之中只給他一個"摳門皇帝"的蔑稱。

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早在道光元年,道光皇帝就頒佈了《聲色貸利論》,提倡節儉治國,大有"百姓不富,朕也不能鋪張浪費"的決心。帝國人口翻倍增長,乾隆朝人均佔有土地六畝有餘,到了道光年間,人均佔有土地只有兩畝。道光帝日日揪心,不斷反問自己還有哪裡沒做好,也確確實實用一輩子在奉行節儉。

道光八年除夕,道光帝的年夜飯是四菜一湯,他穿著打著補丁的褲子,接受眾官員的朝拜。即便做了皇帝,道光帝還是保留當年在潛邸的習慣,經常晚上讓太監出宮去給他買幾個燒餅,和皇后一起進餐,他批閱奏章用的都是普通不過的毛筆和硯臺。他堅持不修宮室,不輕易巡遊,這樣節省的皇帝,卻將自己的小金庫裡面存的數百、上千萬兩的銀子給國家使用。

這種帶頭作用很有效,在道光帝視線所及的範圍之內,官員們果然也開始節儉起來。只不過這些整日大魚大肉的官員們,能找一件破舊的衣服還實屬不易。所以許多官員們屈尊降貴到舊貨市場上淘二手衣服,上朝出門都得裝備起來,以穿新鞋子新衣服為恥。有的官員們買不來合適的舊衣服,乾脆就自己動手改舊改破,人為補上破洞。

道光對整個朝堂的風氣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是滿朝文武這麼窮酸,也並沒有給國庫省下多少銀兩。

道光帝是節省,但是並不精明,他體恤百姓,但對民情一無所知。

《清稗類鈔》記載,有一日上朝,道光帝看到軍醫大臣曹振鏞穿著打補丁的褲子,很是欣慰,轉頭問他:"你的套褲也要打掌(打補丁)嗎?"

曹振鏞道:"做一件太貴了,補一下還能穿。"

道光繼續問道:"你這套褲打掌要花多少銀子?"

曹振鏞知曉內務府和道光帝漫天要價,深知自己如果說了實價會得罪內務府,於是他撒謊道:"三錢銀子。"

道光帝感慨:"還是民間的東西便宜啊,內務府給套褲打掌,需要五兩銀子!"

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這不是道光帝第一次接近內務府貪汙的真相,還有一則事例在民間流傳甚廣,道光帝聽聞官員一天吃四個雞蛋,十分驚訝,因為內務府雞蛋一隻報價5兩銀子,道光帝都不捨得吃。官員立馬改口說,自己家裡養了母雞,雞蛋都是母雞下的,道光帝聽了之後就趕緊讓內務府養雞,養雞每年每隻花費24兩銀子,足夠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

一餐只捨得吃三菜一湯的道光帝,一年吃飯依舊要花800兩銀子!

而在道光帝看不見的地方,官員們卻關上門偷偷吃著山珍海味,依舊保持著乾隆盛世的奢靡光景。

道光帝對個人生活的節儉已經到了苛刻的地步,他的皇后佟佳氏四十大壽,是道光帝唯一一次為皇后"大擺筵席"慶祝生辰的日子。這一天成百上千的王公大臣和皇親國戚都受到邀請來紫禁城參加壽宴,而道光帝下旨只允許御膳房殺兩頭豬,這可為難了御廚們,最後這場聲勢浩大的宴席,僅僅是以肉片打滷麵來招待賓客。道光帝的節儉,當時的百姓是稱頌的,但是在官員眼中,甚至於宮女、太監們眼中,道光帝對節儉的執著,讓他們少揩了不少油水,自然不會對他感恩戴德。

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道光帝的節儉,甚至是誤國的一大誘因。道光八年,新疆張格爾叛亂平定,道光帝很高興,在頤和園擺上宴席,打算犒勞有功的將士們。這些不遠萬里來到京城領賞的戰功赫赫的將士們,在頤和園得到的待遇,不過是幾碟小菜罷了。這些將士們拼死保衛邊疆,他們不懂道光的"節儉觀",只以為道光帝對他們不屑一顧,甚為寒心。

而道光帝在此戰之後,打算縮減新疆守衛的兵力,雖然將士們上報的最低限額為18000名士兵,但道光帝認為只要6000名就已經足夠。此舉讓邊疆將士們十分憤怒,甚至揚言,如果道光決意如此,那麼他們只守新疆的東部,讓西部自治自衛。道光帝被將了一軍,思來想去新疆確實不能裁人,於是道光乾脆讓全國各省都裁軍,從而節省出30萬兩銀子,來支援新疆守軍的軍餉。

道光帝有救國愛民之心,寧願苦著自己,也不想苦著百姓。但他並不"聰明",為政治國幾乎沒有什麼亮點,他再節儉,百姓也不可能過上好日子,外國敵對勢力也不會因為感動於他的品德,而延緩對中國的侵略。道光年間,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按照李鴻章的話,這是一場"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道光這個"二千年未有之節儉皇帝",並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問題,甚至因為他此前毫無遠見的裁軍,讓這場戰爭輸得更加慘烈。

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之下,道光帝的無能已經比他的品德更加具有標籤性,所以,當後世人評價這段歷史的時候,無人讚美道光帝的勤儉,唯有痛惜他誤國,他此前緊衣縮食苦哈哈得過著日子,他的臣子們,在背後也不過笑他愚蠢罷了。

道光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帝王,為何帝國在他手上越來越窮?

開源,而後節流!

道光帝沒有乾隆的家底子,又沒有雍正的治國才能,他只是一個善良的守成之君。乾隆時代,內務府理財有方,國庫充盈,乾隆生活竭盡奢華,還能留下錢來六下江南;嘉慶帝時代,內務府經費體系尚且還能保證收支平衡;但到了道光年間,這一套體系已經崩塌,而道光找不到新的財政來源,他不能坐吃山空,只得傻傻地節約,再節約。他大概也沒有想過,大清最終會滅在一個極盡奢侈的女人手上,而這個女人一頓吃一百道菜,足夠他吃好幾天。

徒有正確的理念,沒有一套完備的規章制度,單單從衣著上判斷臣子的奢或者檢,道光帝終究還是讓節儉變成了一場鬧劇。如果他不是個帝王,僅僅是個地方父母官,也許他的成就會比當皇帝大很多。相比於遼東戰事爆發、國庫空空之時,都不願意拿出後宮幾百萬兩白銀的明朝萬曆皇帝而言,道光確實是一個善良質樸的皇帝,但和萬曆一樣,他們都不能算作一個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