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

自上世紀初從湖南桃源縣被挖掘出來後,埋在地下3000年的一件青銅方罍,又見證了人世間百年變遷。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身、首異地近一個世紀的皿天全方罍

罍,讀音為:léi。是一種古代的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

迄今為止出土的青銅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當屬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一件商代方罍,該器身通高63.6釐米,器蓋通高21.5釐米,方罍四角和四面中共飾八條粗大的扉稜,因器口有銘文“皿天全作父己尊彝”,也被稱作“皿天全方罍”。

3000多年前製造的這件莊重、華美的“方罍之王”,自上世紀初被發現後,其器身被倒賣到美國,在海外漂流近一世紀,直到2014年才被拍回國,與器蓋合身。方罍出土後的百年曆程,也因此分為了器蓋、器身兩個故事。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漂流於海外的器身。圖源:佳士得官方網站

關於其器身被倒賣到美國的交易中,牽扯到多位上世紀20年代活躍於中美之間的古董商,包括盧芹齋、李文卿、姚叔來以及中德混血兒阿貝爾·威廉·巴爾,他們也正是筆者這一系列文章中的主角。

壹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52年,被俘的原國民黨宋希濂部中一位名叫周磐的軍官,寫了份“補充坦白材料”。在這份“材料”裡,他敘述了自己所隱藏的一件國寶及其出土流傳過程。

周磐上交的國寶是件高21.5釐米的青銅器,但它只是一件完整青銅罍的蓋子。當年4月,這件青銅罍蓋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轉交給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與省博物館合併,罍蓋由此移交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蓋、身合體的皿天全方罍

周磐(1893--1952年)字砥平,湖南邵陽人。他的早期經歷與沈從文頗有幾份類似——看慣了被砍掉的腦袋和被割下血淋淋的耳朵——從家鄉小學畢業後,周磐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從第三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為清朝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政府陸軍軍官學校。周磐就讀的第三期,應是自1914年8月入學、1916年8月畢業。這一屆共有學生801人,其中包括日後活躍于軍、政舞臺的多位風雲人物,比如:張治中、白崇禧、毛秉文、吳國楨、顏仁毅等人都是同屆畢業。

當數年後沈從文脫下軍裝北漂求學時,這位周磐依然在湖南從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資歷,讓他成為了一名職業軍人。

在彭德 懷自述的回憶錄中,描述了自己從1916年進入湘軍當兵的那段日子,其中多次提到過這位剛從軍校畢業的周磐。彭老總於1916年3月中旬加入湘軍,其部隊番號為湖南陸軍第二師三旅六團一營一連。這年8月,周磐從保定軍校畢業後,被分配至該連。

據彭老總的回憶,當時部隊中有一批從保定軍校二、三期的畢業生,多擔任排長和見習官。“他們有文化,多半擔任學課,除軍事文化外,有時也講些愛國主義的東西,主要內容是一些富國強兵思想。他們受到行伍出身的軍官的排擠,”他在回憶錄中說:“1917年秋,二師士兵和下級軍官反對師長陳復初勾結北洋軍閥傅良佐時,就排擠走了一批。”

這位周磐顯然沒有被排擠走,第二年夏天,六團一營一連連長李培世因病辭職,周磐接替了連長。

貳 中將副司令

從1919年開始,這隻湖南陸軍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驅逐北洋軍閥張敬堯。

張敬堯(1881——1933年),字勳臣,安徽省霍邱縣人。這位北洋皖系軍閥骨幹,正是畢業於周磐就讀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民國7年(1918年)3月,他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張在湖南稱霸一方,橫徵暴斂,激發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1920年6月張敬堯被迫辭職,此後陸續加入吳佩孚、張宗昌、張作霖等各路軍閥賬下,並與日本人勾結加入偽滿洲國政府。1933年被戴笠組織的藍衣社,在北平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暗殺。

1919年,彭老總所在的部隊,在驅逐張敬堯戰役中進攻寶慶時,排長李潤生負重傷,周磐任命其為代理排長,此後部隊行進到湘陰境內後,被正式任命為排長。彭老總在回憶錄中提及,在此間接到家信,得知祖母病重,欲請假一星期回家,連長周磐批准十天。

