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近日小编在去爬贵州遵义赤水市天台山的路上,无意中居然撞到了一头赤水的水牛,这在现今的赤水市农村地区已经极其稀少了。农妇才放牛回来,便把牛牵进了一个水塘里。看得出这位农妇照顾这头水牛很用心。水牛,曾经是中国南方农村常见的一种耕地牲畜。

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天台山偶遇的赤水水牛

赤水水牛,又名赤水青毛水牛,是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境内的良种水牛,具有体型高大、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热耐粗饲料,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长等特点。赤水水牛在2000年以前年存栏都在一万头左右,是赤水农村常见的一种家养动物,田间劳作的好帮手。赤水那时每年开春,赤水的山民一手拿着鞭子口中吆喝着耕牛,一手扶着铁犁翻耕着田土准备耕种。赤水水牛也是赤水山间田野最典型的标志性动物。那时赤水的农村,牛圈同猪圈一样都是许多赤水农家的标配,很多农家都饲养着赤水青毛水牛。

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可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赤水加速退耕还竹,原来的山区耕地大都被竹林覆盖,赤水农村人口也逐渐在向城镇搬迁。现在赤水市的农村地区,已经很少有人种植水稻了,甚至赤水农村仅剩的农业人口,不少也是买米买菜吃。曾经遍布赤水山野的赤水青毛水牛也没有了用武之地,逐渐在赤水地区越来越稀有了。现在只有在赤水少数偏僻的山区还有零星的养殖。赤水市几十年林业的发展,赤水的农村经济越来越依靠竹业、石斛业等林业经济,上千年的牛耕已经成为历史。这些仅存的最后的赤水水牛也正在向我们说再见,虽然我们不舍这份乡愁,但是时代在变迁。赤水梯田里水牛犁田的场景将永远消失,成为很多赤水人儿时那份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而在更广阔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城镇化对农田的占用,以及小型农业机械的运用,南方各地的水牛也逐渐消失了。

再见了南方农村的水牛,贵州遵义赤水山村偶遇水牛,已经极其稀少

再见了,水牛。您跟不少南方人的童年一起,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和乡愁!各位你们说呢,欢迎留言参与到我们公于“再见了,水牛”的话题,说说你儿时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