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周董新單曲《說好不哭》推出的那天,朋友圈完全呈兩邊倒,有朋友哭得一塌糊塗,有朋友卻認為周董江郎才盡,現在的歌怎麼樣都比不上當年的任何一首。

是啊。當年他的每一首歌,都被當成聖歌一樣,讓少年少女們重複的播放、模仿以及抄寫。而不止周杰倫,還有張國榮、陳奕迅、五月天、蘇打綠、林俊杰等等港臺歌手,甚至也有阿杜等早已經消逝在媒體中的歌手,都曾讓我們為之著迷。

在聽歌越來越便捷的年代,要找到一首打動人心的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因為真的是沒有好歌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好歌依然有,只是,我們不再容易滿足,不容易被打動了。

想起最初,我們用收音機聽歌,後來用磁帶、MP3、CD機、MP4等等,聽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可能就是因為不容易,才讓聽歌,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收音機年代:想聽的歌需要時間等待

千禧年前後,周杰倫發表首張個人專輯《jay》,陳奕迅發表單曲《K歌之王》,梁靜茹憑藉《勇氣》紅透大江南北,韓紅的《天亮了》感動全國,內地及港臺音樂皆進入鼎盛時期,每天都有不少的新歌好歌湧現。那時候,想第一時間聽到新歌,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每晚寫作業時,我就把收音機擺在旁邊,等待喜歡的歌出現。每晚八點到九點,是音樂直通車節目,主持人會推送最新的單曲或專輯,有時甚至也會邀請歌手到直播室,宣傳新歌。

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九點之後,是音樂點播時段。如果你想聽到一首喜歡的歌,則可以撥打電臺電話或寫信給電臺。每晚都有人在接通電話後,激動得語無倫次,中了大獎般開心。而有時也會碰到來發表“獲獎感言”的人,好像獲獎致謝,念出長長的祝福名單,最後主持人忍不住喊卡,趕緊進入播歌環節。那時候的收音機就像公開的大型朋友圈,每個人都在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

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睡前,我喜歡躲在被子裡面,偷偷打開小型的收音機。它的體積跟後來的MP3相當,但只能用電池,無法充電,頭部有一根小小的電線,要是信號不好時,就要把電線抽出來搖啊搖。

深夜的兩性節目總有播放不完的悲苦情歌跟悽慘人生,除兩性節目外也有隻播放音樂的節目,一直從十一點播放到一兩點。我每晚抱著小收音機,靜靜聽,被子太暖呵出的氣蒙在它的外殼上,蒙出一層水霧。有時睡著了忘記關掉收音機,半夜醒來,聽到耳機裡傳來沙沙聲,就總想象要是有天會不會接到外太空來的信號。

點歌臺:公之於眾的祝福

幾乎每個地方電視臺都有一個點歌臺,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息播放歌曲跟動畫片,而那也是我們的聽歌陣地。

觀眾可以撥電話到電臺點播祝福,而祝福則會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像如今的彈幕一般重複播放。如果一個人的大名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那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情。總有人換著法子給電臺撥電話點歌,例如生日、結婚、考試等等節日,就連日常祝福也可以。

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有小夥伴生日時,父母花了五十多塊為她點了一首歌,就是圖個新奇跟開心。也有不懂事的小夥伴以為撥通點歌臺只收通訊話費,就偷偷撥通點歌臺好幾次,只為重複聽喜歡的一首歌。可等到月底父母交話費時,發現點歌花費了大筆錢,才被父母追著跑了幾條街。

打開點歌臺是一日之中特別有儀式感的事情,就像如今我們下班回家之後,打開智能音箱,讓它重複播放。

只不過如今聽歌是一件越來越孤獨的事情,可那時候聽歌卻是一件眾人共同歡樂的事情。好似所有人都習慣每天蹲坐在電視前聽一會兒歌,就連喜歡一個人,想要表白的話,也可以往點歌臺點歌表白,因為說不定喜歡的那個人也正坐在點歌臺前聽歌。

那時,每天都有人點播張信哲的《過火》、黃品源的《海浪》、光亮的《童話》,還有《瀟灑走一回》《酒幹倘賣無》等等歌曲,點歌的間隙,還有人點播《貓與老鼠》、《蠟筆小新》等等動畫片。時間不急不慢,點歌臺重複播放,但從未令人厭倦。

