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湖南省,位於我國大陸中南部內陸,因大部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而得簡稱“湘”。湖南歷史悠久,春秋戰國就為楚國之地,秦時於此置長沙、黔中兩郡,兩漢屬荊州刺史部,兩宋為荊湖南路,元、明時屬湖廣省,清朝初期大致以洞庭湖為界析“湖廣”為湖北、湖南兩省,湖南自此設省。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儘管湖南歷史悠久,但其西部歷史上曾長期為羈縻之地,明朝中後期開始逐漸改土歸流,到清朝初期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逐漸擴大,雍正時開始大規模推行,其中位於湘西的永順縣、永順府就均設於此時。其中,永順老司城遺址為湖南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永順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東側,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縣。永順為土家族主要聚居區,富有民族風情,其縣域多山,溶洞眾多,縣境自然風光秀麗迷人,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歷史上,永順縣域西漢時就曾有建制,自北宋始曾長期為羈縻之地,到清朝雍正時改土歸流正式設縣,建縣時間有三百餘年。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永順,戰國時為楚國黔中地,秦滅楚後屬黔中郡,西漢初曾於今縣域靈溪鎮設酉陽縣,兩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均為酉陽縣地,隋時設大鄉縣,唐朝時於大鄉縣置溪州,溪州此時仍為經制州,五代時轉為羈縻州,北宋時今縣境為上溪州、中溪州、下溪州、南渭州、溶州、永順州等羈縻州地,永順之名就自此而始。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元朝時於此置永順宣撫司,明初設永順軍民安撫司,不久升為永順軍民宣慰使司。清朝時期,雍正在西南開始大規模改土歸流,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於老司城設永順廳,雍正八年永順土司彭肇槐自願納土,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設永順縣、永順府,永順府以永順縣為府治,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等四縣。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民國初廢府存縣,永順縣屬湖南省辰沅道,後曾直屬於省。1949年10月19日,永順縣解放後為永順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永順專區撤銷後永順縣隸屬於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屬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湖南一縣,清朝設縣卻曾為府治所在,建國初也曾為專署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