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撰文=徐三刀

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楼市嘣盘的阴云,始终萦绕在楼市的头顶,两百年来人们始终担忧,如果房价跌破了你的房贷总额,你该如何处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强迫多疑症,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房价破灭已经几经更迭,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诸国、香港都经历过重大挫折,资不抵债的痛苦,让大家家庭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为什么房价嘣盘始终萦绕不断,为什么又遥不可及,美国人嘣盘之后,为什么几经更迭,再次高价房遍地?为什么俄罗斯弃汇率保楼市之后,又一蹶不振?日本弃楼市保汇率,在跌入谷底之后,为什么房价继续上扬?

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我们没有搞明白的关键点,60万亿的超级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天堑,我们会不会遭遇滑铁卢?

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对于楼市嘣盘概念,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为,无论是烂尾盘激增、银行坏账变多、土地大量滑拍、地价暴跌、负资产家庭出现,都是一个“嘣盘”反映,而不是嘣盘预兆!

根据实际案例整理,通俗一点划分为三种:全线降价、软性嘣盘、彻底嘣盘。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划分办法。

什么是“全线降价”?典型如2014年西安市全市降价,以零首付、低首付走量;什么是“软性嘣盘”?典型如2014年榆林市市场瘫痪,烂尾盘遍地,但始终命悬一线;什么是“彻底嘣盘”?典型如1993年海南岛(总共655万人)楼市嘣溃,三年房价上涨四倍,一万多家破产房企,出现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800亿元资金积压,仅四大银行坏账就高达300亿元。

因为,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度不一样,因此,所反映出来的下跌状况也不尽相同,全线降价,一般小周期都会遭遇;软性嘣盘,已经极为罕见;彻底嘣盘,已经是能够上教科书式的典型案例。

但只看国内市场发展,很难搞清楚其中三昧,最好的办法还是看案例,典型如美国(2008年次贷危(危机))、英国(1989年泡沫破灭)、日本(1991年泡沫刺破)。

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案例一:美国嘣盘

美国嘣盘次数太多,不好统计,至少按照1800-2008年之间,房价至少达到了7个峰值,但每一次14-18年一个轮回,美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房地产泡沫。

1833-1836年,芝加哥的土地价值在三年之内令人难以置信的保障了6400%,而后在1837年,房地产又进入一个被迫抛售的恶性怪圈,大量银行破产,相关产业嘣溃。

世界上最早可以“数据考证”的一次房地产嘣盘,还在美国1923-1926年佛罗里达州,这一次嘣盘恐慌性抛售直接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大崩溃,并引发了上世纪全球经济大萧条。

此外,进入21世纪,小布什政府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美联储为了配合这一计划, 2001年起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1月的5.98%降至2003年7月的1.01%,美国立法要求金融机构向贫困家庭发放贷款,导致全美炒房泛滥。

发放次级贷款的大部分金融机构是抵押贷款公司,由于缺少销售网点,贷款如同现在办理信用卡一般走街串巷,出现零首付、零文件、零审查。具体情况可以参考电影《大空头》,对于贫困家庭哪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年代,因为拿宠物狗的名字都能贷款。

而这一切终于引发了危(危机),次级劣质贷款8万亿,是抵押贷款规模5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信用泛滥。于是,2006年美国房价从高点跌入低谷,截止2012年触底,全国范围之内房价跌幅达到了26%!

因为经济危(危机)降临,美国大概有1/3以上房产存在严重“负资产”,资不抵债,不少工业城市遭受重创,一蹶不振,知名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破产,烟消云散。

但很有趣的一点是,尽管因为房产导致人们颗粒无收,甚至于流落街头,人们一旦获得贷款资格之后,仍然是贷款买房,这里面尽管也有政府援助(问题资产援助计划TARP、金融援助计划FSP),但更重要的还是刚性居住需求。

案例二:英国嘣盘

英国楼市,一直比较理性,至今统计下来,只有三次嘣盘,而且都在二战之后。

二战之后,长达二十年时间,在大量废墟之上,英国开始大量供给建筑,房价也在持续飙升,大概在70年初期迎来了首次泡沫,但因为对外战争和欧佩克石油禁运导致经济内循环被打破,出现了经济滞胀(停滞性通胀),房价开始下跌,十个月之内下跌了16%。

《新民晚报称》,目前,据英国国家统计局计算,伦敦的平均房价高达48.4万英镑(约427.2万人民币),几乎是全英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也相当于在伦敦工作的年平均收入的九倍。多数年轻人穷尽一生或都买不起房,因此80%的英国人选择租房生活。

大概在八十年代初,1988年8月,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尼格尔·劳森决定取消自1969年开始实施的“夫妻双重按揭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从而导致大量购房者赶在优惠政策之前抢购住房,“劳森热潮”席卷英国本土,1989年楼市泡沫形成。

为了应对抢房热潮,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号召全境购买政府公屋,一时之间,人们把民主和房屋划在一起,想要自有民主,先买套公屋,于是房价上涨。但随即迎来跌幅,下跌最猛的一年是在1989年,实际房价下跌了47%,房贷利率上调至15%,人们紧衣缩食,还是被浮动利率贷款逼到了绝望之中!

