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在我國古代,諡號往往是給一個人物蓋棺定論的評價

。或褒或貶,或惋惜或追思。總之,我們基本可以從一個人物的諡號,看出他的好壞。那麼諡號到底是怎麼來的,楊廣被評為“煬”這一諡號,是什麼原因呢,筆者接下來將會給大家一一闡述。

諡號的由來

諡號最初據傳是在西周初期時出現的,根據《逸西周.諡法解》中提到周公制諡,我們可以認為是周公旦所發明的。從周朝開始,直至春秋戰國諡號已經普遍使用。除了君王以外,諸侯,大臣也可以擁有諡號。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便把諡號制度廢除了。不過不久劉邦建立漢朝,諡號制度又得以恢復,並且一直流傳下去。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諡號的發展

諡號制度在建立初期,只有“美諡”和“平諡”之分。也就是說有能力的君王,可以得到諸如“文,武,景,明”等美諡,但即使是沒能力或者殘暴昏庸的君王也能擁有“惠,哀,戴”等平諡。而“惡諡”的出現,則是在西周“共和執政”開始,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在公元前841年,由於西周厲王殘暴不仁,欺壓百姓。國人無法忍受發生暴動衝入王宮,厲王出逃,周朝周定公與昭穆公共同執掌周朝政。

而周厲王出逃都城,最終死於彘這個地方。這個周厲王曾經說出過名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並且貪圖錢財與民爭利。在他死後,眾臣根據其生平與民意,最終定其諡號為“厲”。“殺戮無辜曰厲“至此,中國第一個惡諡就誕生了。至此之後,諡號便有了美諡,平諡,惡諡之分。

官方可以根據皇帝或者大臣一生的功績過錯,來決定諡號的美惡。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周厲王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諡號自從被建立以來,一直遵循嚴謹原則。 自周朝開始,無論被追諡者生前功高蓋世,還是殘暴不仁。被追諡的都只有一二字而已。如漢武帝雖然雄才武略,武有北驅匈奴,征服西域打通絲綢之路。文有頒佈推恩令解決中央集權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謂功蓋千古。但是其晚年又因為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勞民傷財。又因為偏聽偏信發生

“巫蠱之禍”。最終不得不頒佈輪臺罪己詔以安民心。

就這麼一個雄才偉略卻又極其矛盾的君王,死後的諡號只是兩個字“孝武”,可見諡號制度是十分嚴格和謹慎的。可是自從唐代武則天開創了皇帝生前給自己定諡的先例開始,諡號的性質由客觀評價開始轉變為一味的讚美。皇帝諡號字數增加的開始,便是諡號變質的信號。如唐玄宗便自稱“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明朝皇帝諡號多達十六字,而清朝皇帝諡號更多達二十二字。所以可以這麼說,從唐朝開始,之後的皇帝無論好壞均多是美諡。諡號制度也隨之崩壞,變成阿諛皇帝的一種工具。

隋朝的建立

隋朝,是自晉朝以來三百多年亂世後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其建立者隋文帝楊堅卻是靠著欺負孤兒寡婦而建立王朝的。楊堅原為北周朝臣,北周是個國力強盛

,兵精糧足的國家。其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雄才偉略的君王。東滅北齊,內誅權臣。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隋文帝楊堅

把北周發展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整個中國只剩下長江以南的陳朝苟延殘喘。只可惜天不假年,年僅36歲的他死在北伐突厥的途中。留下一個權力真空的龐大帝國給長子宇文贇,宇文贇即位後便迎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花為皇后。但是他沉溺酒色,荒淫無度,沒多久便去世了。

留下一個九歲的兒子宇文闡繼承皇位,這時身為輔政大臣,且是小皇帝外公的楊堅趁機控制帝國的朝堂,在沒過多久,便脅迫小皇帝禪讓於他,改國號為“隋”。

這就是楊堅的發家史,在主少國疑的情況下,不幫助外孫鞏固朝政,反而欺負孤兒寡母,行輔政之名,實為竊國。難過清朝趙翼曾說“自古得國之易,未有如楊堅者。”雖然如此,但是楊堅確實是由能力的帝王,他南征陳朝,完成大統一。改革吏治,開創三省六部。與民生息,開創“開皇之治”。其能力在古代帝皇之中也是上上,但是晚年猜忌多疑,廢了原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但是在楊廣對宣化夫人無禮之時又想把楊廣廢掉,最終在公元604年,離奇死於仁壽宮。享年64歲,諡號文。其子楊廣即位為帝。

