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不會知道你手機號了

快遞小哥不會知道你手機號了

上海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後,很多人意識到,扔快遞盒時,要將信息標籤撕掉。其中最主要的擔心,自然是信息洩露。


快遞盒是要分類的:紙箱和泡沫屬可回收垃圾,膠帶和白色氣泡膜屬幹垃圾;而生鮮快遞盒裡常見的冰袋,則屬於溼垃圾。垃圾分類錯了,居委會根據快遞單上的信息找人。罰款警告,張榜公告,豈非尷尬?


更重要的事情是:被分類好的快遞垃圾,蘊藏豐富的個人信息:有家庭住址,還有購物細節。若有不法之徒搜尋信息,有針對性地電信詐騙,豈非很大的漏洞?


信息洩露一直是快遞行業痛點。有煩惱就得解決,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順豐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很值得說一說。


首先是“豐密面單”。簡單說就是,寄件人姓名、手機和地址全面隱藏;而收件人部分信息,比如電話號碼和住宅信息,也進行了隱藏。


隱藏的信息,快遞員用機器能看到,除此之外的流通過程,快遞遺失或快遞盒拋棄,收件人信息都不會洩露。這無疑大大增強了信息的保密度。

快遞小哥不會知道你手機號了

“豐密面單”上線時的演示,目前已在全國多地推行

也許有人提出,為何不是所有信息都隱藏?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因為:效率。倘若全部信息隱藏,快遞員在分發和寄送快遞時,要頻繁掃描,工作量大增,效率會降低。


“豐密面單”需要成本,推廣也要時間。隨著人們對快遞信息安全越來越重視,快遞面單保密化將是大趨勢。再過幾年,“快遞裸奔”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而最近幾年,城市小區的快遞櫃普及,也在幫助人們保障信息安全。


很多人都抱怨過:憑什麼快遞員總把快遞放在小區裡的快遞櫃,他們是不是在偷懶?真相往往是:信息安全。


很多小區單元門進出不便,上門後屋主往往不在家。“最後200米”投遞效率低,安全隱患大,這些問題長期都存在,快遞櫃就應運而生,極大提高了投遞效率。


很多人為信息安全,在填寫快遞單時,也傾向於不寫門牌號。他們要求快遞員放進貨櫃,自己下樓時順便取貨。“貨放快遞櫃”並非偷懶,而是追求安全和效率的選擇。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環節,順豐也有考慮到,那就是:電話號碼。


無論如何談信息保密,收發快遞人的電話,總要寫得清清楚楚吧,而一旦快遞員知道了電話,會不會有安全隱患呢?這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順豐最近推出一項“脫敏呼叫”的舉措,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


順豐小哥的巴槍(終端數據採集機器,通常是類似功能手機的一種機器)採集電話時,會進行加密處理。此後無論哪個環節的快遞員,通過APP掃描並派送訂單,都不能看見全部號碼——最多隻有尾號。這樣的號碼,順豐小哥是無法記錄和自己撥打的。

快遞小哥不會知道你手機號了


這一點非常類似網約車“隱私號”——司機給你打電話,不能看到你的真實號碼;你也不知道對方真實電話號碼,有什麼問題,只能通過平臺處理。


順豐有30萬快遞小哥,他們每天要接觸大量客戶,應最大限度減少他們和客戶真實信息的往來——這是保護客戶的信息安全,也是對快遞小哥工作的保護。


在快遞信息安全鏈最重要一環,“脫敏呼叫”完成重要的補位,極大提升了客戶體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引來同行效仿,提高中國快遞業的服務水平。


據預測,今年“雙11”中國快遞業將達到28億件,相比去年18.8億件,增加了將近10億件包裹。正如馬雲所說,“雙11”重要的不是賣了多少,而是技術檢測。這對物流行業同樣如此。利用科技力量,提升運力水平,保障信息安全,“雙11”已是各家企業一年一度的大考。順豐在“雙11”期間推出如此重要舉措,真是不枉我長期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