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吳姓 得姓始祖 太伯 全了

「姓氏起源」吳姓 得姓始祖 太伯 全了

起源一:源自姬姓

商朝末年,周人祖先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居岐山下的周原,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特別聰明、賢德,古公亶父很想讓季歷做繼承人,以便傳位於姬昌,太伯知道父親的心事,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借為父採藥的機會帶領著仲雍遠走吳越一帶,建立勾吳國。

吳國開國君主太伯無後後傳位於弟弟仲雍。武王伐商成功建立周朝後,到處尋找太伯和仲雍的後裔,此時吳國已經傳位到仲雍的第三世周章。

於是周章被封為勾吳國君,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邊的夏都故址,建立虞國。

周武王又追封太伯為吳伯,後來吳被越滅國,吳國後裔以吳為姓。因此太伯為吳姓尊為得姓始祖,仲雍為血緣始祖。

姬姓吳氏在秦漢時期顯赫一時,形成了長沙王吳芮家族、河南上蔡廷尉吳公家族、河南洛陽吳雄家族,後形成的著名郡望主要有濮陽郡、渤海郡、陳留郡、吳興郡、汝南郡、長沙郡和武昌郡。

宋元明清時期的左臺吳氏、太原吳氏、吳宣家族、丹陽吳氏、固始吳氏、新野吳氏等。姬姓吳氏是人丁最為興旺的吳氏一支。

起源二:源自姜姓

在上古時期,有一個姜姓部落,以“騶虞”為部落圖騰,上古時期“虞”以“吳”同音,部落就以吳為名,部眾遂以吳為姓,夏朝時期,吳部落遷徙到觀津(河北武邑),在少康時期該部落有一個神箭手叫吳賀曾經收一個徒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箭手后羿!

起源三:源自吳回

吳回,是顓頊高陽氏的曾孫,老童之子。到帝嚳高辛時代,因遷居姜姓吳部落,而稱吳回。因哥哥重黎任火官祝融時辦事不利,被帝嚳消滅,後接替哥哥任祝融,到商朝時,這支遷徙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

起源四:源自姚姓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之後,封帝舜的商均於虞地建立虞國,商朝建立之後,虞國滅亡後,虞國的後裔遂以吳為氏,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吳廣就是姚姓吳氏的後裔。

起源五:源自改姓

1、趙改吳姓。晉江市安海鎮星塔吳氏原姓趙,先祖為趙仕道,為宋高祖趙匡胤的17世裔孫。相傳宋元鼎革之際,部分趙姓子孫為避禍,紛紛易姓,趙仕道的子孫跟隨母親姓,改姓吳,後來星塔吳氏由晉江擴散到金門、澎湖及臺灣島。

該支吳氏如果有男丁去世,送殯的隊伍書寫“吳姓”的在前,回來的時候書寫“趙姓”的在前,墓碑上書寫“趙公某某”,也就是“生吳卒趙”。

2、蒲改吳姓。宋元鼎革之際,泉州富商蒲壽庚因投降元朝,曾殺害宋皇室後裔,在明朝推翻元統治之後,朱元璋對泉州蒲家進行秋後算賬,其中不少蒲姓為避禍改成吳姓。

3、張改吳姓。泰州姜堰區城北村吳姓,祖上本姓張,乃張士誠後裔,在和朱元璋爭鋒的過程中,兵敗被俘,在獄中自縊身亡,為避免被趕盡殺絕,張士誠的一個子兒被送到舅舅家,改姓吳,後來朱元璋為維護自己通知,強制的將蘇州人民遷往蘇北,而泰州就是遷徙的一個目的地。

4、胡改吳姓。胡吳氏入黔始祖為胡景揚,因躲避戰亂在畢節大方縣,得吳姓百姓保護,改為吳姓。

5、張改吳姓。在畢節大方鍋廠白巖腳等吳姓,原是張獻忠的後裔,因張獻忠兵敗被滅族,得吳姓保護得活,遂改為吳姓。被稱為鍋廠張吳。

6、翁改吳姓。被稱為“詞中李商隱”的南宋吳文英,本姓翁,後出繼給吳姓改姓吳。

起源六:源自少數民族

緬族人改吳姓。在看各種報道的時候,會發現緬甸中央政府絕大多數官員都姓吳,比如前總統吳廷覺,總理吳登盛等等,感覺吳姓是緬族第一大姓。

其實不然,緬族是有名吳姓,通常在名字前加一個冠詞,表達對人的尊稱,對年長者、上級或有一定的地位的男性都稱吳,意思是“叔叔、伯伯”。

滿族、蒙古族、苗族等都有苗姓,其起源也多與漢族吳姓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