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如果用一種生物形象來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性

的話,那麼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龍,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傳說由來已久,它不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精神信仰,而且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個並不真實存在的生物。

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古代的龍形象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把玉器最簡單的“原龍”了。夏商時期龍的形象已經經常能在玉器和青銅器上看到了,當時的龍形象被稱為“夔龍”。漢朝時期“四象文化”發展至鼎峰,作為四象中排名第一的“青龍”就被廣大民眾所信仰。漢代以後龍的形象就出現了各種動物的身體部位,古語云“龍有九似”角似鹿、頭似駝(馬)、眼似兔(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而在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中的蛇和蛟與龍有著密切的聯繫,傳說中蛇能夠通過修煉進化為蛟,蛟通過修煉可以進化為龍。其實從各個神話版本來看蛟和龍的關係比蛇與龍的關係近多了。蛟外形與龍近似,只是無足,且在能力上已能騰雲駕霧。南朝時期的《述異記》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一、古代的蛇形象

在民間故事中,蛇既有著邪惡、醜陋、狠毒的形象,又有著美麗、善良、知恩圖報的形象。古代關於蛇的故事中蛇多是反面的形象,人們對其多是畏懼、害怕的心理。中外人類的文明史中,就有很多的族群把蛇當做圖騰和崇拜的對象。如今的緬甸、泰國、印度等地還有訓蛇的習俗。

古代作品中的蛇形象有很多。戰國時期的《莊子·達生》中的委蛇,《山海經》中的蠕蛇和長蛇,漢代《論衡》中的兩頭蛇,清代《子不語》中的九尾蛇等等,不勝枚舉。關於蛇的典故也有很多:漢高祖劉邦斬白蛇、《晉書》中流傳下來的成語“杯弓蛇影”,民間諺語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這些故事和典故中,蛇的形象是邪惡的,但在一些民間傳說裡蛇也有好的一面。

最經典的莫過於《白蛇傳》的故事了,這個故事裡的白蛇有著善良、知恩圖報、美麗、神通廣大的優點。自清朝中期到現在的兩百多年裡,各個版本白蛇故事的流傳的和改編。白素貞被塑造成了樂善好施、忠於愛情、美麗溫柔的形象。再比如傳說故事中的女媧,便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二、古代的蛟形象

蛟是最接近龍的形象,也被成為“蛟龍”,在神話故事裡蛟有著龍的血脈,能夠行雲布雨。在古人心中,蛟是水屬性,有著接近龍的能力。但龍是神物,蛟只是靈物。至於蛟的形象,不同古文中也大有差異。《墨客揮犀》中記載“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抱朴子》中認為母龍就是蛟,還有一種說法為蛟是龍和鯤鵬雜交的產物。

古代朝廷把各種動物的形象紋在官員衣服上以表示區別。皇帝的衣服上繪的是五爪金龍,明朝和清朝的書中記載五爪金龍是皇帝專屬使用的,官員的衣服上紋的則是四爪蟒,在五爪的基礎上減去一爪,這裡的蟒就指的就是蛟了,明代嚴格規定了職官的常服為蟒袍。清朝《大清會典》中記載,如果有官員或平民被皇帝賞賜了帶有五爪龍紋的布緞,則必須挑去一爪後才能穿用。蟒服又具體分為行蟒服和坐蟒服,坐蟒則更加尊貴一些。

蛟在傳說中多扮演反面角色,比如南朝《世說新語》中的《周處除三害》篇章,說的就是周處殺害為禍一方的蛟和虎,並改過自新的故事。古代蛟的災害形象從直接攻擊人類到引發水災破壞人民生活,從歷史上人們對蛟形象的塑造可以瞭解到古人對自然災害的理解。

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三、古人心中的龍形象

自中華民族歷史上龍的形象出現以來,龍的形象遍佈社會中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更是從朝堂到民間各個方面都有所波及。古代帝王自命為真龍天子,代表龍在人間行使管理權力,有關龍的飾品和雕飾只能在皇宮使用,把很多皇帝使用的東西與龍掛鉤,比如龍床、龍椅、龍袍等等。民間一旦出現龍袍、龍符、龍形飾品往往被定為謀逆的罪行。

不過這種限制並不妨礙龍成為民間百姓的精神崇拜對象,反而更加襯托了龍的神秘和無所不能。一些朝代的初代皇帝為了使自己的上位更加具有說服力,也經常會編造一些出生之時的異相,比如天上雲中有龍翻騰或者嘴裡叼著龍形玉佩出生之類的典故。

古代有龍嗎?有沒有原型?一口氣了解古人心目中的蛇、蛟和龍

在神話傳說裡,龍的種類有很多,應龍、晴龍、虯龍、螭龍、蟠龍、蛟龍等等。但這些龍的形象並沒有被嚴格的流傳下來,比如剛開始稱有翼為應龍,有麟為蛟龍,但在宋元時期,應龍又變成有翼、有麟又有角了。

在古代傳說文化裡,龍生九子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體系。《中國吉祥圖說》和《懷麓堂集》中都有記載,龍生九子,九子不成龍。意思是龍生了九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外形和性格都各不相同,後也用這個成語比喻同胞兄弟之間各有所長。龍的九個兒子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形象,並在民間社會中多有使用。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僅正史中記載的龍事件就有三百多起,在其他的野史、民間故事、戲曲中的記載更多。在各個層面的影響下,龍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徵,而絢爛豐富的龍文化,也將繼續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龍文化》

2、《中國龍形象的起源與發展》

3、《龍形象簡史》

4、《試論民間文學中的蛇形象》

5、《從古代帝王將相服飾來分辨蛟與龍的不同》

6、《世說新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