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如何解決“遠征難”

紅軍如何解決“遠征難”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漫漫兩萬五千裡,身處圍追堵截、飢寒交迫之中,為什麼紅軍不怕遠征難?首先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確立了正確的軍事路線,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軍民融合、實事求是、機動靈活的後勤保障制度。

兵書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在長征途中,因為受到圍追堵截,紅軍行軍路線靈活應變,加之軍費有限,敵人又實行了經濟封鎖,很難預先做好充分的物資保障,只能相機而行,因此採取了“一打(打土豪)、二繳(繳獲)、三借(借貸)、四買(購買)”的後勤保障策略。

●以打養軍。通過打土豪,收繳土豪錢幣、財產、糧食來彌補給養不足,成為紅軍生活和軍事費用的重要來源。紅軍每到一地,第一項任務就是打土豪籌糧款,把地主階級剝削人民的勞動果實奪回來,沒收地主財產,一部分分給群眾,一部分用於補充部隊給養。據記載,紅軍第六軍團在湘西就沒收了15家地主財產,沒收金子10多斤、銀元5000塊、被服數百件、糧食數10萬斤,還有鹽巴等。

●以繳壯軍。長征時期,紅軍沒有固定的兵工廠,補充武器彈藥主要依靠戰爭繳獲,甚至因繳獲先進武器而使戰鬥力更強。《黨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強調:“全體同志打大勝仗,消滅敵人,繳他們的槍與子彈,武裝我們自己,並武裝雲、貴、川數萬勞苦群眾,是我們目前中心的任務。”中央紅軍在遵義戰役中,繳獲各種槍支2000餘支(挺);紅四方面軍在1935年8月包座進攻戰中,繳獲長槍1500餘支、機槍50餘挺。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在戰鬥中也繳獲頗豐。

●以借濟軍。紅軍行至川西北,攜帶的錢糧所剩無幾,穿越漫天皆白的雪山、泥淖沼澤的草地,能夠遇到的群眾很少,補充給養只能依靠借貸。紅軍總政治部規定:向富有者借貸,一般群眾的東西不得強迫;向逃跑在外的富有者借取,並留下收條及說明書;對商店的貨物不能採取沒收或強買的辦法,對急需的軍用品須經軍以上的政治機關批准後才能借。這些規定得以嚴格執行。毛澤東曾對埃德加.斯諾說:“這是我們唯一的外債,將來我們一定要償還我們不得不取自他們的給養。”

●以購強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開辦了銀行併發行貨幣,將幾乎所有的金銀和鈔票都分發給了紅軍,以備紅軍離開蘇區後採購物資。《長征》中記載,紅軍長征時向沿途的商家和居民購買日用品,大致有膠底鞋子、糯米、紅糖、罐頭、香菸等,戰備物資主要有布匹、藥品、洋油、通訊器材等。通過購買獲得物資是保障紅軍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最重要方式。為防止出現侵害群眾現象,紅軍總政治部發布《關於糧食問題的訓令》等文件,明確了購買物資的具體政策,如在收購糧食時要很好地向群眾宣傳,一定要給足價錢並給群眾留存一部分。

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長征途中紅軍時刻面臨著生死兩隔的危險,但與沿途老百姓打成一片,得到廣泛擁護。群眾為紅軍籌款籌糧、燒水送飯、收集情報、治病療傷、輸送兵員,軍民共同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禦敵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