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唱戲唱戲,字音的準確,以及聲音的質量好壞,就是從事戲曲行業的人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

今天我們談的“五音四呼”,就是戲曲藝人們在舞臺演出的唱唸中,非常重要的吐字發音規範中的一種。前輩藝人常常告誡我們:五音不正,四呼不準,唱唸時必然難以保證字音的準確性、韻味以及唱腔的優美度。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以字音講究而著稱的京劇大師程硯秋

那麼聲音從什麼地方來?是從人的發聲器官而來。按照前輩藝人的歸納,人發聲的部位有五個,他們是:“齒、喉、唇、牙、舌”。 為了區分這五音的發聲位置,可以用:“朝霞滿溪塘”五個字,來說明字與口腔中發音位置的關係。

它們是:朝為齒音,霞為喉音,滿為唇音,溪為牙音,塘為舌音。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五音”對應的例字:朝霞滿溪塘

“五音”的作用是把字音念準確了,那麼“四呼”是什麼呢?

“四呼”就是在發音吐字的時候,人的口型的的四種形態。他們是:“開口呼、齊齒呼、撮口呼、合口呼”,一般簡稱為:“開、齊、撮、合”四個字。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四呼:開齊撮合

“五音”的唇、牙、舌、齒、喉、是歸正聲母的,“四呼”的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是規正韻母的,他們互相之間很好的配合,才是字音發放準確到位,韻味以及唱腔優美動聽的保證。

五音:

最早的戲曲研究,人們歸納的五音是:“喉、唇、牙、舌、鼻”,這種說法,清代道光年間的戲曲家葉元清在他所著的《明心鑑》裡,有詳細記載和論述。後來的藝人們,在長期的戲曲演繹實踐中,覺得鼻子雖然能出音,但卻是不能念出字的,而齒(也就是門牙的幾個大齒),卻與其他發聲器官配合,能夠把字音準確的發送出來,於是後來就去掉了鼻音,而增加了齒音。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明心鑑》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牙音和齒音的關係和區別。一般來說牙齒牙齒不是一樣嗎?在京劇的“五音”裡他們是有很大區別的。

何為牙?這裡指的是左右大牙,何為齒?這裡指的是上下門齒。由左右大牙的動作而發出的音為牙音,而把聲音送到上下門齒,通過門齒的動作而發出的音為齒音。

“五音”的位置一定要發準確弄明白,一些有口音的人,就是沒有把字的位置歸弄準確,習慣於本地方言的念字方法,比如有些人會把“三四”念成“山勢”等等吧,各個地方特別是一些愛好者中,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學習京劇的人學好普通話也非常重要,因為,京劇畢竟成長在北京,北京的語音和南方特別是江南的語音是有很大不同的,北京音多舌音,南方音多齒音,山東人大部分地區多牙音,西北多鼻音,所以,要學好京劇還得遵循北京音“五音”的發音位置,否則就會在唱唸中帶有口音,使戲唱的字音很奇怪很可笑,就和說相聲說的山東二黃一樣。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相聲《山東二黃》

四呼:

把字音念準,除了“五音”的準確以外,“四呼”的配合也是決不能缺少的。上面已經說過了,四呼就是“開、齊、撮、合”,是嘴的四種形態,是配合“五音”而使唱唸能夠準確發音的。

“開齊合撮”,我們用四個字來表述他的形狀,那就是“可以不去”,大家可以念一下,用嘴的形狀來體會一下這四個字連帶的四種嘴的形狀,那就是:可是開口呼,以是齊齒呼,不是合口呼,去是撮口呼。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開齊合撮”可以用“可以不去”四個字表述形狀

下面,我們詳細的說明一下這四種口型的具體形態。

“開口呼”,顧名思義,發的時候需要把嘴張開,閉著肯定不行。那麼“齊齒呼”就是配合嘴角的微動,前面的門齒,上下牙齒配合並齊的一種形狀。“合口呼”嘴唇微動,閉口而鼓動腮幫子,那麼“撮口呼”,嘴要呈現聚起來的一種形狀,撮到一塊了嗎,很形象,好像是由嘴唇的縫隙裡把這個音發出來似的。

京劇講究“依字行腔,字正腔圓”,這些怎麼保證,那就是氣息,以及聲音要打到“五音”那個字的部位,一定要送得準,那麼同時,“四呼”的口型一定要到位,不能似是而非,發音和口型模稜兩可,那樣是不能保證字音的準確和悅耳,更不要談什麼韻味和唱腔的精彩了。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李勝素和遲小秋演唱時候的口型對比

現在有些人詬病過去的藝人,說那時候的劇本都是大水詞,沒什麼文學性,可是大家想過沒有,那些大水詞的劇本唱詞,何以幾百年而流傳存在到今天?那是因為,雖然戲詞水,可是前輩藝人們在編寫唱詞的時候,是很注意“五音四呼”的口型,以及和唱詞發音的關係的,看似簡單的大水詞,仔細研究卻發現極其精妙,絕不像現代有些所謂的“文化人”認為的那麼簡單!

比如,如果不注意“五音四呼”和字的關係,幾個“開口呼”的字連在一起,唱唸時候,就會看到唱家全都是張著大嘴,美觀嗎?那麼若是幾個“齊齒呼”連在一起的唱詞,那麼我們見到的,就是咬牙切齒,非常奇怪!同樣,幾個“合口呼”的字連在一起演唱,那麼臺下就會見到演員鼓動兩腮,和金魚一樣的讓人發笑!至於說幾個“撮口呼”的字連在一起的唱詞,那麼就會看到演員努嘴吹氣,奇形怪狀,這樣的表演,再端莊也絕對會讓臺下的觀眾忍俊不禁!

淺談京劇中的“五音、四呼”

“開齊合撮”千萬別成這四種樣子

所以這樣編唱詞按戲句是不行的,也是不可以的。從今天的流傳下來的傳統戲來看,沒有發現一處有這樣的情況,這也是先輩的高明之處,絕不是今天的一些所謂“文化人”說的那樣,什麼過去的唱詞一無是處,是他們不懂戲,而不是過去的藝人不懂戲,他們用一種尺子衡量另外一種玩意兒,那永遠也不會弄明白的。

上面說過,京劇講究“字正腔圓”如何保證,那就是藝人唱家們,對“五音四呼”的嚴格規範的訓練和演繹,唱唸的時候,不但要講究字音和四聲的準確,也要掌握和把控好嘴的五種位置和四種形狀,就是所謂“五音四呼”的配合,把控其準確性,在“五音四呼”嚴謹準確的基礎上,還得需要講究“四聲”和字音的“尖團上口”,“四聲”準確了就會不念倒字,“五音四呼”準了,字音自然好聽準確清晰,這個是必然的,也是一定的,是反有問題,一定是演唱者還沒有達到標準,這個需要通過長期的修習和努力,也會慢慢達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