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城一中81屆校友雷天曉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工程碩士,人體解剖學教授,現任職於湖北職院醫學分院

至2015年6月,侄兒參加孝感市中考後順利被應城一中正式錄取為止,我的家族成員中,從姑媽這一輩算起,先後有5人進入應城一中學習深造,我們一家三代歷經半個世紀與應城一中結下了“不了情”。

我的祖父解放前經營小生意,解放後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被劃歸為“地富反壞右”之列。父親剛滿15歲,高小畢業就不得不輟學回家務農。1970年9月父親被三合小學聘為民辦教師,十年後經考試轉正為公辦教師,一直在三合小學擔任語文、數學、音樂教師,直至退休安度晚年。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那時候,姑媽年齡小,堅持上學。1964年3月,姑媽就讀於原應城縣西河中學(應城一中的前身),至1967年2月畢業,她是家族中第一個考入應城一中的成員。姑媽先後在三合地區小學、中學及安陸環城中學任教直至退休。

1977年3月,黨中央決定恢復“文革時期”中斷了10年的全國高考制度,推翻之前實行的“工農兵推薦上大學”的錯誤決定,父親從廣播、報刊上得知這一消息後激動不已,鄭重地告誡我們兄妹四人:“要好好學習,今後國家將不再考慮家庭成分了,只要刻苦學習成績好,就可以通過參加高考上大學,我們這一輩未能實現的願望就寄託在你們身上了!”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尾聲,全國上下基本上是物質極度貧乏,城鄉差別不大,用現在的標準衡量當時的社會階層貧富差距,恩格爾係數大約為0.3。因此,學生之間的關係相當純潔、融洽,課餘時間無非就是打籃球、滾鐵環、跳大繩、捉迷藏、看小人書、看電影和“八個樣板戲”,大家無憂無慮地度過了快樂的中學時光。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1979年6月,我參加應城縣中學畢業統考,很幸運地被應城一中正式錄取。9月1日一大早,父親幫我清理好行李物品(一隻舊木箱存放的換洗衣服及被子行李),和我一起乘坐三合至應城的班車到一中報到,辦理好入學手續,交待完相關注意事項——遵守校紀校規、和同學們處理好關係、自己動手洗衣晾曬等,父親就急匆匆地返回了老家,繼續他的小學教學工作。

當時高中一年級分為六個班:一至三班為農村生源班,四至六班為城鎮生源班。我被分在一(1)班,班主任錢世道,任課教師包括:錢世道(語文),咸寧地區嘉魚縣人;劉德林(數學),荊門市鍾祥縣人;潘祥健(物理),應城本地人;曾奇書(化學),來自廣東省,操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徐海鏞(政治),應城本地人;梁蔭筠(英語),應城本地人,西南聯大畢業的高材生等,這些老師留給我們的總體印象是: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嚴於律己、兢兢業業!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上排:程定鴻、陳梅生、韓陽生、王中喜、尹文生、樊梓柏、潘祥健、陳佳斌、許四清、董桃生;

下排:張希、李堅、劉德林、曾奇書、陳桂英、鮑德昭、張東娃、胡鉅國、周昌峙、錢世道、徐擁軍、孫麗蓉。(2019.6拍攝於老教師座談會)

高中二年級開始,所有學生通過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重新分班,我分在二(1)班,班主任張清元,兼任我們的數學課老師,全班45名男生被安置在一個大教室改成的宿舍裡面(戲稱“大通鋪”)。由於絕大部分同學來自清貧的農村家庭,大家相安無事地過著一成不變的學生生活:每週五天半上課,每天六節課,晚上兩個小時自習或輔導,晚上9:30分熄燈,週六下午及週日休息;基本上每一個月回家一次,帶足大米、鹹菜及足夠的生活費用(大約5元錢)按時返校,學校食堂平常的伙食:早餐是鍋盔、饅頭、稀飯;中午和晚上是蘿蔔、白菜、鹹菜。1981年農曆正月初四,高二學生返校報到,此時離三月份的高考預考約一個月的時間,三月中旬預考成績出榜,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痛失當年參加高考的資格!


距離高考倒計時的100天裡,大家都緊張地投入到功課複習和題海大戰之中。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7月7號至9號高考,我們的考場就設在本校,依稀記得第一天早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我戴著從姑父那兒借來的“上海“牌機械手錶,手拿《准考證》按時進入考場,我所在的座位正好漏雨,請示監考老師後稍微挪了一下位置仍繼續答題……隨後的幾場考試也按部就班地順利完成。9號下午高考結束,我趕回到租住地“應城飯店”,清理好隨身攜帶的物品,趕上了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到老家。

大約8月19號左右,姑媽帶著高考《錄取通知書》來到我家“報喜”,我的高考成績為412分,與高考結束後自己估計的成績相近(我估計的分數為410分),距離重點高校錄取線差幾分,最終錄取到湖北醫學院咸寧分院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學習,成為家族中第一個考取大學的“幸運兒”!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1991年應城一中狀元、考取清華大學


1988年9月,我的小妹考取應城一中,1991年7月以應城一中“理科狀元”(高考總分615分)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成為恢復高考以後應城一中第一個考取清華大學的“女狀元”,一時成為應城縣街談巷議的美談!小妹2005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理統計博士學位,現供職於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

2001年7月,堂弟從應城一中畢業,考入華中科技大學交通工程專業學習,2007年6月獲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就職於上海某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6月,我的侄兒在參加孝感市中考後,也順利地被應城一中正式錄取,成為我家又一代人進入一中就讀。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江灘邊,畢業38年再相聚(2017.4)

為了38年前的那一個約定,我們將於今年4月春暖花開的時節,相聚在東湖之濱,願母校溫暖而熟悉的氣息賦予我們更多的力量,願我們的老師更加健康長壽,願我們的校友更加幸福,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一家三代與應城一中的“不了情”

雷天曉,應城市三合鎮人,1965年12月出生,1979年9月至1981年7月就讀於應城一中,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畢業於湖北醫學院咸寧分院臨床醫學專業,同年分配到孝感地區衛生學校(現更名為湖北職院醫學分院)至今,期間於2009年6月獲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工程碩士,人體解剖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