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五大南下漢族民系裡,雷州人,潮汕人,海陸豐人,廣府人,客家人,誰先南下廣東?

奮鬥5867931


你們潮汕語、雷州電白語、海陸豐語有問過福建閩南語是幾時中原南下福建的嘛


高涼人仕


廣東有三大民系:廣府系、客家系、閩系。

根本就沒有什麼潮汕系,潮汕、湛江地區、海南大部都是屬於閩系,百度將潮汕列為廣東三大民系之一,是錯誤的,潮汕屬於閩系,不是單獨的潮汕派系,如果說潮汕支系可以獨立的,那麼粵西支系、海南支系不也可以單獨形成一派了,所以說潮汕單獨一派是錯誤的。

中原人南下廣東,最早是秦軍南下,及秦朝時中原有罪之人被流放到此,後來各省人也有遷來廣東,以珠三角地區,形成“廣府系”。

客家人,是南遷漢人,古代以南遷漢人為客家系,客家人只南遷,不北遷,客家人有幾次南遷:“永嘉南遷,五代十國南遷、南宋末年南遷、明末南遷。” 從北方遷到福建、江西等地,之後又南下,遷到廣東,有的客家人一路遷到越南。在廣東形成“客家系”。

廣東閩系,從北方遷至福建,有幾部分從福建南遷,潮汕支系是最早進入廣東,之後是粵西支系,粵西支系從雷州再南遷,遷到海南。有的潮汕人是客家系,有的是閩系。在粵閩系,大部分是福建遷至廣東的,遷至潮汕地區、湛江地區(括雷州)、茂名一些地方、陽江一些地方,形成“閩系”。


粵神通


廣東只有三大民系,沒有五大民系。

民系的概念,可不是隨便劃分的,其中有一定的標準。廣東的三大民系分別是:廣府民系、客家民系與潮汕民系。

其中,三大民系的地理分佈,請參考下面這張地圖:

民系是指某個民族如漢族在一個區域內的分支,其界定有嚴格標準。廣東地區的三大民系在劃分時,主要的依據在於語言:

廣府民系:廣府人。廣府民系的特點是都說粵方言,主要分佈在廣州、佛山等地。

潮汕民系:潮汕人。潮汕民系民系的特點是都說閩方言,人口聚集於汕頭、潮州等地,

客家民系:客家人。客家民系的特點是都說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梅州、惠州、河源等地。


由此可見,像是雷州人、海陸豐人這些說閩方言的人,並不算新的民系,要劃入潮汕民系(閩民系)的範圍內。

三大民系的起源,很多都是移民。

以客家人為例。一般認為:

客家人是從秦末至宋初,源於黃河流域的漢人遷徙到粵、閩、贛三地交界,同當地土著融合後而成。

再比如,廣府民系的早起祖先是百越:

隨著秦漢以來,中原王朝持續對嶺南的開發,促使百越等土著逐漸和中原移民融合,最後形成了廣府民系。

相對來講,或許潮汕民系緣起的時間要短暫一些。

不管怎麼樣,移民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不是一瞬間就完成的。


HuiNanHistory


廣東歷來只有三大民系之說,沒有五大南下民系之說,他們都屬於先後從中原南下的漢族繁衍的後裔民系:這就是廣府民系、客家民系和閩南方言民系,分別講廣府話、客家話和閩南方言。

潮汕人、雷州人、電白人、海陸豐人都屬於講閩南方言不同分支的人。這一民系是伴隨著中原人在蒙古人及金國南下而不得不南遷的南宋官民,經歷過南宋末年追隨南宋政權不斷退守抵抗蒙古人而大量從福建沿海一帶的海路南遷的民系。他們的分佈地域與南宋王室重要人員向南逃亡的路徑非常吻合。

廣府人應是秦始皇派出的50萬大軍統一百越地區後,留在嶺南一帶的駐軍,他們與當地人融合後形成的族群,這一族群后續又繼續發展。



(廣州一夜景)

在漢朝統一秦將南越國後,在蒼梧即今天的廣西梧州、廣東封開一帶設立行政中心,作為嶺南政治中心,這個地帶作為中心延續300年,使得這裡形成廣府文化。

(廣西梧州江景)

客家人是先後多次南遷。最早南遷應該是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後,中原經歷五胡十六國之大亂大,從中原向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陸路不斷南遷的漢族後裔繁衍發展而成的民系。

客家民系與閩南方言民系是漢族南遷的兩個路徑,始發地域和落腳地域明顯不同。一個是從中原陸路到廣東山區,一個是從中原再到福建沿海停留生活過一段時間再被迫突然大量從海路大量南遷到廣東沿海。

