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無一敗績的五次中東戰爭

從1948-1982年短短34年間,中東地區相繼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平均八九年就得大幹一仗。二戰後的世界雖長期被冷戰籠罩,但總體還算太平,即使局部時有衝突也在可控範圍。像幾次中東戰爭這樣爆發頻次之高、規模之大、牽涉面之廣著實少見。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5次中東戰爭,面對殺氣騰騰的阿拉伯聯軍,“一個人在戰鬥”的以色列無一例外地取得了勝利。為此唏噓不已的同時,世人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這個彈丸小國何來如此大能量?當然可以替“阿聯”找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但正如不爭氣的中國男足,“技不如人”恐怕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長久以來有一種觀點,如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不知還在不在世界地圖中。的確,美國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都充當以色列的堅強後盾,從資金、武器、技術甚至人員上都給予大力支持。然而,本身就不差錢的阿拉伯國家同樣得到了蘇聯的鼎力援助,要知道,巔峰時期的蘇聯甚至連美國都不放在眼裡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時,以色列人正沉浸在剛剛建國的喜悅中,被周圍的阿拉伯聯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此後幾次中東戰爭,深諳先下手為強的以色列充分發揮自身特別是空軍優勢,多次對“阿聯”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然而,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以色列又被阿拉伯人打了個措手不及,難道是以色列人好了傷疤忘了痛?從當時的情況看,擅長情報工作的以色列軍方已獲悉對手即將發動攻擊。那麼問題來了,

以色列當時擁有世界一流的動員能力,為何沒實施自己最拿手的先發制人打擊

阿拉伯人憋著一股勁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世界可謂丟盡了顏面。短短六天時間,以色列攻佔了埃及整個西奈半島到蘇伊士運河的大片領土,攻佔了敘利亞約一半的戈蘭高地,攻佔了約旦大片土地並一舉吞併整個巴勒斯坦。

世界輿論為之譁然,但又無可奈何,聯合國多次決議敦促以色列歸還土地,但以色列人始終一個態度:不予理睬。二十年中與以色列人打了3場戰爭,阿拉伯人似乎悟到了什麼,中東地區的民族覺醒進程明顯加快。

對阿拉伯國家來說:

  • 1、第一次中東戰爭失敗後,阿拉伯國家對昔日殖民者“保護”中東的幻想破滅,北非阿拉伯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日漸高漲,此後埃及革命的勝利對中東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 2、第二次中東戰爭失敗後,老牌殖民列強英法的勢力退出中東地區,取而代之的是美蘇兩強。阿拉伯人清楚,大國捲入中東皆為自身利益,奢望他們來保證中東各民族的利益無異於做白日夢;
  • 3、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失敗後,阿拉伯國家更加意識到:要獲得勝利只能靠自己了。小小的以色列連聯合國都不甩,何況一個屢戰屢敗的“阿聯”?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在六五戰爭中被以色列完虐的三個阿拉伯國家中,埃及和敘利亞一直都想奪回“失地”,而似乎被以色列打怕的約旦則表現的不那麼積極。約旦國王一面重申約旦河西岸應屬約旦,一面因巴解問題而與敘利亞鬧不合。而作為重要夥伴的伊拉克同樣與敘利亞關係緊張,不得不說,阿拉伯國家內部總是在需要“一致對外”的時刻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團結。

1970年,執政十多年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去世,薩達特成為繼任者。這位躊躇滿志的“新官”當然希望奪回六日戰爭中的失地,當時陷入經濟混亂的埃及也迫切需要一場勝利提振民心士氣。

1971年,在與聯合國調停大使的談話中,薩達特明確提出: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島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裝部隊,履行聯合國決議中的所有條款,埃及才會“準備與以色列和平共處”。對此,以色列的答覆也很明確:絕不會撤回到1967年6月5日以前的邊界。

厲害的外交攻勢

這還有什麼說的?準備打吧。1972年,薩達特公開宣稱埃及將會和以色列開戰,“埃及已經準備好犧牲一百萬名士兵”。此後的一年時間,薩達特一面與敘利亞訂立攻守同盟並大力援助這位盟友,一面忙於在國際外交上爭取各方支持。

到開戰前的1973年9月,薩達特宣稱已經爭取到超過一百個國家的支持,它們有的來自阿拉伯國家聯盟,有的來自不結盟運動的參與國,還有的來自非洲統一組織的一些國家。此外,薩達特還在歐洲爭取支持,英法兩國首次表示支持阿拉伯國家,歐洲各國也表示拒絕美國運輸機“借道”其領空,西德更是承諾為埃及提供大量軍備。應該說,薩達特的“國際統戰工作”成績斐然。

當然,僅有名義上的支持是不夠的,戰爭的結果最終還得憑實力決定。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進入高潮,而它們的介入無疑成為影響這場戰爭的最主要因素。相比美國提供給以色列的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攻擊性武器,蘇聯給埃及提供的卻是一些“防衛性武器”,而且還很不情願。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蘇聯如此搞平衡的伎倆意欲何為?阿拉伯人當然不相信他們是為了地區和平,當然這也難不住在外交上縱橫捭闔的薩達特。開戰前一年,薩達特下令驅逐了兩萬名在埃及的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在外交上“向美國靠攏”,令蘇聯人熟悉的一幕再度出現。

