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1946年東北戰場的四平保衛戰,可以說是林總指揮生涯中為數不多的“走麥城”,這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之一。四平保衛戰,無疑應實事求是地承認是林總的敗仗之例,但失敗的原因也應綜合分析。今天就談一談林帥敗走四平的始末,還原一下整場戰鬥的經過。

(一)敗走四平埋下第一顆種子:是打是談,搖擺不定

抗戰勝利後,雙方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各方都處於一片“和平氛圍”之下。簽訂協定三個月後,雙方分別下達了停戰令,命令全國範圍內“三停”,即停止一切戰鬥,停止軍事調動,停止破壞交通線。“和平”這位美麗的女神,似乎真的款款向國人走來。

而在上一篇我們談到,林總因為不信和談,在東北積極備戰,而被批評為“不相信和平真的會到來”是“狹隘關門主義”。正處於“戰不好戰、守無力守、擴不能擴”的尷尬境地。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沒承想,林總2月份剛被批完,雙方很快就爆發戰鬥,大打出手了。雖然是大打出手,但畢竟還沒有撕破臉,不是你死我活“你消滅我、我消滅你”,而是為了以打促談,爭取談判中的地位。所以,“打是為了和”,就為整個四平戰鬥打下了總基調。

而前面提到的停戰令,致使我軍不能再增兵關外,然而對蔣軍卻不受影響。因為彼時東北還處於蘇軍手中,而蔣氏號稱是“唯一的合法代表人”,可以以此名義調兵去接收東北,逐漸在東北對我構成了兵力優勢。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蔣軍乘坐美國飛機空運進東北

多年後我們再來看,當時的這個停戰令簽署對我們是十分不利的。

最關鍵的是,當時的東北還在為“究竟是把部隊集中起來,還是分散下去”搖擺不定。不分散搞土改,就無法發動群眾,發展力量;可是要應對逐漸增兵的蔣軍,又勢必要把部隊集中起來打仗,這成了很難處理的矛盾。

東北局自身也意見不統一。如此一爭執,讓林總十分為難,給敗走四平埋下了第一顆種子。

(二)林總親自坐鎮四平核心戰場,國軍戰將陣容豪華

“爭奪東北的決戰已經到來。我之任務,即集中全力消滅進攻之敵,奪取長、哈,控制北滿,儘可能保持南滿、西滿現有陣地”“這一任務的完成,不僅是直接促進東北和平局面的迅速到來,而且對於決定東北的命運,我在東北的地位,及全國局面的鞏固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從這份給東北各部的號令中可以看出,四平保衛戰只是預計的“東北大會戰”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預計南北滿同時開打,以搶城市為主,作戰部署如下:

四平方向:以3師10旅阻擊、遲滯新1軍的進攻,為1師、3師7旅、獨立旅等部向四平地區集結爭取時間。

南滿方向:以3縱、4縱以及保3旅等部組織本溪防禦,牽制瀋陽國軍。

長春方向:以7師主力和3師8旅一部向長春集中,匯合東滿部隊奪取長春。

哈爾濱方向:以359旅等部奪取哈爾濱。

齊齊哈爾方向:以嫩江軍區和嫩南軍區部隊奪取齊齊哈爾。

因此,大體可以分為四平前線,本溪前線,長春前線,哈爾濱前線,齊齊哈爾前線,指揮員分別是林總本人,肖華,周保中,李天佑,倪志亮。四平前線只是一個分戰場,但這是最核心的,所以林總親自坐鎮。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而對手陣容卻十分豪華,白崇禧、杜聿明、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陳明仁紛紛上場。而相比對手的重量級名將,我軍這邊除了幾個方向指揮外,還有萬毅、梁興初、鍾偉、楊國夫、吳信泉等一群開國中將少將,陣容平淡了許多。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71軍軍長陳明仁

(三)林總早就致電延安,直言沒把握守住四平:這不是一場軍事仗

戰事爆發後,西滿軍區3師10旅(鍾偉旅)首先節節阻擊精銳的新一軍,使其進展緩慢。東北聯軍主力逐漸轉移到正在左翼配合新一軍行動的71軍身上去了,使71軍一個整師幾乎被全殲。鄭洞國只好調整部署,讓陳明仁的71軍向新一軍靠攏,使其殘部免遭厄運(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陳明仁以殘軍守四平的原因,因為被打殘了)。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這一仗,正是林總首先以1師、10旅、8旅主力、7縱等12個團在興隆嶺伏擊新1軍新38師,給了“天下第一軍”當頭一棒。然後,林總以7旅阻擊新1軍,迅速轉移兵力,集中1師、10旅、8旅主力、7縱、獨立旅主力等14個團在金山堡伏擊71軍87師,殲滅該師大部,重創了國軍左翼的71軍,金山堡伏擊相當關鍵。

在敵我兵力大致相當或處於劣勢的條件下,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局部優勢以擊破敵一路,頗似薩爾滸之戰“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以一敵四的戰法,集中兵力也是我軍的經典戰法之一。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此戰之後,林總鑑於71軍和新1軍已靠攏,且已逼近四平,已無法求得運動中各個擊破的機會,於是調整部署,以保1團和7縱56團共計2個團的兵力守衛四平,而將主力轉移至四平以北,作為機動力量以支援日後的四平作戰。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孫立人檢閱新一軍

金山堡伏擊之後,雖然重創了71軍,但是新一軍和71軍靠攏並齊向四平逼近,美械精銳大幅壓來,林總已經失去了縱深。此時從軍事上講,林總打算在之前放棄錦州決戰所做的那樣,放棄守四平,主力繼續後撤,獲取足夠的縱深來尋機伏擊或者突擊蔣軍。

但是我們知道,四平之戰在當時被視為我在東北的最後決戰的最關鍵一戰。四平不保,則長春難保。寧可不敵而丟四平,也不能不戰而棄四平。

所以四平打了政治仗,這也是後來人們眾說紛紜的爭議點之一。

林彪親自坐鎮,為何還兵敗四平?戰前直言:這不是軍事仗

對於能不能守住四平,林總是很清楚的。林總早就致電延安和東北局,直言在蔣軍繼續增兵與進攻的情況下,想要守住四平是沒有什麼把握的。為此林總提出,我軍應該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不以保衛城市為主的作戰指導。這也是之後開啟的三年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主要作戰指導。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

延安在接到林總的來電後,雖然也同意林總的這個看法。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最終四平之戰走向了一個惡劣的局面。

新一軍的坦克隆隆前進,兵臨四平城下。1946年4月18日,美式重炮開路,新一軍開始正式進攻四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