廣府人來得比較早,多在平原地帶的幾個大的歷史行政中心城市附近延伸發展。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①廣府應該是第一批來廣東的,大概是秦漢時期來的,跟當地土著結合的廣府人,第一批佔盡了珠三角平原。

②潮汕應該是第二批來廣東的,大概是晉朝唐朝安史之亂遷移過來的,佔據了潮汕地區沿海的少部分平原。

③客家應該是第三批來廣東的,大概是唐朝安史之亂到明清時期,前兩批都是佔據了廣東的所有平原地區(除了惠州市,惠州三種民系都有,不算純正客家)

所以客家人就是客打不過當地廣府人跟潮汕人,被逼在廣東大山裡生存,具體可以看看土客械鬥1854-1867年廣府人報復客家人死傷幾十萬人。自己去百度吧我就不說了

以上三大民系都說著自己的方言,保留最完整的是潮汕地區,廣府潮汕注重商業,客家注重從政。這樣分析就非常尊重歷史了。


乖胖還是壞胖


據我所知,2千多年前珠三角地區十分荒涼,到處是淺灘,雖然豐富漁產,但是捕魚工具落後,所以那時珠三角並不富饒,秦軍趙佗在龍川佗城落腳,任龍川縣令的第六個年頭,為了解決秦軍將士個人生活問題,特從中原調遷近2萬婦女到龍川后與官兵將士結合,趙佗後來雖然到番禺任職,但是在把大批秦軍家屬留在龍川佗城,我是龍川佗城客家人,正是他們.後代,在佗城客家人祠堂裡都有趙佗像,家家過年敬拜,後來趙佗又從中原調遷大量男囚犯到廣東與廣東土著人婦女結合產生的後代正是廣府人,廣東的客家人是最先來的,就是河源龍川客家人,當然還有梅州客家人,有唐代來的,也有宋代來的,廣府人應該是在客家人之後,廣州附近的一些廣府人村落開村也就最多千年,中山的六七百年,雷州人是南宋到廣東,潮汕人和海陸豐人應該是之後(圖片為趙佗在龍川的趙王廟,客家人祠堂的趙佗像





南國春暖


很多都是陸續進入的,看地方,廣東珠三角最早是秦漢官兵進入,其他地方盡是荒野和泥潭,有少量土著,廣府當時大量官兵和少量囚犯與當地百越融合,屬政府移民!客家潮汕早期大多是因戰亂從中原陸續遷入,有中轉江西和福建。客家沿途融合較多,潮汕融合較少。粵語大多保留秦漢陝西雅語+唐宋口音,客家語保留晉隋+唐宋中原口音,潮汕語保留東周中原河洛音+唐宋口音



潮陽海嗨


第一批肯定是北築長城南戍五嶺而來的客家人啦
梅州五華趙佗故城



填補空白 填補南越國早期歷史空白 2012年3月24日,中國南方區域考古高峰論壇暨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研討會在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獅雄山秦漢建築遺址舉行。來自湖南、江西、福建、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東等10省(區、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對獅雄山秦漢建築遺址進行了考察、探討。

記者隨這些專家在獅雄山秦漢遺址中瞭解到,該遺址發現於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1984~1990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後4次對該遺址進行過調查和發掘工作,並初步將其定為南越國時期的宮殿建築遺址。2011年1~12月,為明確獅雄山遺址的年代、佈局、結構和性質,進一步加大廣東省首批大遺址保護的力度,為遺址公園的科學規劃提供充分依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獅雄山遺址進行了第五次調查、勘探和試掘,取得了新的重要發現。   獅雄山遺址出土的秦漢時期遺物十分豐富,包括建築材料、陶器、石器、鐵器以及其他物品。建築材料是秦漢時期遺存中出土最多的遺物,以板瓦、筒瓦為最,瓦當居次,磚類最少。板瓦、筒瓦外面均飾繩紋,內面以凸麻點紋為主,其次為素面,亦有少數在麻點紋中拍印文字、符號;瓦當紋飾主要為渦樹紋,渦點紋等其它紋飾暫未見有完整標本;鋪地磚僅發現1塊,素面,磚體兩面扎有成排圓孔。   陶器包括甕、罐、壺、瓿、盆、盅、釜、燻爐、缽、器蓋、盒、三足小盒、紡輪、網墜、權、丸等。陶質可分為泥質和夾粗砂兩系,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僅限於釜等少數器物,且泥質陶多數含有細沙。生活用品以輪製為主,少數為手製輪修,器物的耳、足多為捏製成型後加於器身。在裝飾方面,主要以印文、弦紋和刻劃紋為主:印文中方格紋極為普遍,其次為幾何戳印紋,繩紋僅見於釜的下腹部和底部;刻劃紋中水波紋最為常見,此外還見有篦點紋、鋸齒紋等。   石器主要有石鑿、石錛、石刀、石矛、磨盤、磨棒等,均為打製和磨製成器。鐵器僅見鐵釜1件,但殘損較甚,難辨器形。   其他物品還包括封泥、鐵礦石、碳化植物標本等。


