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小雪节气在即,健康养生,温暖过冬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公历每年的11月22-23日,太阳达到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早睡晚起,多晒太阳,少冲澡


这个时节,“薄衣法”仍应坚持,慢慢加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厚太臃肿。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避免汗孔大开,引风邪寒气侵入人体。

小雪节气过后,北方室内开始安置炉火或供应暖气,室温以18~25℃最合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

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干燥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

使用取暖器应注意居室的湿度,在取暖器周围放盆水,或使用加湿器,以增加湿度。

若在居室内养上两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生机勃勃和春意融融。

早睡晚起,晚上在10点前上床,同时用热水泡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利阳气潜藏,早阴精积蓄,早上宜6:40以后再起床。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每次洗澡不宜超过20分钟,水温不宜超过42℃,洗澡后要立即擦干身体、头发。

冬日里要多晒太阳。晒头顶和后颈部10~15分钟,站立于阳光下,头微向下低,脱帽,晒后颈部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

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

特别是在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补阳、通经脉的作用。

「小雪」小雪节气在即,健康养生,温暖过冬

调节好情绪

小雪节气,常有阴冷晦暗的天气,日照时间减少,人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

愁眉苦脸,费尽心思,都是自寻烦恼,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做个娴静的人。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既是过眼云烟绝不庸人自扰,想太多,反而会错失。调整好心态,自己绝不要被情绪控制。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冬天的三个月里,以精气闭藏为主。这时候让神志收敛,处于伏匿状态,不去过度折腾。

「小雪」小雪节气在即,健康养生,温暖过冬

饮食多吃温补之物

此节气过后,各地纷纷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季,降温也比较明显。进补可以多食黑色食物,以养精保肾,如黑米、黑豆、核桃、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

适合多吃一些温补型的食物,还有益肾类的食物。最好是以炖煮为主,可以保持食物的营养,避免营养流失,尤其是热粥,多吃有好处。

冬季的饮食不适合吃太多过咸的食物,会导致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饮食要减咸增苦,滋养心气,保心养神,才能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冬季,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芹菜、莴笋、生菜等,苦味食物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消除疲劳的作用。

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饮食应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养藏而固肾气,增强体质。小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适宜: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桑葚干、莴笋、生菜、等;

少吃:寒凉、粘硬难消化、葱等;

「小雪」小雪节气在即,健康养生,温暖过冬

适当运动,养阳保暖,避雾出行

小雪时节,适当减少户外活动,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阳气的消耗。

在室外运动应选择阳光充足的日子,以活动全身筋骨、腰腿、四肢关节为主,不宜大运动量。

冬季是一年中闭藏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阴精阳气外泄。

冬天气血运行缓慢,运动过量很容易导致头晕、气短等不适,给心脏带来压力。

运动时,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甩手等,也可调息养神。

另外夜跑这种剧烈运动,跟熬夜一样非常伤阴。伤阴的后果有长痘痘、失眠、脱发、皮肤粗糙等,时间长了白天会感到疲乏。

有人说为什么每次跑完都觉得很精神?因为阳气在该收藏休息时,把它扰起来了,肯定会很精神!但如此也打乱了阴阳转换的规律。

「小雪」小雪节气在即,健康养生,温暖过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