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英烈:王澄——東南警衛團團長

江海英烈:王澄——東南警衛團團長

王澄,江蘇鎮江人,1914年生於上海,父親是個小職員,兄妹五人,家境清貧。1932年,王澄高中畢業後,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他參加了軍事防空訓練。同年,被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派往啟東久隆鎮防空監視哨所工作。1938年春,日本侵略軍蹂躪啟東,王澄目睹慘狀,憤然離開哨所,參加了由瞿犢組織的抗日義勇軍。1939年初,國民黨頑固派採取陰謀手段殺害了義勇軍領導人瞿犢、王進。在危急關頭,王澄和姚力率兩個中隊,隱蔽到國民黨魯蘇皖邊區遊擊指揮部二縱五支隊顏秀五部隊,王澄任四大隊大隊長。不久中共江北特委、蘇北特委和新四軍挺進縱隊先後派朱群、鄭少儀、周文在、鮑志椿等到二縱開展工作。王澄竭誠歡迎,並積極配合朱群等在自己的大隊,教唱抗日歌曲,開展葦民聯歡活動。當時,四大隊駐在宜陵、磚橋、自塔河一帶,與新四軍挺進縱隊駐地大橋毗鄰。在地下黨的支持下。他組織班排長和士兵代表,以購買用品為名,去新四軍駐地大橋參觀。王澄從新四軍的軍容風紀、官兵關係、軍民關係等方面受到了教育和啟發。回隊後,他更加親近地下黨的同志,向他們借閱革命書刊,彙報思想情況。黨組織認真地對他進行了考察,於1939年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2月,建立了地下黨總支,四大隊建立分總支,王澄被選為分總支委員。從此,王澄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和實踐毛澤東同志的建軍理論,使這支部隊在複雜的環境裡保持了良好的軍容風紀。

顏秀五聽到四大隊和新四軍接觸太多的風聲,調王澄駐泰州城,後又調興化。不久王澄又奉命從興化老閣一帶率部調到港口。6月底的一天,五支隊長陳東生以宴請為名,把中隊長以上軍官請去。席間,陳東生一夥,劍拔弩張,惡語傷人,誣陷新四軍不抗日,打內戰。王澄成竹在胸,侃侃而談:“我們一貫擁護司令抗日,誰破壞抗日,不同意!誰打抗日部隊,更是堅決反對!”說得陳東生啞口無言。王澄等赴宴回來後,為了打亂頑固派的陣腳,連夜研究決定舉行反摩擦的革命暴動。王澄率部先扣押了五支隊隊長以下支隊全體人員,解除了重機槍連和地方保安隊的武裝。然後,馬不停蹄地揮師進入炮火連天的郭村,投入了新四軍挺進縱隊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戰鬥。在郭村戰鬥中,王澄率部擔任了阻擊任務,對郭村保衛戰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戰鬥結束,王澄和全大隊官兵受到陳毅等首長的親切接見和表揚。接著,部隊改編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一縱五團,王澄任團長。

1940年10月,王澄率部參加黃橋決戰後,部隊改編為三縱五團,隨三縱隊挺進通如海啟。11月,王澄與茅理率領的崇啟海常備旅,會師於海門縣江家鎮,兩支部隊統屬蘇四區遊擊指揮部,改編為遊擊第三旅,茅理為旅長,王澄為副旅長兼五團團長。同年12月,王澄奉調率團到掘港駐防。26日,國民黨遊擊第六縱隊司令徐承德糾集重兵,圍攻掘港。王澄隨茅理率部和新四軍三縱留守部隊一起,同徐承德部隊大戰三晝夜。緊接著,他率領部隊和新四軍三縱七團星夜追擊潰退的徐承德頑固殘敵,直追到啟東公司鎮,把徐趕下海。

1941年1月,王澄團改為新四軍1師3旅8團。掘港保衛戰後,王澄率部駐啟東縣無畏鄉一帶,開展民運工作,駐地附近佃農們因受盡大地主祝歧烈重租盤剝,都弄得傾家蕩產。王澄對佃農代表說:“天地變了,今天有新四軍給你們撐腰,有抗日民主政府作主,你們大膽去告吧!”抗日民主政府很快受理了這個案子。在人民法庭上,貧苦農民告倒了大地主,人們奔走相告:“想不到這位白臉書生任團長,一個心眼為我們窮人著想!“這才是我們自己的政府!““走,當新四軍去!”這一來,減租減息、參軍擴軍,根據地建設迅速開展起來。

1942年春,王澄去蘇中黨校學習。1943年初學習結束,王澄任東南警衛團團長。當時,已是日偽策劃在蘇北實行“清鄉”的時候,面對虎視耽眈的日偽,王澄與縣委書記洪澤等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動群眾和加強地方武裝建設上。警衛團一部分調到外線作戰,一部分派去加強區隊,有的班排幹部則回到家鄉開闢工作,成為鄉村民兵武裝的骨幹。王澄還專門抽出18名軍政素質較高的班排幹部組成武工隊,到敵人的心臟地區茅鎮、三廠、青龍港一線開闢新區。這樣,他親手把縣團、區隊、鄉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制建立了起來,在敵人“清鄉”圈內,堅持武裝鬥爭。1943年9月,王澄以東南人民抗日自衛總隊的名義,發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遊擊運動的命令。在半個月的時間內,王澄指揮全縣區隊、民兵2800餘人,包圍敵據點10處,作戰81次,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清鄉”鬥爭高潮。王澄在指揮作戰中善於抓住戰機,從戰略上贏得主動。

1944年的夏季攻勢開始後,他根據豎河鎮的地理位置和偽軍兵力佈防情況,與洪澤等商量決定攻打豎河鎮據點,造成敵人戰略上的被動。他親自指揮部隊用政治攻勢和武力進攻相結合的辦法,迫使敵人撤出據點,接著又發動了秋季攻勢,先後拔除敵偽據點12處。在戰局變幻莫測的情況下,王澄常常化險為夷。一次,部隊在忠義鄉塌鼻子店附近遭敵人包圍,戰鬥中,王澄右臂負傷,但他不露聲色,繼續指揮部隊突圍。部隊安全轉移到海南區時,又與敵遭遇,王澄派出4個戰鬥小組,在民兵的配合下,聲東擊西,佈下“迷魂陣”,弄得敵人昏頭轉向,倉皇后撤。1944年初,王澄兼東南行署主任,他受黨和人民重託後,更加發奮工作。團部和黨政機關轉移到哪裡,他就在哪裡調查研究、瞭解區隊、民兵工作。平日,他抓住各種機會,同各界有識之士廣交朋友,注意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

王澄愛兵如兄弟。平時,他從政治上、生活上關心體貼戰士,行軍時特別照顧體弱有病的同志,幫他們背槍、揹包,有時還把戰馬讓給他們騎。部隊休息時,他抽空教大家唱歌做遊戲,和戰士打成一片,用歌聲笑語驅走疲勞、鼓舞鬥志。每當戰友犧牲了,他總是親自處理後事。為了使戰士儘可能在打戰時少流血,消滅敵人保存自己,他注重平日多練兵,針對水網地區作戰特點,他要求每個戰士都要學會游泳、撐船兩項本領。

1944年12月26日晨,團部和縣委、行署機關駐在巴掌鎮。由於電臺被敵偵悉,日偽軍三路突襲我駐地。王澄和政委鮑志椿兩人在野外察看敵情時,不幸被敵擊中,同時犧牲,時年均僅30歲。啟海人民為紀念兩位烈士,將他們犧牲時所在的區、鄉,命名為王鮑區和王鮑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