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南北方最大的差距不是氣候,不是飲食,不是生活習慣,而是北方的小夥伴們在冬天享受著暖氣時,南方的小夥伴們取暖還只能靠抖。

但是相比古代的人來說,現在已經有比較完善的保暖措施了,電暖爐、空調製暖、地暖、大衣等五花八門的方法都可以用來禦寒。那古代的人是怎麼過冬的呢?

春秋時期,開始使用器具燒炭取暖,用具的名稱叫做燎爐。燎爐一般附有炭箕,用來轉移火種和添加木炭。不過,此時的人們已經聰明瞭許多,禦寒取暖的方式也不僅僅是燒炭取暖這一種。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楚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熱量。平民一般會用鬲,貴族則用陶或者銅鼎來烹調食物,雖然材料不同,但都是在器皿下通過柴和炭生火,做出來的食物有點像我們今天吃的火鍋,或者是燉菜。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薑、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還會飲酒抗寒保暖,當時的人們早已發現了酒的這一特點。

秦朝時,在貴族以及皇宮內又出現了“壁爐”和“火牆”等用以取暖。考古學家在咸陽宮遺址的洗浴池旁邊發現有三座壁爐,其中兩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層則接近最大的一室,應該是秦皇專用的。壁爐裡主要是用燒炭來禦寒,並且將出煙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煙中毒。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漢武帝時建立了一座溫室殿,位於前殿之北,冬天時供皇帝居住,在殿內設有各種防寒保暖的特殊設備。而皇后的宮殿則主要通過花椒和泥塗抹來取暖,被稱為“椒房殿”。當然,到後來,“椒房”幾乎成了皇后的代稱,成為後宮女權的象徵。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這些取暖的方式也只能是貴族與皇帝享受得起,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都是奢望。大多數百姓如果有點條件,會在家裡置一些簡易的火炕。這與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東北地區的火炕並不相同。開始人們是壘土為洞,支撐天然石板,在裡面點火後也可以防止火光竄出來釀成火災,後來人們將其與做飯的鍋灶相連通。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有時會選擇在壘出的土炕裡燒些炭取暖,為了防止中毒就會再弄一個煙囪,將炭煙排除,不過百姓們也只能是做個簡單的裝置,比起皇帝的壁爐與火牆差得太遠了。

室內可以靠火炕取暖,如果出門就得靠衣服了。只是唐宋之前,並沒有棉花,也就沒有棉衣,那可以穿什麼取暖呢?貴族當然可以穿裘衣,也就是用羊羔皮、狐裘和貂皮等珍貴美觀的動物皮毛所製成,保暖效果極好。可惜這些普通百姓也消費不起,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百姓們禦寒只能靠麻衣,古人在袍子裡填充亂麻或舊絲綿用以取暖,其實效果非常差。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鼎盛階段,經濟和科技都達到了一定高度,因此在取暖設備上也有了較大改進。人們還發明瞭手爐,橢圓形的銅質爐內放火或者尚有餘溫的灶灰,爐子外加罩。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宋朝時,官員和皇帝使用的炭更考究了。進貢的炭還要製作成野獸的形狀。南宋時更加是紙醉金迷,宋高宗甚至要求進貢的炭必須是“胡桃文鶉鴿色”,炭火是用來燒的又不是把玩的,可竟然還有紋理和成色的要求,簡直可笑之極。

還有一種特殊的保暖用具,叫做“湯婆子”,又稱“錫夫人”、“湯媼”、“腳婆”,類似於熱水袋。一般是由錫或者銅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上方開口帶有帽子,從這個口子裡灌進去熱水,臨睡前放在被子裡。這湯婆子不容易損壞,大多數百姓家都會有,婚嫁時還會作為送禮的物件,甚至有些湯婆子還會傳給幾代人。直到清朝甚至現代,湯婆子依然是百姓家的“取暖神器”。

南方人過冬全靠“抖”,同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明代時,手爐的樣式開始變得繁多起來,也愈發小巧,可放在袖中。明朝時人們越來越懂得享受與養生,在手爐中除了放置取暖的炭灰,還會放些香薰和藥材,手爐逐漸成為貴族把玩的藝術品,材料和做工也逐漸考究起來。

清朝的皇宮中有暖閣,就是根據火炕原理改造成的地下火道,《宮女談往錄》中,慈禧太后身邊的宮女就回憶道:“宮殿建築都是懸空的,像現在的樓房有地下室一樣。冬天用鐵製的轆轤車,燒好了的炭,推進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裡像在暖炕上一樣。”

關於取暖,有一個記載是關於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的。他十分崇尚人體取暖,不喜歡火烤的炙熱感。於是他將手放在妙齡少女手中,以體溫來取暖。而玄宗的另一個弟弟申王也不甘示弱,一到冬天,他就會讓宮女們團團圍坐在他四周,說是可以抵禦寒氣,還戲稱為“妓圍”,至於這些女人有沒有穿衣服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當然還有更厲害的,楊國忠不但用“妓圍”,每次出門的時候還要選擇身形肥大的人排成一排走到前面,給他“遮風抗寒”,稱之為“肉陣”。

觀歷史,在取暖這樣的事情上,也是分三六九等。有錢的人可以挑炭的成色,使用精心製作華麗的器具,而窮人就只能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寒的士子們也只能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詩句,發發牢騷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