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航天市場規模達8000億 武漢搶佔商業航天風口

“今年全球航天產值近40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佔據一半”。今日,記者從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專場活動中獲悉,商業航天風口漸進,武漢通過舉辦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專場招商活動,搶佔商業航天風口。

根據預測,當前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在3300億美元之上,最先開展航天商業化的美國最為受益,過去5年,衛星產業每年為美國貢獻近千億美元收入。截至去年底,我國已有超過60家民營企業涉足商業航天。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航天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元。

明年我國航天市場規模達8000億 武漢搶佔商業航天風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介紹說,2019年全球航天產值近40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佔據一半。他表示,武漢致力於推動商業航天發展,已實施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發展高端產還要聚集高智力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服務人才將成為重點工作。

專場活動現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正式揭牌成立,為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形成良好競合環境,積極助力“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打造。

“商業航天也將是未來航天發展的主流模式,SpaceX公司埃隆馬斯克主導發射的獵鷹號可回收式運載火箭,就是商業航天取得領先優勢的例證。”華高萊斯顧問機構負責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忠表示,武漢有著完善的工業、科教、科研、人才體系,武漢發展商業航天的本質,就是進一步發揮其城市魅力,對城市產業資源做系統整合。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由新洲區政府聯合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於2016年8月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航天產業新城。

“武漢居中國之心,南北之間,九省通衢,是中國的立交橋。作為新一線城市的代表,武漢都市圈發展潛力處於國內前5。”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聯席總裁趙鴻靖表示,華夏幸福選擇堅定地投資武漢,推動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部核心區、西部門戶區的建設,對接東部商業航天集群,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落位,完善城市全功能形態。

以“產業優先”作為核心策略,華夏幸福助力武漢招商引資跑出“加速度”。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火箭產業園(一期)綜合廠房已建設完成,計劃於12月份投入使用;衛星產業園全速建設,計劃明年投入使用。行雲工程簽約基地後,“兩朵雲”工程的實施,將一定程度補齊武漢在衛星星座領域的短板。

以產興城,以城帶產。除了產業發展不斷取得成果外,基地還不斷健全基礎公共設施配套,完善人居環境。目前人才公寓、航天公園、社區足球場、航天產業港公園、園區環線道路已完工、航天科技館、體育中心開工建設。一座配套優質、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