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撓中了中國人的癢癢

文|大寶劍

作者簡介:難道我會如來神掌也要告訴你?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1

如果要評選我國影迷最喜愛的外國電影,我猜《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定會榜上有名。

這是一件多少有點讓人費解,又多少有點讓人不安的事。這三部或許勉強可以稱得上是佳作,但恐怕談不上經典。何以它們就如此受歡迎呢?

是因為影迷太low了,沒見過好東西,所以少見多怪嗎?

這太得罪人了,這當然不是我要說的。我也完全不認同這種觀點。

我的觀點是,這幾部電影如此受歡迎,可能和“中國文化的底層邏輯”有關係。

(你看,用上“底層邏輯”這樣的詞,是不是就顯得高大上了呢。)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託納多雷“時光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在豆瓣Top250的電影裡。

好,那麼,“中國文化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來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是中國文化,而要談清楚“中國文化”,我們又得先說清楚什麼是“中國”,什麼是“文化”。

(打住。裝得有點過了。)

其實啊,說到文化,說到底層邏輯,這絕不會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因為都已經底層了,你肯定能感受到才行。

中國文化裡,儒家是主流,而儒家文化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過去比現在好。怎麼治理社會?回頭看,看看周公是怎麼做的,看看堯舜禹是怎麼做的,跟著他們做,跟著他們成為聖人就好了。我們有過黃金時代,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回到我們的黃金時代去就好了。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天堂電影院》以倒敘的形式,回憶了後來成為大導演的男主角的童年往事。

比如孔子就是想恢復周朝的禮制,想把時代從君主專制扭回封建制,讓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有恰如其位的禮,恰如其位的樂。孔子的“回望”是非常具體的。

而後面儒家輔佐帝王治理天下,當然不可能再提回到封建制,但是,這種回到周公,回到堯舜禹的,宏大的願望卻保留了下來。

“回望”的這個理念,在幾千年的儒家實踐裡,已經被一再強調,一再打磨,一再演繹,以至於它都被壓到文化的潛意識裡去了。

到了今天,我們自然不認同社會治理的藍圖居然藏在幾千年前的模版裡,這未免太荒謬了。

但是,這個東西在潛意識層面的影響,從來就沒有消除過。

身處在這個文化中的人,總是會自覺不自覺的以為,過去比現在好,鄉村比城市好,故鄉比他鄉好。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回憶1941年,“我”13歲時,初見瑪蓮娜之後的暗戀故事。

舉個例子。金庸的小說裡,從來都是主角拿到幾百年前的武功秘籍,就會強過同時代的人。

對於郭靖這個主角而言,“降龍十八掌”是傳統文化。對於令狐沖來說,“獨孤九劍”是傳統文化。

他們全是繼承傳統文化,從而成為一代大俠。

——看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吧。

身處這種文化中的我們,總是會覺得,傳統文化有高妙的、神秘的、不明覺厲的地方,而且,如果我真正懂了傳統文化,我一定就能過好這一生。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主角一定要靠前人留下的武功秘籍才能所向披靡,《功夫》中的阿星也不例外。

又舉個例子。現代醫學(也就是所謂的“西醫”)已經發展到“靶向藥”這麼厲害的地步了,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會有人覺得,西醫只不過治細枝末節,而中醫能夠治本。至於中醫無法進入現代科學話語體系,無法具有可重複實驗這一點,他們是不管的。他們就是覺得,肯定有個很厲害的東西藏在中醫裡面。

又比如弟子規女德班這種破玩意,哪怕用腳趾頭想一想都知道“三精成一毒”有多麼黑色幽默,依然會有大學請野雞國學大師給大學生做講座,依然會有小學讓孩子去背弟子規。

這些罔顧事實的做法,都是出於一種幻覺:傳統文化總是好的,如果我沒能看到它的優點,那大概是我的修為還不夠。要過好這一生,從我們的經典文化裡格物致知,大概就可以內聖外王了。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去年的電視劇《娘道》可謂丁璇女德的真人版教科書,惡臭之下,仍然擋不住廣大觀眾的喜愛。

既然談到文化,談到底層邏輯,那自然要做一個對比。西方文化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呢?

西方文化的支柱,是猶太教,猶太教之後的基督教,以及由基督教演化出來的啟蒙運動。

這個文化的底層邏輯就是,老祖宗是有罪的,世界是不完美的,而世界是可以進步的。這可以歸到啟蒙運動的“進步主義”裡去。

“進步主義”和“先王之教”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先王之教”是回頭看,“進步主義”是往前看。

也舉個例子,馬丁·西科塞斯認為不是電影的漫威電影,超級英雄們要解決問題,他們從來都不是找到了一本古代的秘籍,發現了古代的智慧,從來不是。鋼鐵俠是因為古代的秘籍就打開金手指了嗎?綠巨人發現自己無法控制力量,他是靠吃中藥來壓制神秘力量嗎?

當然不是。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復仇者聯盟要想拯救世界,也得找到某種“鑰匙”,這鑰匙的重要性在於,可以把握未來。

2

說完文化的底層邏輯,我們再回頭去看看前面提到的三部電影,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它。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的小鎮,《海上鋼琴師》裡的輪船,《天堂電影院》的電影院,它們都有著同樣的意象和情感,它們都指向了一個美好的過去,一個美好的童年,一個美好的解決方案。

它們都讓人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不能算作生活,而只有回到小鎮 /輪船/影院,我們才是真正的活著,我們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

你看,這種意象,這種情緒,是不是和儒家文化裡那個,很多很多年前的聖人能解決當今社會的所有問題,感覺是不是很相似?

多說兩句《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裡的那艘大船,自然就是子宮的象徵,鋼琴師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也不願意離開大船,其實就是不願出生。1900年是一道分水嶺,1900不願意出生,也就代表了創作者不願意踏入現代的一種情感。

孔子一輩子都想復古,恢復周制。然而,時代變了,回不去了。1900同樣如此,他成長於一箇舊時代,他和孔子一樣不願意走進新時代。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1900最終隨大船一起沉沒,一輩子都沒有踏入現代世界。

儘管想回到的古代不一樣,但這種對新時代的憎恨和恐懼,對舊時代的懷念和溫情,這樣的情緒無疑是相通的。這或許就是《海上鋼琴師》為什麼能得到這麼中國人喜歡的原因。無意中,《海上鋼琴師》撓中了中國人的癢癢。

再說一遍,我們自然已經拋棄了“很多年前的聖人能夠解決當今社會的所有問題”這種想法,不然我們也不會去研究什麼兩彈一星。然而,儒家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實在太深了,“很多年前的聖人能夠解決當今社會的所有問題”這種想法是不對,但是這種思維模式卻留下來了,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的就會覺得,過去就代表了美好,古代就蘊藏著智慧,鄉村比城市好,現代社會是有毒的,只有回去,才能讓靈魂追上自己的身體。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邊享受著現代科技的便利,一邊卻總要悵然若失地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對科學家不信任,總覺得他們會拿轉基因害死全人類,而只有回到有機食品上去,才能拯救地球。

PS,多說一句《海上鋼琴師》吧,這部電影裡,大船上的乘客看到自由女神,欣喜若狂,而只有1900泰然若素,對燈塔國睬都不睬。

這樣的電影當然該重映吧。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偏愛《海上鋼琴師》?

排版|透納

THE END

【槍稿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工作事宜請聯絡微信:paperbull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