这就出现了什么情况——负资产。买的房子所值比你的房贷还低,可想而知,大部分人坐在办公室里,开发商寄给你的收房钥匙,无疑就是催命符,以泪洗脸。

如此高昂的房价令有购房刚需的千禧一代感到绝望,伦敦房屋市场陷入低迷。2007年信贷市场释放风险,2008年下半年,房价开始暴跌,据悉,北爱尔兰名义房价下跌39.2%,实际房价下跌41.9%。

按照《影响英国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因素分析》,十年跌幅教训,并没有让英国人放弃买房,反而因为首付、利率、产权,成为了富裕移民阶层的投资首选之地。

案例三:日本嘣盘

东南亚过山车式的楼市嘣盘,没有太多可以深究的地方,就是因为亚洲金融危(危机)影响,各种金融泡沫流入楼市,导致东南亚各国楼市上涨。

按照媒体报道,菲律宾部分房价从1995年到1997年房价涨63%,另一说是46%。考虑一下,经济如同四线城市,房价突然猛涨,接下来会迎来什么?56.2%骨折下跌!

当年的日本发展气势如虹,一度可以攻占华尔街,甚至于洛克菲勒大厦也被日本三菱收入囊中,但遗憾是美国忽悠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随即,美元加息,日本紧跟,资本从房地产市场出逃,日本创造了上世纪最长下跌周期,没有之一。

那个时候,日本土地和房价的估值有多高?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土地和房价飞涨,以日本国土厅公布数据为参考,1989年,国土面积仅为美国4%的日本,其地价市值竟然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1986年,日本经济出现衰退,物价出现通缩。1991年,日本央行加息刺破泡沫,日本主要城市房价开始暴跌,日本GDP增长率,从1988年的7.1%,猛跌至1993年的0.17%,1998年出现了负增长,日本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20年”。

但很遗憾,尽管日本遭遇了上世纪最长下跌周期,但日本人贷款买房仍然是主流,东京2017年度出售的新建住宅每户均价为592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5.48万元一套,较2016年度上涨6.9%,创下1990年以来的涨幅最高价。

轮回:1800-2019年,楼市崩溃编年史

回望这些国家200年房价起伏不定,起因众说纷纭,分析千奇百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房子脱离了商品属性,就变成了泡沫制剂,十分危险。

美国作为二战后最大赢家,在确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以美元为中心,仍然难免房价暴跌,出现嘣盘现象,可见,房价高涨到幻灭是现代社会难以逃脱的一个阶段现象。

但我们也看到了,即便在亚洲金融危(危机)冲刷之下,东南亚国家房价崩溃之后,大陆、香港(起死回生)房地产仍然是优质标的物,在经济疲软之后,稍一刺激,便快速上扬。可见,房价崩溃与否,未来能否投资,还是要看各区域发展阶段和状况。

为什么国内房价一直大阳线,而美国连雷曼兄弟都破产了?温铁军在《告别百年激进-温铁军演讲录(2004-2014年)》解释道:

雷曼兄弟公司当时不良资产占多少?有我们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的银行高吗?没有。为什么它破产,我们的银行不会破产?并且不仅不破产,而且在21世纪成了全球排在前几位的大银行,什么道理?就是因为这个时候财政和银行并没有彻底分家。

换而言之,国家管控,稳健操盘。不仅银行严抓,甚至于地方行政协调,恩施市房地产协会发文《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的通知》强调:“有些开发商近期降价幅度太大,扰乱市场秩序,建议房企先自查,否则将强制整改。”

在房价崩溃之后,很多城市再次翻身,继续上涨,但也有一些城市从此绝望,几十年没有办法恢复元气,资本一旦抽离,立即五内俱焚,落下终生残疾。

说到底,房价不可怕,可怕的是管不住“水龙头”,又在造成泡沫之后,甩手不管,让泡沫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毒药!

备注:参考任泽平《房地产周期》、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