把埃及這個中東盟友推到美國的懷抱意味著什麼?蘇聯人心知肚明。很快,蘇聯答應向埃及提供包括MiG-23戰機、SA-6防空飛彈、T-62坦克在內的“更為先進的武器”,尤其是AT-3反坦克飛彈,在此後的戰爭中立下大功。

同樣精彩的情報戰

與“阿聯”打了幾十年,以色列這邊也沒掉以輕心,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幅擴張領土後,以色列在奪取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上建立起諸多防禦工事。為防範埃及人復仇,以色列更是花費數億美元在蘇伊士運河構築一個龐大的堡壘,名曰“巴列夫防線”。

時間進入1973年,薩達特依然不停地向以色列發出戰爭威脅,阿拉伯國家也不斷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在“狼來了”的反覆喊叫中,以色列軍方一次次將警戒狀態提升到最高,而又一次次恢復到開始狀態。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如此往復中,以色列漸漸看穿了對手的外厲內荏。以色列在埃及軍方有一名位階極高的間諜,以軍情報部門根據“消息來源”判斷:在蘇聯提供的轟炸機和飛毛腿導彈運抵埃及以前,對手是不敢貿然發起進攻的。

此外,“立場不堅定”的約旦國王侯賽因也為以色列送去了情報。開戰前,在六五戰爭中都吃虧的阿拉伯三國首腦舉行了一次秘密會晤。在埃及亞歷山大港,薩達特和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曾試探約旦參戰的可能性,但沒有告知侯賽因詳細的作戰計劃。

會晤後,侯賽因國王秘密飛往特拉維夫,向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洩露敘利亞即將發動戰爭。也許同樣出於不信任,以色列對這一明確警告未加重視。“鐵娘子”梅厄夫人甚至反問:“敘利亞會在沒有埃及參加的情況下開啟戰端?”

同期,以色列的摩薩德就截獲了十餘次戰爭即將爆發的情報,但以軍方依然堅信阿拉伯國家當前無力發動戰爭,即使約旦國王“送來”情報仍不為所動。直到開戰前一天的10月5日,在埃及的“消息來源”親自將確切情報呈送給摩薩德情報局長,以色列人這才相信了。

放棄先發制人的攻擊

一、緊急應對

深知沒有防禦縱深,一直以來,以色列奉行的戰略就是先發制人,一旦察覺危機逼近,以色列將利用高效的動員機制和擅長的閃電戰向對手發起攻擊,這在前幾次中東戰爭中屢試不爽。而現在,面對“阿聯”即將實施的突然進攻,以色列該如何應對?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以色列高層迅速展開行動,雖然知道大多數軍人都在猶太教堂過這個最重大的節日,軍方仍下令緊急動員。贖罪日當天早上,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與國防部長、軍方將領舉行會晤,緊急商討應對措施。國防部長依然堅持戰爭不一定會爆發,而將軍們則主張對即將到來的敵人發起先發制人的攻擊。

二、一錘定音

軍方拿出應急方案:先攻擊埃及機場及飛彈基地,隨後對埃及和敘利亞的地面部隊同時展開攻擊。會晤結束時,總理仍猶豫不決。一番激烈爭論後,梅厄夫人一錘定音:‘倘若我們先發起攻擊,以色列會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也得不到實質上的支持。”

毫無疑問,以色列高層這個決定在當時引發巨大爭議,始終不懼怕阿拉伯人發動突襲的軍方想不明白,為何放棄自己拿手的先發制人而坐以待斃?現在看來,以色列在危機時刻沒有亂了陣腳,最後做出了明智選擇。

現在看來,以色列決定放棄先發制人的攻擊是個明智的選擇。當時,因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表現過於強勢和薩達特成功的統戰工作,以色列面臨的國際環境異常惡劣。由於阿拉伯國家發出石油禁運威脅,歐洲國家不得不停止向以色列供應武器軍備。

孤立無援之下,以色列唯有仰賴美國的支持,如果再被這位大哥拋棄,以色列人恐怕真的活不過明天了。以色列清楚,現在自己是被阿拉伯國家侵略,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這條涉及生死存亡的底線決不能觸碰。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明智的選擇

果然,戰爭爆發後的一兩天裡,以色列被打得措手不及,埃及和敘利亞聯盟佔了上風,阿拉伯人終於狠狠出了一口惡氣,南北戰線都在慶祝初戰告捷。現代戰爭的高消耗令人驚訝,在美援到來前,以色列全國的彈藥儲存量一度下降到只能夠維持48小時。

如同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總理梅厄向國際呼籲懇求援助;如同當年求助,危難時刻還是美國人伸出了援手。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全面援助以色列,向美空軍下令“把所有能飛的玩意都飛往以色列”。很快,“五分錢救援行動”轟轟烈烈展開,隨後的9個小時裡,載有大量寶貴的軍火武器戰略物資的C-141和C-5運輸機向以色列飛去。

雖然當時深陷越戰泥潭,美國仍對以色列提供了巨大支援,反敗為勝的以色列總算逃過了阿拉伯國家的聯合“圍剿”。經過這次戰爭,阿拉伯人終於意識到無法從軍事上徹底打敗以色列,必須改變策略尋求其他解決辦法了。

贖罪日戰爭,以色列為何沒用最拿手的先發制人?基辛格:幸虧沒用

關鍵時刻,以色列人的選擇贏得美國彌足珍貴的支持,對此,剛促成中美恢復外交關係的基辛格不無感慨道:幸虧以色列沒有先展開攻擊,否則他們就不會獲得那麼多援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