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從原始部落的地盤與食物之爭,到現代國家之間資源與經濟的博弈,自“國家”的概念形成之後,國與國之間的爭鬥就從未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變革,戰爭的形式也從古代時期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到工業革命後的鐵甲雄兵、炮火硝煙。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二戰時期蘇聯元帥朱可夫曾經說過:“戰爭對於士兵與下級軍官來說,就是一臺巨大的絞肉機。”可見戰爭的殘酷性。不僅對於軍人來說,對於平民、建築、文明等,戰爭帶來的都是巨大的災難。伴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戰爭的形式開始從軍事的衝突延申至其他形式,而網絡戰就是其中之一。

什麼是網絡戰?

網絡戰是在整個網絡空間上所進行的信息攻防對抗,是信息戰的一種,網絡戰的出現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而來的,信息時代帶來的經濟、文化、教育網絡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隨著網絡的應用和深入發展使破壞網絡和保護網絡的作戰方式即網絡戰也隨之誕生了。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目前,網絡戰主要突出地表現在“黑客攻防”領域。有人這麼形容“黑客”:他們不帶槍支,而配備計算機,使用諸如計算機病毒、木馬之類的做為武器,將和巡航導彈一樣具有毀壞設施的效力。

在未來戰爭中,這些另類戰士將以計算機為武器,用鍵盤來癱瘓敵人,對手的媒體、網絡將為其所用,讓交通、金融、指揮系統如砧板上的肉!

1995年6月,美國國防大學畢業了16名信息戰指揮官,標誌著第一代軍事專用的“黑客”的誕生,另外,聯邦調查局及國防部門還招募了一些這方面的人才,其中還包括多所高校的計算機博士研究生。

網絡戰的如期而至

工具本沒有“壞”的,“壞”的是使用的人。這句話可以適用於任何科技產品,早在1947年,現代計算機理論的奠基人馮·諾伊曼就提出警告:計算機並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只能按照指令行事,因此應對計算機的負面效應保持警惕。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羅伯特·莫里斯

而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戰誕生於1988年11月2日。就讀於美國康乃爾大血的羅伯特·莫里斯,把一個稱為“蠕蟲”的電腦病毒送進了全球最大的網絡——互聯網。不久之後,管理員發現網絡有不明入侵者。他們彷佛現實中的超級特務般,狡猾不斷地截取網絡中各種機密文件和隱私內容,從而長驅直入的通過網絡進入到個人的電腦之中,接著閃電般的自我複製、搶佔地盤……短短12小時內,已有6200臺計算機癱瘓,一夜之間不計其數的數據和資料毀於一旦。甚至美國國防部和軍用計算機也不能倖免。

這場著名的“莫里斯”事件,使美國直接損失經濟上億美元,它向世人第一次展示了網絡戰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中美網絡大戰

相信早期的網民們一定不會忘記2001年的那場規模宏大的中美網絡大戰:2001年五一長假期間,由美軍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撞毀中國軍機並侵入中國領空的事件,引發的一場大規模的中美紅黑客網上對決。

事件發生後,中美黑客先是在聊天室對噴,之後美國黑客組織對100多家中國網站進行毀容,此次行動激怒了中國網民,之後中國網民在一個名為“中國紅客聯盟”的組織下,開始進行反擊。網絡大戰正式開始。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僅在5月1日和2日就有700多家中美網站相繼被攻陷,包括歐洲、美洲、亞洲及阿拉伯國家的黑客也都加入,為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出力,儼然是一場網絡界的世界大戰。

5月4日,八萬中國黑客集體攻擊美國“白宮網站”;8日,中國紅客聯盟宣稱網上衛國戰在8日攻陷了美國3個海軍網址,以此紀念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遇難的3名中國人,並且以此役為終結站代表作。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當時的那一次中美網絡大戰,使兩國不少網站損失慘重。據統計美國網站被攻陷1600多個,政府和軍方網站900多個,中國被攻陷網站1100多個,主要網站600多個。

軍事上的網絡戰

從技術層面講,中美網絡大戰稱不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戰爭,首次把網絡攻擊手段引入到戰爭中併發揮作用的,是90年代的海灣戰爭。

在開戰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高級特工就已經將一種叫AF/91的計算機病毒通過互聯網注入到了伊拉克的國家通信網中,使伊拉克的網絡系統功能紊亂,徹底癱瘓。

同時,將一塊固化病毒芯片裝入到了伊拉克從法國採購的供防空系統使用的新型打印機中,成功上演了一場調包計,從而確保了網絡進攻的可靠性。

在戰略空襲發起前,美軍以無線電遙控的方式激活病毒讓其發作,很快病毒就通過打印機侵入到防空系統的電腦中,使得伊拉克的防空預警、指揮系統、通信系統全部癱瘓,起到了先發制敵的效果。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之後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美國也對伊拉克發動了無形的網絡戰。2003年3月14日,美國曾利用網絡“黑客”秘密攻擊巴格達的電腦網絡並使之癱瘓,造成伊國家電視臺一度無法正常工作。

而伊拉克國內“黑客”也不是等閒之輩,早在2003年1月25日,就有一隻小小的蠕蟲病毒瞄準了微軟SQL Server 2000系統的漏洞,以至造成了美國銀行網絡體系的癱瘓。於是,習慣刷卡的美國人在ATM取款機前呆若木雞。

網絡戰:沒有硝煙的真實戰爭!中美曾激烈對抗

3月20日,在美國及其盟軍正式發動戰爭之時,名為“Unix保安衛隊”的黑客組織立即對將近400家美國網站進行了攻擊,在這些網站的主頁上留下了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寫的反戰標語。


意義非凡

隨著社會的網絡化發展,尤其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網絡,一些重要部門和行業包括:航空、電信、交通、銀行等,面對的網絡威脅也越來越大。一旦計算機網絡遭到破壞,可能將導致整個國家陷入到癱瘓之中。在未來的全球資源爭奪中,誰掌握了“制網絡權”,誰便掌握了“制勝權”。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