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季,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博士來漢當高中老師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9日訊 近日,武漢各高中陸續發佈新一年的教師招聘公告,開啟了新一輪的教師招聘季。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注意到,在高中公佈的擬錄取名單中,有不少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等中國頂尖高校的博士,和部分海外頂尖高校的博士。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調查瞭解到,武漢省級示範高中擁有來自頂尖高校的博士生教師,並不鮮見,而且越來越多。今年,在部分省級示範高中甚至出現了井噴之勢。

9人擬錄取 6人是頂尖大學博士

18日晚,華中師大一附中官網公示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人員名單,第一輪9名擬錄人員中,6人是頂尖大學博士,其餘為碩士,均來自清華、北大。公示9人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6人。

教師招聘季,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博士來漢當高中老師

華中師大一附中官網截圖。

華中師大一附中相關負責人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稱,人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對頂尖人才的引進力度,制訂了人才引進的“三年規劃”,根據“三年規劃”內容,學校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引進更多的高端人才。該負責人說,近兩年的招聘季,學校專門到清華、北大等高校舉行了專場招聘會,也得到了高校的大力支持,“所以今年學校招聘新教師的情況特別好,吸引到了很多高端人才的加入。”

應聘老師的華麗履歷並不是高中錄用的唯一條件。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擬錄用的老師,都經過了心理測試、說課和綜合面試環節,其中心理測試極為重要,是否有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是否有親和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還注意到,在這次公示的擬錄取教師中,有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小閔,當年他就讀華師一附中時在化學學科上表現出極大的天賦,經過學校競賽團隊的精心培養,和班主任的耐心教導,當年以湖北省化學競賽第十名、實驗操作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並一路在北京大學潛心學習發揮特長,取得了博士學位。此次招聘,他報名了母校“高中化學競賽教練”的崗位,並獲得擬錄取資格,他將和他的高中恩師一起奮戰在教學一線,發掘並培養更多具有學科競賽天賦的學生。“對於畢業生學成‘回家’,反哺母校,我們非常支持,也期望有更多向小閔一樣,在華師一附中成長起來的人才回家,投入到基礎教育中,實現人生價值。”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瞭解到,目前,華中師大一附中在職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有10人,其中還有一名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他們中沒有一個是師範專業畢業的,都有各自的研究領域,這些高層次人才的加入極大拓寬了學生們對於前沿知識的瞭解,在知識結構、學科引領上都有很有優勢,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武漢高中裡的博士、教授並不鮮見

除了華中師大一附中,記者調查發現,在武漢外國語學校、武鋼三中、武漢二中、武漢六中等省示範中學的教師團隊裡,博士、甚至高校教授都並不鮮見。

在武漢外國語學校,今年35歲的李吳松在高校有13年的工作經驗,主編過大學教材,並評上了副教授,目前在該校“超常教育中心”任信息學教練。另一名從高校辭職的老師李彬,本科在清華大學數學系就讀,隨後在清華“直博”,2010年到武漢大學做博士後兩年。他目前在武漢外國語學校當老師,教數學。

為何辭職來高中教書?李彬和李吳松說,他們對教學非常熱愛,但在大學裡,除了需要分出不少精力在科研上,教學中能和學生深入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在高中,可以投身到自己熱愛的教育教學中去。

離開高校到高中教書,是收入的原因嗎?李彬坦言,在高中,他的年收入和在大學當老師時差不多,但付出的精力遠遠超過以往。來到外校第一年,李彬就擔任了“超常教育中心”的班主任和數學競賽教練,每天6:00起床趕去上早自習,晚上要等學生們下了晚自習才能回家,到家常常都已經晚上10點,但他喜歡和孩子們呆在一起。

在武鋼三中,有一位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光學女博士,她曾拒絕了一份40萬年薪的工作邀請,選擇到高中執教。黃文至今還清楚記得,她第一次走上講臺時,還沒拿到課表的新生們“以貌取人”,拿出英語課本。聽說這位長相清秀、說話輕聲細語的美女老師是教物理的,而且是一名女博士,教室裡一片譁然。

在接下來的相處中,學生們慢慢地發現:女博士黃文並非傳說中的“滅絕師太”,她溫柔有耐心,總能輕鬆化解大家學物理的畏難情緒,提高他們的興趣和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選擇當老師,是因為這份職業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黃文說,大學實習期間,她到一所高中當實習老師,看到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對知識從迷惑到豁然開朗,讓她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工作短短四年,黃文多次獲得區賽課一等獎、區高中物理示範課一等獎等獎項。

在武漢二中,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趙東旭擔任高一年級化學教學和奧賽教練。南開大學博士、武漢六中教師田瑞娟也屢屢獲得省市教學獎項,收穫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名校博士當高中老師是屈才嗎?

在採訪過程中,多位武漢高中的校長表示,高中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和師範生不同的是,有著高學歷背景的教師能夠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知識架構和前沿視野。基礎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礎,關係著人才培養的厚度和廣度,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等理念越來越成為共識。“基礎教育不是不需要優秀人才,恰恰是優秀人才不夠多。”一位示範高中校長坦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對此觀念進行解讀,他認為,高學歷教師不僅是用來改變教育績效的,更是用來改變教育績效標準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名校畢業生則顯示出更強的綜合性學科優勢,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培養的是複合型的知識結構,所以,有不同學校背景和不同專業的畢業生應聘教師,這是好事。”

熊丙奇直言,博士生去當老師,其實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一些綜合性大學已經開辦了師範專業,要求用綜合性學院的學科優勢來培養複合型教師,現有綜合性大學開辦“教師教育”的時代已經開始。

熊丙奇呼籲,“應該讓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去當老師,把教師提高到高薪職業範疇,成為全國最優秀的行業,這才是中國真正教育的未來。”

也有不少聲音表示,“老師好”和“好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清北畢業的高材生未必擅長教書育人。

熊丙奇認為,能否成為好老師,是入校後的職業發展問題,需要學校實行教育加辦學的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在實踐中提高教師執教能力。“師範院校和非師範院校的畢業生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都需要進行職業化發展和專業化培養。如果不進一步培訓,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本領,可能也無法勝任教師崗位。”他表示,“學歷高”不一定等同於“好老師”,真正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教好學生,才是最重要的。(記者楊楓 劉嘉 郭麗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