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建置區劃

  【位置 面積】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5′~38°23′、東經114°36′~122°42′之間。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長約420多公里,東西最寬約700多公里,總面積15.79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4%。省會為濟南市。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建置沿革】 山東,最初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設山東東路統軍司,“山東”始作為政區名稱。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省簡稱“魯”。

  山東行政區劃溯源,與全國一樣,大致萌芽於夏代。在氏族部落基礎上聯成的一些“方國”,孕育著行政區的胚胎。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夏商時期,今山東地域範圍的方國,文獻上記載的有130多國。其中,夏后氏後國和夏世侯伯之國13個,商氏後國和商氏侯伯之國15個,東夷族氏族部落演進為國者100多個。

  西周沿襲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分封制,對原商王朝統治的廣大地區實行“封邦建國”。今山東地區的封國主要有:太公呂尚(姜子牙)受封的齊國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魯國。山東被稱為“齊魯之邦”或簡稱“魯”,即由此而來。齊、魯兩大國之外,還有與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國。同時,夏商時期山東境內的古國大多數繼續存在於西周。到春秋時期,史籍記載的山東古國有55國之多,主要有齊、魯、萊、莒、滕等國。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戰國時期,山東地區主要有齊國和魯國,並有楚、越、魏、趙、宋等國各一部。齊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佔據了今山東的大部分地區。

  秦統一後,在山東分置齊、琅琊、東海、東、薛等郡。西漢初有十郡六國,東漢分屬青、兗、徐、豫四州,三國時大體略同。

  西晉初山東分屬青、徐、兗、豫(統魯郡)、冀(統平原、樂陵)五州。永嘉以後,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所據有。

  隋統一後,分屬青、徐、兗、豫四州。唐代,河、濟以南屬河南道,以北屬河北道。

  北宋時山東分隸京東東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設山東東路統軍司,治益都。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直隸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治青州。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濟南,又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直到清代,始將山東政區的名稱定為“山東省”。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

  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日軍侵佔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

  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發出關於恢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和2個特區: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津浦路西為二區,膠東為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1940年8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改名為山東省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共轄18個專署和92個縣級政權。1945年8月,山東省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下設5個行政公署,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下轄14個市(包括濟南、青島、徐州、濰坊4個省轄市)、140個縣、2個辦事處、2個特區。1950年,將原來的16個專區合併為滕縣、臨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濰、膠州、萊陽、文登11個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所屬聊城、菏澤、湖西3個專區29個縣劃歸山東。原河北省臨清、館陶、恩城、夏津、武城5個縣劃歸山東,將山東的東光、吳橋、寧津、慶雲、鹽山、南皮6個縣劃歸河北。徐州市、新海連市及豐、沛、華山、銅北、贛榆、邳、東海等縣劃歸江蘇。

  1953年6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7月,撤銷湖西專區和沂水專區,將其所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設立淄博市。1958年,萊陽專區更名為煙臺專區。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莊市。1963年,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1964年,範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津縣、慶雲縣劃歸山東。1967年,專區更名為地區,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臺、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棗莊4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107個縣。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1981年5月,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1983年10月,撤銷煙臺地區、濰坊地區、濟寧地區,設立地級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1985年3月,撤銷泰安地區,設立地級泰安市。1987年6月,威海市升為地級市。1989年6月,日照市升為地級市。1992年3月,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1992年10月,萊蕪市升為地級市。1994年12月,撤銷臨沂地區、德州地區,設立地級臨沂市、德州市。1997年8月,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級聊城市。2000年6月,撤銷濱州地區、菏澤地區,設立地級濱州市、菏澤市。

  (省史志辦)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市轄區54個、縣級市27個、縣56個),鄉鎮級單位1826個(街道647個、鄉73個、鎮1106個)。

山東省情省況之山東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