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美超市耗资148亿元收购德国麦德龙中国业务占股80%

2019年10月11日,根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德国零售商麦德龙(Metro)11日表示,已同意将其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出售给北京物美超市,价格约19亿欧元,折合为148亿元。报道指出,麦德龙在中国的业务包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95家门店和房地产资产。

北京物美超市耗资148亿元收购德国麦德龙中国业务占股80%

  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7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剩余10%的股权目前由麦德龙中国合资公司中的小股东持有,并且准备出卖,届时物美集团将占麦德龙中国80%股份。交易双方预计最迟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麦德龙中国业务被收购后,意味着外资超市除沃尔玛之外在中国已经全面溃退。2008年,麦德龙营收实现历史最好的655.29亿欧元,之后缓慢下降到2015年的592.16亿欧元,2018年,麦德龙全球营收370.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07.67亿元)。

北京物美超市耗资148亿元收购德国麦德龙中国业务占股80%

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麦德龙在零售界已经深耕细作多年,为什么还会在中国市场败退呢?

麦德龙中国官网显示,公司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5家商场,拥有超过11000名员工和逾800万名客户,2018年营收入却仅为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9.8亿元),净利润只有2000多万欧元。从中可以算出单店的销售额是2.208亿元,高于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超市的单店营业额。总的来说,麦德龙在中国还是有得赚的,只是赚得太少,而且从远期来看也没什么增长空间,因此卖掉收回部分资金。

北京物美超市耗资148亿元收购德国麦德龙中国业务占股80%

作为一家仓储式会员制超市,麦德龙主要面向单位、中小企业等专业客户,以做批发为主,后来因为业绩不行,又向个人会员开放,但在中国依然难以打开局面。在中国,大部分超市都是不需要会员的,进去就能买东西,付款很方便,但麦德龙是会员制的,需要办会员卡才能购物。这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实在麻烦。买东西都要会员,增加了一道程序,而且是强制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没事找事干,遭到抵制也就难免。

另外麦德龙的产品价格高,大部分中国人对这家超市不感兴趣。在中国,到处都是超市,便宜又购物方便,还有更便宜更方便的网购,因此麦德龙只能在大城市开店,在中国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从二十多年前,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外资大超市进入中国,凭借先进的经营模式迅速在中国打开局面,到现在它们纷纷退出中国,说明了中国的零售业正在崛起。在20多年前,中国人去商店买东西只能由店主递给,现在去超市购物可以自由挑选,购物体验提升了一个等级。

而印度由于没有开放零售业,不允许外资超市在国内经营,至今90%的零售店还是以夫妻店为主。印度政府认为,如果放任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集团进入印度,其先进的经营方式、成熟的管理理念必定对夫妻店产生毁灭性冲击,影响很多人就业。

但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开放外资超市,实际上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经营模式,等本国人学会后,凭借更了解国情,实际上是可以击败它们的。

其实印度政府也想开放零售业,但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民众是有选票的,好几千万的小店店主反对政府这样做,吓得政府也就迟迟没有改革。短期内,小店店主胜利了,但从长远看,这种在温室中长大的本土零售商不仅毫无创新与竞争力,并且降低印度人的购物体验。

麦德龙战败后,现在中国的外资大超市就只剩下沃尔玛一枝独秀了,可见沃尔玛作为世界五百强之首,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出现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物美超市、步步高超市等许多竞争力强悍的大超市,逐渐把外资大超市挤出去,未来随着竞争力的增强和国内市场的饱和,还将走出国门和国外大超市争夺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