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理藏族名字有什么传统习俗?

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但据藏文史书记载,过去藏族是有姓氏的,古代曾有18姓,少数现仍保留有姓氏。自佛教兴起后,农牧区不注重姓氏,只由父母背上孩子,带上哈达和礼品,请活佛、喇嘛或有威望的长辈给婴儿取一个吉祥的名称作为名字。活佛或喇嘛取名时,总要取一些与佛教相关的名字,如扎西(吉祥)、次仁(长寿)、德吉(幸福)、平措(圆满)、达吉(繁荣、发达)、甲央(妙音)、多吉(金刚)、格利(善、吉祥),拉姆(仙女)、卓玛(救度母),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名字一般用两字或四字,如“单增”、“尼玛”、“次仁”、“达娃”或“多吉才让”、“单增曲扎”、“苏朗翁丁”、“呷绒翁丁”等。

  木里藏族许多地方,在名字前面冠以房名,如“降·次旦珠”、“打索·苏朗次尔”“阿达-鲁绒平措”、“力碧·次仁苏朗”、“仲后吉麦”、“仲顾·呷绒”等,前面为房名后面则为名字,而贵族前面冠阻庄园名,后面则为名字,现在有的杂居地方,因藏汉联姻或受汉族姓名的影响,出现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刘卓玛、杨旦珠、马仁青等。有的地方也有仿照汉族立姓的。如他的宗族名叫“卓仓”(麦子家),意为“麦家”,就用麦字近似汉字“梅”作姓,起名“梅多吉”、“梅托米”等,有的地方因语言的差别,出现本来是四个字的名字,说快了或说习惯了,便成了三个字,如“次仁吉”,本来是“次仁德吉”,因为说快了,把后面的第三音节“德”字省略去;“次尔玛”,本来是“次仁卓玛”,把第三个音节“卓”字省略;“次旦珠”,本来是“次仁旦珠”,省略第二音节的“仁”字。

  有的取名时,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用自然界的物体作为名字的,如“达娃”(月亮)、“尼玛”(太阳)、“白玛”(莲花)、“梅朵”(花)等;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名字的,如“次松”(初三);有的父母想生男孩,便给自己的初生女儿取名“布赤”的,意思是“带男菝”或“下次要生男孩”;有的因为自己生下来的孩子死得多,活得少,为了使孩子容易成长,故意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得很贱、很随便,如“其加”(狗屎)、“帕加”或“甲黑”(猪屎)、“让祖”(绵羊儿)、“黑八”(屎)、“帕绸”(猪仔)、“麻里娃”(乞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