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紀委監委 一手抓“懲”一手抓“建”

瀘州市紀委監委 一手抓“懲”一手抓“建”

高齡津貼上交材料,左為改革後,右為改革前。

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2018年3月,江陽區綜合電子監察中心建設運行了高科技大數據平臺。

泸州市纪委监委 一手抓“惩”一手抓“建”

▼瀘州江陽區運用大數據監督幹部。

圍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瀘州市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紮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共查處扶貧領域案件2362件,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推動了幹部作風轉變,以鐵的紀律護航脫貧攻堅。2018年,合江縣實現脫貧摘帽、被評為全省脫貧摘帽先進縣,瀘州市、古藺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分別名列全省市州第二、同類貧困縣第一。

10月中旬,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瀘州採訪期間獲悉,護航脫貧攻堅,瀘州市紀委監委形成了自己的經驗:一手“懲”、一手“建”。懲,就是堅持高壓,誰敢動扶貧的奶酪,紀委監委就動誰;建,創新了不少舉措,推動主責單位更好履職,其中最具瀘州特色的包括“高齡津貼”等。

江陽

運用大數據監督幹部

幹部的家屬,違規享受了公益性崗位補貼,沒人舉報,紀委是怎麼發現的?

幹部以親屬名義冒領危房改造補助等,也沒人舉報,紀委又是怎麼發現的?

答案都是一樣的:大數據平臺。

2018年3月,江陽區綜合電子監察中心建設運行了高科技大數據平臺。

這個平臺,收集公共經費運行、城市公益性崗位、危房改造等腐敗問題多發、易發領域的相關數據,同時錄入全區幹部、公務人員、事業人員及其家屬的身份信息,“我們將扶貧、民生領域數據和有關身份信息進行比對、碰撞,如果發現端倪,就移交紀檢監察室核查。”綜合電子監察中心主任周雨,一邊演示一邊解釋。

這個綜合電子監察中心,相當於讓紀檢監察干部成了“千里眼”和“順風耳”。

2018年6月,綜合電子監察中心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研判,發現況場街道紅山社區副主任何剛,於2015年以自己丈夫吳某某名義違規申報並享受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2萬元,遂將問題線索移交相關紀檢監察室調查核實。經查,2016年況場街道在危房改造工程驗收時,已責令何剛將不該享受的2.2萬元補助資金退回街道財政所。2018年9月4日,何剛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2018年5月,該中心進行大數據比對,發現南城街道上平社區副書記喬強的配偶官麗不符合條件,於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享受公益性崗位資金;上平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委員侯勇的配偶李紅不符合條件,於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享受公益性崗位資金。喬強、侯勇被黨內警告,分別清退違紀款13435.82元、15372.36元。

江陽區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歆體會深刻:以前執紀審查調查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得到極大解決,“大數據監察平臺,實現了‘足不出戶’即可調閱資料、查看憑證、分析研判。”

2018年以來,江陽區藉助大數據平臺,發現存疑信息2070餘條,分析研判精準鎖定問題線索55條、立案29件、黨紀政務處分24人。“我們還將不斷探索,對電子監察中心各監察平臺進行改造升級。”江陽區監委委員徐濤表示,力爭將更多信息納入監察範圍。

古藺

精準巡訪嚴懲貪腐

10月1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來到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古藺。

許勇,古藺縣紀委常務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分管案件查辦。“古藺地處烏蒙山區,2014年87萬總人口中,有11.9萬貧困人口。2017年至2019年,全縣扶貧領域案件達459件。”

“為什麼古藺縣扶貧領域案件數量會有這麼多?”對於這個問題,許勇分析其中原因:地理因素、人員素質、制度漏洞,造成古藺的存量相對較大。“古藺較為偏遠,很多群眾不知道有哪些惠民政策、不知道有哪些補助、補助標準是多少;有少數鎮、村、組幹部法紀意識淡薄,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胡亂作為,吃拿卡要。”

對自己分管的工作,許勇如數家珍:“扶貧領域的案件,大致分兩類。第一類是不作為、慢作為,失職、瀆職,工作不細,該辦的不辦、該履職的不履職,造成群眾利益受損或不能及時兌現,甚至有的人去世了還在吃低保等等;第二類是亂作為,吃拿卡要,雁過拔毛,為群眾辦事收好處,收酒、收煙、甚至收雞。錢雖然不多,但不送東西就不辦事,群眾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

古藺縣紀委監委查辦案件,帶著“疑似線索”進行精準巡訪,非常值得點贊。

2018年,古藺縣紀委監委用大數據比對公職人員、村組幹部的糧食直補面積時,發現石寶鎮合馬村原村主任王勇,直補面積增加了幾畝。許勇說:“當時我們就覺得很奇怪,理論上只會減少、不會增加,那王勇家的糧食直補面積怎麼還會增加呢?”

帶著這個“疑似線索”,古藺縣紀委監委幹部曹剛、陳波奔赴合馬村找群眾瞭解情況:糧食直補面積這些年有變化嗎?是增加還是減少了?之後,他們又趕到鎮財政所,提取到王勇領取糧食直補的憑證。最後,把王勇找來面對面談話。

王勇承認了:2006年,合馬村糧食直補面積,分攤到每家後還剩餘9.4畝,他把其中的4.5畝分給了自己、3.9畝分給了村副主任項付強。2006年至2014年,王勇因此多領取2955元。為此,王勇、項付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兩人將多領取的直補款,退回了鎮財政所。

古藺縣紀委監委還把幹部家屬的數據,與補助金髮放有關數據進行碰撞,發現土城鎮大山村原村主任王聯康的兒子王波名下,有2015年的冬令救助補助金1600元。

“這個錢,是專門給困難戶、受災群眾的。王波不應該享受這些政策,這會不會是優親厚友?”