部分封泥上印有“定(楬)之印”、“定(楬)丞印”等文字,這些文字,可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本遺址所出瓦當上的“定”字相對應,說明了這批封泥的歸屬。另外,從封泥文字的文例判斷,這幾目封泥上的文字很可能印自縣級職官的印章,也從側面說明了獅雄山遺址的性質。其他封泥雖無文字,但多有捆綁及所附器物的痕跡。嶺南地區的封泥以往僅在廣東廣州南越王墓、南越王宮署和廣西貴縣羅泊灣M2等地點出土,數量較少,獅雄山遺址出土的封泥為嶺南地區的封泥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佗城歷史 佗城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城之一,至今已有約2200年的歷史。 "北有平遙,南有佗城"不到佗城枉來粵。佗城是嶺南客家之源,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跡之地。關於佗城,歷代史籍有詳細記述: 史志記載 據《史記.主父偃傳》記載,在秦軍第一次南平百越時,趙佗屠睢同為秦軍主要將領。公元前218年,秦軍第一次進軍嶺南。秦主將屠睢的軍隊,在西線的西甌地區慘敗,屠睢被殺,“伏屍流血數十萬”。東線的趙佗一路大軍,實行剿撫結合政策,得到越人支持,在閩越一帶建立穩固基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任囂為主將,趙佗輔佐之,南平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任命任囂為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令。因趙佗是東線一路軍,進軍路線很可能是東江上游(今龍川東北部),順江而下,直至龍川老隆建立軍事營寨,在今之龍川佗城築土城設治所。

龍川旅臺學者近年編修的《龍川縣誌》載黃勳著《南越王趙佗龍川老隆行轅考》一文雲:“趙佗率軍最初抵達老隆設營寨頂、指揮設防部署,得川安謐後隨之開邑龍川(龍城),建築城池,以龍川令侯霸業自主。”今老隆寨頂的古堡殘垣仍隱約可見,相傳是南越王營寨處。老隆寨堡的南面約10公里處就是龍川佗城。佗城,三面環山,山峰秀麗,東臨東江,江水如龍。趙佗選擇此地築土城為縣治,是有道理的。更為重要的是,佗城處於東江、韓江分水界附近,西南可順東江而下控制龍川南部,東南可順韓而下控制龍川東部,戰略意義十分突出。


猺獠江猺過山猺山由族


在廣東官方的說法只有3大民系,分別是廣府系,潮汕系,客家系。

廣東在秦朝以前還是一塊蠻荒之地。秦始皇曾經派人統治百越,後來因為中原地區動亂,秦朝滅亡,統治南粵地區的趙佗自立為王。漢朝時期,漢武帝派人攻滅了南越,最早一批南下廣東的秦人士兵和當地的原住民結合產生的後代就是廣府人,大概是在秦漢時期,其實那時候還沒有漢族人的這種觀念,因為廣府人來得早,好的資源都被他們佔了,所以他們形成了一種悠閒自在的性格,不用怎麼打拼努力,就可以過上好生活。

潮汕人移民到廣東的時間,主要也是因為中原地區戰亂。潮汕人移民,從南北朝開始,因為五胡亂華,中原地區的貴族大規模移民,為了躲避戰亂。還有一些是從唐宋戰亂時期開始移民,所以潮汕文化當中,潮州大鑼鼓都源自唐宋時期的宮廷音樂,民俗活動紀念的人物,也大多數是唐宋時期真實的民族英雄。大概是唐宋時期,潮汕人不喜歡外嫁也不喜歡外娶,也許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潮汕人跟廣府人和客家人的長相差別也很大潮汕人是南人北相,性格豪爽,住在海邊喜歡闖蕩做生意。

客家人移民廣東,不外乎也是因為戰亂,客家人大規模移民廣東的時間是在南宋,是廣東3大民系最晚來廣東的,大部分居住在廣東山區。因為平原地帶被廣府民系佔領,粵東沿海被潮汕民系佔了,只能住山裡,生活相對其他兩個民系比較辛苦。為了改變命運,所以客家人努力讀書當官,做人低調。

如今廣東3大民系和睦相處,廣府人收租,潮汕人做生意,客家人當官。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潮汕曉東】,訂閱最有趣的農村生活資訊!





潮汕曉東


百越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大家沒意見吧。趙坨是客家人大家也沒有意見吧。潮汕從福建遷過來的,大家也沒有意見吧。這樣順序表不就出來了嗎,廣府,客家,潮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