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何死後被抄家?

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他協助十歲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得國富民安,他的赫赫功績,堪與商鞅、王安石並立。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神宗對死去不久的張居正下如此毒手呢?

張居正為何死後被抄家?

張居正很有才!不假!

張居正是明朝的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掌握實權以後,就大刀闊斧地在軍事、政治、經濟幾方面著實作了一番整頓。那個時候,沿海的倭寇雖然已經解決,但北方的韃靼貴族還不時侵入內地,成為明王朝的很大威脅。

張居正把抗倭名將戚繼光調到北方,鎮守薊州(在今河北北部),戚繼光從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上修築了三千多座堡壘。戚家軍號令嚴明,武器精良,多次擊敗韃靼的進攻。韃靼首領俺答表示願意和好,要求通商。張居正奏明朝廷,封俺答為順義王,一面和韃靼通商往來,一面在邊境練兵屯田,加強防備。以後二三十年明朝和韃靼之間就長期沒有發生戰爭。

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安定多了。黃河年久失修,河水常常氾濫,大批農田被淹,影響農業和運輸。張居正任命專治水利的潘季馴督修黃河水利工程。潘季馴修築堤防,堵塞決口,使黃河不再氾濫,運輸通暢,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張居正為何死後被抄家?

張居正得罪了很多人,是真!

原來,由於朝政腐敗,大地主兼併土地,逃避稅收,一些豪強地主越來越富,國庫卻越來越窮。張居正下令丈量土地,經過清查,查出了一批被皇親國戚、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這一來,使一些豪強地主受到了抑制,國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在丈量土地之後,張居正又把當時各種名目的賦稅和勞役合併起來,摺合銀兩徵收,稱為“一條鞭法”。經過這種稅收改革,防止了一些官吏的營私舞弊,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也多少減輕一點農民的負擔。

張居正花了十年努力,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使十分腐敗的明朝政治有了轉機。國家的糧倉存糧充足,足夠支用十年。但是這些改革自然觸犯了一些豪門貴族的利益。他們表面不得不服從,背地裡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在張居正執政的第五年,他的年老的父親死在江陵老家,按照封建的禮法,他必須離職守孝三年。但是張居正怕他一離開,正在進行的改革受到影響。在明神宗和一些大臣的挽留下,他讓他兒子奔喪,自己留在京城任職。這一來,就有不少人抓住張居正父死不奔喪的事,大做文章,紛紛嚮明神宗上書彈劾,有人甚至在大街揭貼告白攻擊張居正,鬧得滿城風雨。後來,明神宗不得不下令,再反對張居正留任的一律處死,攻擊才平息下來。

張居正為何死後被抄家?

連皇帝都怕的臣子,必死!

張居正開始輔佐神宗時,小皇帝年僅十歲,為了穩定政權,神宗母子都對張居正有所倚賴,尊重備至,言聽計從。但是,這位元輔對小皇帝管束過嚴,干涉過多,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已經開始了由親近、尊重向著畏懼、厭惡的方向轉變。這一點,過於自信的張先生並沒有察覺。

張居正以嚴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小皇帝,每天佈置功課,如果小皇帝沒有認真背誦或領會,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有一次,小萬曆讀《論語鄉黨》時,把“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聲吆喝,嚇得小皇帝連忙低頭糾正。平時,如果小皇帝揹著張居正做了越製出軌的事,馮保就會嚇唬他:“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小皇帝聽了,很快就會收斂自己。

但是,小皇帝逐漸長大了,成人了,開始懂得了皇上的權威和分量了。而張居正仍然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對他的宮闈生活也說三道四,這使得神宗對張居正的態度向著仇恨方向迅速逆轉。張先生卻是自鳴自得,渾然不覺。有一次,神宗喝醉了酒,無緣無故把兩個小太監打得半死。這件事讓太后知道了,馬上把明神宗找來,狠狠地責備一頓,還叫左右拿《漢書霍光傳》叫神宗讀。西漢霍光輔政的時候,不是有個昌邑王劉賀即位後,被太后和霍光廢掉皇位嗎?現在的張居正的地位就像當年的霍光一樣,神宗想到這裡,嚇得渾身哆嗦,跪在太后面前求饒。

後來,張居正作主,把一些引誘神宗胡鬧的太監全部趕走,太后還讓張居正代神宗起草了罪己詔(皇帝責備自己的詔書)。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是明神宗對張居正,已經從懼怕發展到懷恨了。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死。明神宗親自執政。原來對張居正不滿的大臣紛紛攻擊張居正專橫跋扈。第二年明神宗竟把張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後來還派人查抄了張居正的家。張家子孫十幾人,被關在屋子裡活活餓死。大兒子被拷打後自殺。張居正的改革措施,當然也遭到破壞,剛剛有一點轉機的明朝政治又走了下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