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碑”,永樂皇帝造——陽山碑材

燕王朱棣在北平封地舉旗“靖難”,三下五除二的就將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搞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建文”的天下沒了,燕王朱棣擁兵坐鎮在南京城。誰來做皇帝,旁觀者一清二楚,誰掌握了槍桿,誰就擁有天下。皇帝自然非燕王朱棣莫屬,大臣們紛紛上表勸進燕王朱棣即位。

“天下第一碑”,永樂皇帝造——陽山碑材

老套路,假謙虛。“黃袍加身”式的把戲,朱棣玩得更嗨!大臣們一表二表⋯⋯直到第五表,即第五天,大明的江山居然有5天是“空白”,沒有皇帝的5天。誰最急!自然是燕王朱棣,他表面裝得平靜如水,心裡早開了鍋。第五天了,燕王朱棣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大清起來,便命備駕入宮,準備正式登基。一隊人馬剛走到半道上,便被一個人擋下了。什麼情況?這個人就是編修楊榮,只見他挺胸昂首,理直氣壯地問道:“殿下先謁孝陵,還是先即位呢?”

整個大明朝廷,文武百官,只有這條漢子有膽有略地站了出來,而且是一下子站上了政治的最高峰。不要小看了這位編修,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楊榮他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棟樑,大政治家。他這一句看似簡單平常的問話,一下子驚醒了燕王朱棣,簡直就是醍醐灌頂:“本王將親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打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該怎麼面對列祖列宗,自己總得找個理由和說法,而後正正當當地坐上皇位,以昭告天下才對呀!好一個編修楊榮,忠臣啊!我待在南京這麼多天,怎麼就沒有想到呢!”燕王朱棣大腿一拍,不待多想,立即命駕掉頭前往孝陵拜謁,兒子朱棣要謁拜老子朱元璋。

“天下第一碑”,永樂皇帝造——陽山碑材

先竭拜孝陵還是先即帝位,看上去似乎關係不大,其實有著不可忽視的政治影響。拜謁父皇的陵墓後再即位,表明自己是繼承太祖的皇位,而不是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皇位,父業子承,纘緒皇統,名正言順。在天下臣民的心理上,這至少可以增加一些自己是合法繼承人的色彩。如果先即帝位,置先皇於不顧,說明自己是從建文皇帝手中搶奪帝位,與先皇無關,則自己的位置和先皇的位置都不太好處理,也不好面對天下臣民,否則將會失去人心。

乖乖隆地咚!名堂真不小。這個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的楊榮,真的是人才,政治人才。被朱棣牢牢地記在心裡,楊榮也一直得到重用,在朱棣手下幾乎沒被訓斥過。要知道,朱棣本身就是火爆性格而且多疑,登上皇位後幾乎每天都要訓斥大臣。唯楊榮一次也沒有被訓斥過,因為他有功勞,有智慧,關鍵時刻顯身手,楊榮最終被提拔為內閣成員。

“天下第一碑”,永樂皇帝造——陽山碑材

成功祭拜老子朱元璋以後,第一步走對了,朱棣接著走第二步即位,以永樂皇帝的名義,子承父業。第三步,兒子朱棣總要對老子朱元璋有所表示,於是大張旗鼓地對先皇恪盡孝道,高舉先皇“以孝治天下”的旗幟,傾全國之財力營建孝陵,要在孝陵樹一座天下第一的“神功聖德碑”,便啟動了在陽山取材造碑的頌揚“天子一號”工程。

神功聖德碑,即陽山碑材,高大雄偉到什麼程度!據1994年湯山鎮旅遊公司對陽碑材測量的毛坯尺寸、體積、重量:

碑座:長29.5米,寬17米,高12米,體積6018立方米(以2.7噸/立方米計算),重16250噸。

碑身:長51米,寬4.5米,高14.5米,體積3251立方米,重8799噸。

碑額:長22.2米,寬10.3米,高10米,體積2287立方米,重量6118噸。

碑座、碑身、碑額總高度78米,總體積11556立方米,總重量約31167噸。真可謂世界之最,天下無雙。

“天下第一碑”,永樂皇帝造——陽山碑材

2001年中央電視臺《千秋史話》欄目《朱棣與南京》的介紹中,沒有提及到碑材的具體規格,僅估計重量在1.6萬多噸。這也是太埋沒了大明永樂皇帝朱棣的大手筆了,要麼不出手,出手就是不凡。

這就是永樂皇帝朱棣所要的高大雄偉的“神功聖德碑”,頌揚老子朱元璋的規格。“天下第一碑”,橫臥在陽山的向陽坡上,迎接遊人在時空中穿越。

陽山碑材,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29日,正式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世界最大的碑材”。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