1921年秋,彭老總任部隊代理連長時,在駐地南縣注磁口因派人殺死當地惡霸地主歐盛欽而被捕,在被押解的途中成功逃脫。四處躲避之中,周磐託人寄來二十元錢自助其盤纏。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原國民黨軍官周磐 圖源:網絡

“道不同,不相為謀”。彭與周雖有短暫交情,在“馬日事 變”後終因各自理想不同,分道揚鑣。此後,這兩位職業軍人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一位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另一位成為被人唾棄的反動軍隊代表。

在周磐的軍旅生涯中,所歷任的最高軍職,應是解放前夕在宋希濂部14兵團中出任中將副司令官。

在1948年,宋希濂在湘西常德設立兵團指揮所,任命周磐為主任,負責就近收編土匪隊伍,當時在湘西收編的部隊號稱十萬之眾。次年初,宋被委任為“湘鄂邊區綏靖司令官”,司令部駐宜昌。此時,宋以第60師與駐秭歸的第223師合編為第一二四軍,由“華中剿總”副參謀長趙援任軍長,歸宋希濂指揮,佈防於宜昌、秭歸。當年三月中,在宋的作戰兵團中其戰鬥序列如下:司令官宋希濂,副司令官便包括周磐等四人。

隨後,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這位戎馬一生的周磐,僅僅在“中將副司令官”的位置上任職半年多,便成為階下之囚,被挺近大西南的解放軍在昆明抓獲。

叄 器蓋流傳過程中的數個版本

1919年(民國八年),當週磐的部隊在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時,在湖南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自2011年後更名為架橋鎮棲鳳山村毛山峪組),一位名叫艾清宴的農民,在山下耕田時,挖出了一尊古鼎。

這便是日後在長沙古玩圈中傳為“桃源鼎”的皿天全方罍。“艾清宴耕田時挖出”,這發掘過程來自於《桃源縣誌》,其中記載稱:“民國八年,水田鄉農人艾清宴耕田於茅山峪山下,挖得古鼎一尊,不識為何物。”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桃源縣檔案館中有關皿天全方罍記錄文件

如今艾清宴的孫女和侄孫依然健在,依據其對媒體及文博專家的口述,該件器物的發現過程也有另一說法:1919年艾清宴的兒子艾心齋,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撿糞,不小心踩踏了一堆土,從土中露出了一個“大黑疙瘩”。

艾清宴並不知道這個“大黑疙瘩”的價值,一直存放在家。直到五年後,這件方罍才被外界所知。

據《桃源縣誌》載,“至民十三年,有益陽古董商石某重金購之。”

民國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縣誌中提到的益陽古董商石某,便是石瑜璋。石瑜璋只抗走了器身,器蓋則被留在了艾家。這件器身此後被輾轉販運至美國,這段故事後文再表,先說器蓋的流傳經過。

石瑜璋抗走器身後,艾清宴的兒子艾心齋到漆家河的新民小學“向校當局述及此事,教員聞訊派人往,扛上蓋至校”,學校教員考察蓋上字跡後,系蝌蚪文‘父己尊彝’四字,鑑定此方罍為商代文物。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方靁器身的銘文

上述說法依據了《桃源縣誌》。而有關這段“石瑜璋抗走器身”的過程,自2014年“完罍歸湘”後,媒體多有報道對此還原,但說法並未統一,也留下一些待解之謎。

筆者梳理各方報道,此過程大致有兩個版本,其一稱:當石瑜璋向艾清宴求購方罍時,艾意識到此物價值不菲,於是讓兒子抱著蓋子去找新民小學教員諮詢,因此驚動了石瑜璋,倉惶中扔下400銀元,抱走器身。

另一版本稱:當石瑜璋來到水田鄉欲購買此物時,被艾清宴的大哥聽說,於是拿上蓋子去漆家河的新民學校,找校長鍾逢雨“掌眼”,被鍾校長鑑定為商代文物。後者表示願意出800大洋購買全器。艾清宴的大哥返回村中告知村民,驚動了石瑜璋,於是抱走了器身。