帶著這個“疑似線索”,古藺縣土城鎮紀委書記陳海量、紀委副書記陳世剛,去大山村瞭解情況,摸清了王聯康的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王波在做什麼工作後,又去鎮財政所查找發放依據、民政辦瞭解申報程序。最後找來王聯康和村支書,瞭解這筆錢的走向。兩人說:“為鼓勵農戶發展烤煙產業,村上表態補助種植大戶1600元用於鋪設烤煙供水管道。但一直無資金來源,故村上決定從冬令資金中列支該筆資金用於解決遺留問題。”對於兩人的說法,陳海量、陳世剛再次走訪群眾核實,這筆錢沒有放進王波的荷包,屬於挪用。

王聯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許勇說:“我們處理的大多是這一類案件,金額不大,但群眾很關注。”

用“懲”來為脫貧攻堅提供紀律保障,古藺這個國定貧困縣效果顯著:2014年至2018年,全縣累計退出113個貧困村、脫貧10.54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降至1.76%。

龍馬潭

高齡津貼坐在家裡就能享受到

馮小勇,2014年到龍馬潭區雙加鎮,在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工作。

2016年,雙加鎮開始實行高齡津貼制度:80歲-89歲的老人,每人每年享受200元;90-99歲老人每月110元、100歲及以上老人每月500元。

“審核非常麻煩。一方面是老人或家屬很麻煩:提出申請、提交身份證複印件、戶口本複印件、銀行卡複印件,每個人四張紙;另一方面是我們審核很麻煩,收集申請資料、審核、上交區民政局,經村(社區)、街鎮以及區老齡委、民政、財政等部門三個層面審批才能發放津貼。”馮小勇說,很多老人因為嫌麻煩或者政策宣傳不到位,沒有申請這項津貼。

今年8月,龍馬潭區紀委監委在一鎮(即雙加鎮)一街(即小市街道)進行試點:“不需要老人或家屬申請,而由轄區派出所提供所有老年人的數據,村組進行比對;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身份證、戶口本、銀行卡複印件——如果去年已經享受了高齡津貼的,今年不用再提供,只有今年新增的才提供。”

馮小勇分析兩者的區別:以前老人要年年提供四張紙、政府部門年年審核,現在老人一生中只提供一次;政府部門之間多合作、讓老百姓不跑腿,讓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基本上坐在家裡,就能享受黨和政府的這項溫暖。”

另一方面,也為基層幹部減了負。馮小勇有體會:“雙加鎮800來個老人,以前每年的這項材料,就有幾千張紙,堆起來很高;我一個人只審核這一項,就至少要四五天。今年試點後,雖然新增了139位老人,但資料減少了很多,我一天就能審核完。群眾一生中只用交一次材料,我們也只審一次。”

向剛是龍馬潭區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具體負責高齡津貼落實督導工作:“以前的審批程序複雜繁瑣,每年審批一次,老百姓為了200元每年跑一次;監管也有漏洞,有的去世一年多了還在享受。”“今年試點,將以前的六個環節減少為三個環節。而且政府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派出所提供數據後,村社幹部主動去核對,只要還在世,就發;在外地的老人,通過視頻證實還在世,就發。”

“一個證明就是一個形式主義,一個印章就是一個官僚主義。”龍馬潭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詹鶯歌介紹,這是瀘州市紀委在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中創新的一種工作方式,督促相關主責單位搞的一次“自我革命”,指定龍馬潭區紀委監委8月開始牽頭試點。“現在看來一切推進順利,剩下的10個街鎮將很快鋪開,12月底全面完成這項改革。要讓所有該享受高齡津貼的老人,都享受到。這是黨和政府的溫暖。”(文中何剛、喬強、官麗、侯勇、李紅等為化名)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曹笑 實習生 劉柯辰

瀘州經驗反響

“現在找老百姓要吃、要喝、要錢的,基本沒得了”

瀘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肖清華說:“我們的工作,就是一手抓‘懲’字、一手抓‘建’字,以高壓態勢嚴懲腐敗;同時又督促主責部門履職盡職,建章立制,讓基層群眾有真正的獲得感。之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容錯糾錯機制為基層幹部撐腰等,這些也讓基層幹部有了獲得感。”

“比如高齡津貼的‘自我革命’,不僅讓群眾坐在家裡就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也為基層幹部減負,減少了他們不少的工作量,讓他們騰出時間,把其他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得更細緻更到位一些。”

瀘州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鄧修貴,協管信訪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等工作。談到扶貧領域案子,瀘州查得最多,他笑了:“我們查處的越多,新發問題就越少,二者成反比關係。”

鄧修貴說,案件查辦震懾很大,“因為我們對扶貧領域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大了,現在找老百姓要吃、要喝、要錢的,基本沒得了。”

談到“大數據+精準巡訪”,鄧修貴說:“不定時間、不定線路,效果很好。”而這也讓他感覺到,到處都有紀委監委的“眼睛”和“耳朵”,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劉柯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