磁帶時代:聽歌自由的快樂

2003年左右,以學習英語需要聽卡帶為藉口,我終於擁有自己一臺磁帶機,開始自由主導聽歌時間。

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比起收音機,磁帶機更能讓人掌控。如果聽到喜歡的歌,想重複再聽的話,只需要取出磁帶,用手指或筆,手動把磁帶往後卷。雖然也有自帶倒退功能的磁帶機,但倒退過程中常常出現卡磁帶的狀況,所以大家也就習慣了,用手動倒退了。

每到週末,就跟朋友騎車到唱片店挑磁帶。幾乎每週,都有新的唱片或磁帶推出,而蔡依林、周杰倫跟孫燕姿等等人的大幅宣傳照總是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磁帶主要分為歌手個人合輯及主題合輯,例如熱門的影視劇曲目或熱門的單曲合輯。印象最深的一張合輯,就是囊括了當時最熱門的歌曲,如《江南》《斷點》《過雲雨》《當年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童話》《下一站天后》等等。

一盒五塊錢的磁帶,買回家就迫不及待拆開。磁帶分為A、B兩面,播放之後會有磨損的痕跡,而聽得太頻繁的磁帶,會經常卡磁帶,或者消磁,導致音色變得極差,男聲都有可能變成女聲。就像《請回答1988》中,狗煥媽媽豹子女士準備去參加歌舞比賽時,也就是因為練舞時聽得太頻繁,才把磁帶練沙啞卡帶了。

MP3時代:叛逆又自由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MP3是在1998年就發明了,在2002年左右就引入中國,可在大部分孩子擁有MP3,是在2005年左右。2006年,我終於擁有人生的第一臺MP3。記得MP3買回家的那天,我給它取了名字,還買了小袋子裝著,晚上聽完都要用棉布擦乾淨。

MP3的出現,讓聽歌變得更為方便了。它體積超小,可以充電使用,很適合隨身攜帶大家開始戴起耳機,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課堂休息時間、體育課甚至上課時,都有人偷偷在聽MP3,也有同學戴著耳機裝酷耍帥,它為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圍築了一座小小的城堡。

曾經一度學校還禁止帶MP3,而同學們總有辦法把MP3藏起來,女生把它藏在書包的內袋,有男生留著中發,遮遮蓋蓋著耳機線。

不是周杰倫不行,而是我們不再輕易被打動了

另外,MP3剛流行的那段時間,國內音樂版權意識還不強,如果想要聽歌,只需要有一臺電腦,就能快速擁有大量的歌曲。比起一張磁帶/碟只有二十多首歌,1G的MP3能夠一次性裝下幾百首歌。每個人的MP3裡,逐漸裝有喜歡的歌手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歌曲。

大家也私下裡分享著歌曲,有女生哼唱蔡依林的歌,也有人邊聽歌邊看MP3的屏幕,抄下了周杰倫的《青花瓷》、林俊杰的《江南》twins的《戀愛大過天》等等的歌詞。

戴著MP3聽歌成為一件叛逆且快樂的事情。

智能機:小心翼翼的討好我們

在MP3之後,CD機以及MP4、MP5都相續火了一陣,更迭時間快到我還沒想好要不要買一臺時,自帶聽歌軟件的手機出現了,聽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手機的出現,瞬間讓收音機成了閒置,磁帶機停產,MP3成為雞肋。聽歌變成一件更輕而易舉的事情,只需要連得上網,就可以隨時隨地聽歌。聽歌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我們不再侷限於最初喜歡的歌手,有更多的歌手被包裝推廣,佔據了各大音樂排行榜。

時下的我們,如果想要聽歌,只需打開手機,手指輕輕劃到播放app上,平臺每天會像苦心的追求者,根據大數據分析以及個人喜好推送歌單,小心翼翼的討好我們,我們想要聽的歌曲總是被輕易猜測到。

我們依然聽歌,但它變成了一個習慣,沒有歌聲就無法思考,無法睡眠。我們經常聽各大平臺推薦的歌單,重複聽以往的老歌,說不上不喜歡,但就是沒有了最初擁有磁帶機或MP3時,那種雀躍的,以為聽歌就擁有全世界的滿足感。

好歌依舊有,而容易被打動的我們,不復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