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連打兩個勝仗,仍要放棄戰略要點?粟裕說:就要這麼幹

已經連打兩個勝仗,仍要放棄戰略要點?粟裕說:就要這麼幹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蘇中戰役打響時,國民黨軍的兵力相當雄厚。雖然在宣泰、如南兩戰中被打掉了兩個半旅,但李默庵手中還掌握著著第二梯隊,他立即又調集六個旅的兵力,分路合擊海安。

海安是蘇中的戰略要點和交通樞紐。當初粟裕指揮黃橋戰役獲勝,進入追擊階段時,曾向部隊提出口號:“佔領海安就是勝利!”部隊控制海安後,立即斬斷了韓德勤與濱海地區的聯繫,新四軍得以迅速控制富饒的江海一角。

海安能確保當然要確保,但是粟裕考慮到,華野兵力處於劣勢,若固守海安,需付出很大代價,而且不論勝敗均佔不到便宜:勝,敵人仍可繼續調集兵力,保持其進攻的態勢;敗,勢必要撤出來,則更顯被動。

粟裕的想法是主動撤出海安,讓敵人重新驕縱起來,以便為下一次運動殲敵提供釣餌。可是他的意見並不為華中分局和軍區的大多數幹部所認同,很多人都持這樣的看法:敵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不是已經打了兩個勝仗了嗎,為什麼不敢在海安同敵人決戰?連打兩個勝仗還要放棄海安,那前兩仗豈不是白打了?

已經連打兩個勝仗,仍要放棄戰略要點?粟裕說:就要這麼幹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華中分局和軍區機關設在淮安,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粟裕決定親自到淮安去一趟。淮安與粟裕所在的海安相隔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中間還要穿過水網地區。軍情緊急,粟裕先是騎摩托車,以後乘了一段黃包車,接著又騎自行軍、乘船,總之是凡能搞到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上了,終於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趕到了淮安。

因為粟裕的到來,華中局專門召開常委會議,對是否要撤出海安進行了鄭重其事的討論。在討論中,粟裕除繼續闡述理由外,還保證可以打勝仗,“(同志們的疑慮)主要靠打勝仗的實踐來解決。”

見粟裕的態度如此堅決,華中局遂將撤出海安的決定上報中央。中央軍委隨即來電指示“總以打勝仗為原則”,同意撤出海安。

放下包袱,粟裕即將主力部隊集中在海安東北地區,用以休整補充和待機殲敵,僅以第七縱隊在海安外圍打運動防禦戰。第七縱隊是從蘇中地方武裝升級而成的新部隊,但因戰術得當,指揮靈活,他們的仗打得很漂亮。在主動撤出海安時,該縱隊僅傷亡兩百餘人,但敵軍卻損失了三千多,敵我傷亡比達十五比一。

已經連打兩個勝仗,仍要放棄戰略要點?粟裕說:就要這麼幹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