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評|跟著鴻鵠飛,燕雀也會飛得高一些

青年時評|跟著鴻鵠飛,燕雀也會飛得高一些

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今年5月,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錄用了9位畢業於海內外名校的碩士及博士生。無獨有偶,今年9月,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以近30萬元的年薪招聘了400多位名校的碩士、博士生擔任公辦中小學老師。近年,上海中小學教師中碩士以上學歷者亦呈現上升趨勢。

頂著“學霸”光環的名校高材生,擇業向來備受關注,昔有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後有復旦畢業生賣雞蛋,而今從事基礎教育行業“大材小用”也備受熱議。然而,基礎教育是源頭教育,人才的哺育需要步步“精”心。

長期以來,作為源頭的教育行業,並非最優秀的人在駐守啟蒙。雖然也湧現了個人起點未必很高但卻實踐出真知的一批特級教師、教育家,但從基數、受惠面來說,時間成本、試錯成本也是巨大的。為什麼不在教育事業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配備“種子選手”呢?

遠溯歷史,上世紀初四大教育家晏陽初、蔡元培、張伯苓、陳鶴琴,都以“大材”躬身於基礎教育領域。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的張伯苓,創辦南開小學、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的晏陽初,回國旋即開展鄉村平民教育實驗;德國留學歸來的蔡元培,曾投身愛國女學,繼以主持北京大學成為一代教育大家;更有留美歸來的現代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從創辦我國第一所實驗幼兒園起步,孜孜耕耘,建構起我國第一個完整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開創了我國兒童教育事業。近看當前,最強大腦總冠軍、清華畢業的楊易就是一名新東方數學老師。再看發達國家,博士、碩士站上中小學講臺,是件理所當然、完全不需要大驚小怪的事……越是“大材”,越要敢於“小用”,因為“小”處並不小,反而可能是“大”之發端。

此外,學霸從所謂精英行業流動到看似並不光鮮的普通行業,是以學霸光環引領人們的視線,進而破除行業偏見、更新職場觀念的一個社會進步現象。我們應該以更加多元、包容的態度對待不同行業的工種。一個人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否深耕自己所在的領域,從而有所創新有所成就。

學霸是學習能力、領悟能力超強的一群人,鼓勵和優待他們進入基礎教育這個領域,憑藉他們的資質和能力的釋放,將會有很大潛力撬動這個行業的固有生態、解決教育痼疾。跟著鴻鵠飛,燕雀也會飛得高一些。學霸之為學霸,其成長經歷的示範作用,對雛鳥來說是可貴的參照系。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已經被事實驗證過的學霸的學習方法,不就是孩子們的直接利好嗎?

當然,學霸進入基礎教育領域,也是新兵。一要尊重行業規律,從零開始打磨,從善學到善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二要收斂學霸傲氣,放下學歷光環,以能者為師。三要不負學霸之質素,既是鴻鵠,就該有鴻鵠之志,以推動基礎教育行業進步為己任。而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煉之後,發現自己並不真正適合、也並不真正傾心這個基礎教育行業,也要理性退出,去更能綻放才華的行業放飛自我。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鄧肯·霍爾丹曾表示,自己剛學物理的時候,成績一般。直到五年級,他遇到一位非常有水平的物理老師,從而激發了他對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我們總是在嘆息,中國為何難出諾貝爾獎得主?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如果有更多中小學教育搖籃的“種子”,被那些以學識、見識、思維和視野投身基礎教育行業蓄勢待發的“種子選手”喚醒,是件多麼美妙的事。不妨期待一下,未來源源不斷輸入強勁血液的基礎教育,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