總之,這件文物的器蓋從艾清宴手中,流傳到了漆家河的新民學校校長鍾逢雨手中。次年6月,鍾逢雨借長沙《大公報》呼籲追查器身下落是,該文曾寫到:“職校願備高價購買,已有陳約”,也證實了後一版本中鍾與艾清宴家間曾達成過的口頭交易。

此後,擁有器蓋的鐘逢雨和擁有器身的古玩商,雙方都想要獲得全器。

這時,本文的主人公,已經成為部隊團長的周磐便成為關鍵人物。

鍾逢雨找到周磐,希望憑藉其軍方勢力,呈請團長周磐“緝拿奸商”石瑜璋。而石也找到周磐,許以重金希望能遊說鍾逢雨買到器蓋。這一過程又出現大致兩類版本:

其一是:石瑜璋通過周磐購買器蓋不成後,又到常德求師長賀耀祖幫忙,賀耀祖帶兵到學校搜查無果,事後鍾校長害怕受到懲罰,將皿天全的頂蓋上交給了周磐,周磐以資助學校興建的名義,給了鍾校長1萬銀元。

其二是據《周磐自傳》說的說法。1983年,湖南邵東縣檔案館徵集到了《爐前周氏四修族譜》,內有1944年周磐所寫的《周磐自傳》單行本,其中提到:1925年4月到6月,周磐駐軍於桃源縣漆家河。石瑜璋託人找到周磐,出價5萬塊銀元,希望幫忙購回方罍之蓋,並許諾事成之後再給3萬塊銀元作為酬勞。周磐趕往常德,向師長賀耀祖作了彙報,賀耀祖派兵到鍾校長家裡搜尋。鍾逢雨擔心懷璧其罪,就找到周磐,主動表示要將方罍之蓋捐給國家,但求資助興學。周磐當即支付給鍾校長5000塊銀元與5000元期票。

而在《桃源縣誌》中,對此過程交代得很簡潔:器蓋“被駐軍團長周磐強迫以銀幣3000元購去,其銀交校長鍾逢雨充辦學之用。”

被周磐購去的方罍蓋,於是便在兵荒馬亂沒有了下落。直到1952年周磐在其“補充坦白材料”中,才交代稱原來此蓋一直被他趁亂據為己有。

身首分離近百年,方罍之王的兩段故事之私藏器蓋的國民黨軍官周磐

方罍器身局部

校長鍾逢雨並不甘心就此失去器身,他想到了藉助輿論的力量。1925年6月11日長沙出版的《大公報》發表了《桃源發現商朝太廟古物,惜為他人私行購去》一文,呼籲社會關注國寶下落,在這篇文章中,鍾逢雨描述了方罍的外形:“高約三尺有奇,重六七十斤,銅質墨色,遍體龍紋,粗處如藤,細處如絲,張牙舞爪,栩栩欲活。上有‘父己尊彝’等字,考查時代,確係商朝太廟之物,三千餘年,今始出現於荒山僻壤,非但為中華文物之粹,且可大供歷史地理工藝等學術之研究。”

在文中他呼籲說:“奸商石瑜璋竟敢強運出口,大幹盜賣古物禁令,實系全國公敵。”這表明,鍾逢雨此時已經得知這件方罍器身已被販賣至海外。

此後,7月5日、7月26日,《大公報》又連續發文追蹤報道,但最終有關器身的下落終於不了了之。

有關這位周磐與器蓋,另有傳聞說曾經一位美國藏家找到他,欲出價二十萬銀元收買器蓋,但周磐開出五十萬美元,因開價太高未能成交。這位傳說中的所謂“美國藏家”,應是出生於上海的中、德混血兒阿貝爾·威廉·巴爾,也就是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大名鼎鼎的A.W.Bahr。

本文為《“我在美國販文物”——上世紀初與弗利爾做生意的中國商人們》系列文章第十二篇,未完待續。文中部分圖片、資料引用自佳士得拍賣公司官方網站、弗利爾美術館數字平臺,請勿隨意轉載,並用於任何商業目的。

文中部分內容參考於:

《彭德懷自述》 作者:彭德懷 2009年8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皿方罍身世調查記》2014年7月29日,中國文化報

佳士得官方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