楊廣被諡為“煬”的原因

1.迫害兄弟 楊廣在即位之初便立刻將長兄,即廢太子楊勇賜死。

並且誣陷胞弟楊秀詛咒隋文帝,將其軟禁。逼迫幼弟楊諒舉兵造反,最後兵敗被幽禁至死。可謂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而不懈努力。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2.大興土木 在大業元年,決定徵招民夫200萬來營造東都洛陽,同時又下令開鑿大運河,並且要建造龍舟為自己沿河而下觀賞風景。根據晚唐文人韓渥得

《開河記》中記載,楊廣徵召民夫是命令天下15歲以上得男丁都要服徭役,一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命令數萬名精壯男子為監工,一有懈怠便各種棍棒加身。可見勞民之重。

3.迫害忠良隋朝能夠建立一統,與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人的戰功赫赫,運籌帷幄是密不可分的。這些跟隨隋文帝打天下治國的老臣子。只是因為擔憂楊廣大興土木,奢侈淫扉會使隋朝根基動搖,於國有害所以上奏制止。惹了楊廣不高興,楊廣便以“誹謗朝廷”的罪名將他們連坐誅殺,實在是令人嘆息。特別是高穎,有蕭何,諸葛之才,經天緯地,為人又剛正不阿。被隋煬帝如此冤殺。時人都為之痛惜。

4.三徵高句麗從公元610年至公元614年,隋煬帝連續三次徵發天下之民攻打高句麗,其人數多達數百萬。在第一次征討時,陽光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建造300艘軍船,並且工期甚緊。結果船工晝夜都在水中工作,不敢休息,連腰一下都長出蛆蟲。最後以

十分之四的民夫死去為代價造好船隻。並且天下軍隊,無論所在何處,都要在幽州涿郡集合,順便徵詔民夫保障軍備。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隋煬帝

天下驛道熙熙攘攘,晝夜不停。死在路上的人不在其數。最後召集天下兵馬100多萬,分成三路進攻,為軍隊補給的民夫是軍隊的兩倍以上,可謂是傾全國之力來

進攻。可是由於隋煬帝指揮失誤,並且後勤壓力過大,最終兵敗。軍隊死傷過半,而且為了保障軍隊的補給,百姓農耕失時,最後民不聊生。導致全國各地都開始了農民聚眾起義,隋朝統治開始不穩。

結果第二年,不甘失敗的隋煬帝又起全國之兵聚集涿郡,開始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但是高句麗選擇堅壁清野的戰略,死守城池。隋朝與高句麗都產生了極大的傷亡。此時後方楊素之子楊玄感起義,令楊廣感到後防不穩,並且與高句麗戰事不利,便退兵回國。這次征討又傷亡了數十萬軍隊,隋朝的統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公元614年,楊玄感起義已經被鎮壓,頭鐵的大隋皇帝楊廣又想起了遠在東北的高句麗小國。最終又雙叒徵發天下士卒,準備第三次親征高句麗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楊廣會評為“煬”這個諡號?

但是這一次隋朝軍民終於不想再受這位“雄才偉略”的君王擺佈了,在驛道之上,我們可以看到隋朝士卒和民夫爭相逃亡,隋煬帝到達懷遠鎮的時候,所徵得士兵遠遠沒有到達預期之數。而另一方面高句麗也因為隋朝連年征討而困頓不堪,最終經歷小規模戰爭後,高句麗國王高元遣使請降。隋煬帝十分高興,準備回國迎接自己人生最後的時刻。

公元616年,隋煬帝從洛陽出發到江都。美曰其名為“巡遊”。實則是看到天下大亂,各地義軍盜賊層出不窮,心灰意冷的他不願面對事實,只能去江都尋歡作樂,過著剩餘不多的快樂日子。兩年之後,侍衛首領宇文化及發動兵變,縊弒殺楊廣。隋滅,享國38年。

同年,李淵在長安逼迫楊廣之孫楊侑禪讓,建立唐朝。追諡楊廣為煬皇帝。何為煬?

《諡法》中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怠政曰煬,寡情薄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楊廣一生,迫害親友,誅殺忠良,刻薄寡恩,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征戰不休。這個煬字的諡號,他可謂是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逸周書 諡法》

《十六國.隋史》

《史記》

《資治通鑑》

《開河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