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IPO真的可以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

來熱鬧一下唄


IPO常態化已經進行多年了,無論能不能撇開二級市場,最終不動搖的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上市企業融資,要想IPO因為股市當下低迷的環境就開始暫停,可能性並不高。而今天人保因為迎來了解禁出現了大跌,導致瞭解禁威力再次顯現,說明了現在的市場,IPO常態化發行,解禁壓力明顯,股市行情仍會維持一段時期的萎靡階段。

第一、融資和投資失衡問題。

美國的股市在上週再度創出新高,讓持續喊美股見頂,A股見底的人再次大吃一驚,記得在2015年美股就說要見頂了,在去年到今年各種看空美股的言論,但是美股仍然新高了,美國股市的投資作用顯然易見。但是A股一季度說牛市來了,到現在還是萎靡不振的走勢,主要問題注重融資,失去了投資的屬性,導致股市很難能吸引到更多資金入市。

加上IPO常態化發行,讓股市抽血效應越來越明顯,股市就很自然的在缺少資金下表現的如此弱勢,很明顯,IPO已經是常態化狀態,撇不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還有什麼關係。

第二、股民瞭解股市風向。

所謂的股市風向就是股市現在的變化是什麼,假設還在以以往的投資方式投資股票,肯定風險很高的,尤其是投機為主的股民,喜歡買績差股,喜歡買各種低價問題股,都是錯誤的投資方式了,後期的股市就是價值投資為主。

因為大部分的權重股只要能漲,指數就不一定會跌,就會造成IPO常態化發行後不影響到股市指數的波動,也就很難引起市場問題,那最後的資本市場也就在這種發展階段轉到成熟的過程,再投機就很難了。

綜上所述:

IPO的問題一直是融資和投資的問題,注重融資投資就會弱化,這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市場如此,股民只能是選擇投資有價值的股票才可規避,而不是盲目的投機垃圾股,那後期可是要吃虧的。


股海重生2015


常態化了,就對了嗎?

錯!大錯而特錯!

人無信而不立,古人商鞅尚且懂這理,先搞個移木來立信。

看看現在的股市,上層有何誠信?四千點以下不發新股,上市新股須優質又允許虧損企業上市,,,,,

悲!!!


用戶5972968123059


A股的本質是融資為主,投資為輔的市場,IPO常態化可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為實體經濟服務是當前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投資功能自然會被弱化。而IPO常態化發行雖然對二級市場有影響,但是至從2016年開始,常態化發行已成為資本市場的慣例,2017年更是發了436家企業登陸到A股市場。

雖然近幾年股市跌跌不休,但大量發行新股的步伐並沒有止步,甚至偶爾都會讓巨無霸公司登場,就足以說明,IPO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發行並不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甚至在熊市週期註冊制也在準備推進,後期的股市,就不會和此前任何時期一樣那麼好投資了。

首先,IPO常態化發行,但是市場資金跟不上,股市肯定就會持續疲軟,而市場不具備賺錢效應,就難以吸引到中長期資金入市,雖然發開了外資入市門檻,但是對於外資而言,他們只認可部分股票的價值投資,大部分股票都在被拋棄,後期很多股票出現地雷,或者減持潮會不斷的出現,股市的熊市週期會更漫長。

其次,註冊制落地,退市制度不完善,就會堆積大量的問題股,一旦投資失誤容易踩雷,導致了股票進場速度快,出場速慢,A股很難能走出持續的慢牛趨勢,就算有慢牛,也是指數的慢牛,結構性行情,反而後期對股民來講,投資的難度係數大幅增加。

最後,這是股市從發展走向成熟的階段,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從散戶轉為機構的時期,在這一刻,大部分的股民都會被淘汰,僅存少部分股民和大部分機構在股市生存,而新股常態化發行,在眼下散戶數量居多時期,不僅可以加快融資,也能讓市場發展轉成熟,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股民只能兩種選擇,第一,考慮退出,第二,選好股票投資避免風險。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Ipo的發行速度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前一段時間Ipo發行速度加快,由原來的一週2~3家,猛增到一週7~8家以上,最近公佈下週的Ipo是一家,又突然猛縮回去,那麼Ipo的發行真的可以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Ipo發行其實是A股市場的一個核心功能,也就是說股市的本質是推動更多的公司上市融資,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一個便捷的融資渠道,從而幫助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獲得資金,進而做大做強,最後回饋股東投資者,這本來是一個完整的投資鏈條,如果健康運行的話,是多方受益。


但A股市場投機氛圍非常濃厚,情緒化博弈比較明顯,市場的散戶股民居多,呈現出一定的投機交易傾向,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對於一些新股的炒作,所以說A股市場的Ipo估值都比較高,可以說形成了高溢價,而且一些資金非常樂意炒作新股,因為新股籌碼比較簡單,一致性比較強,容易形成趨勢性拉昇,所以說A股市場的Ipo只要一發行,原始股東就會賺得盆滿缽滿,別管你有多少股票,直接在你資產後面添個0,這種誘惑力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A股市場的Ipo需求非常強烈,甚至成為了一種畸形狀況。Ipo的常態化跟二級市場沒有任何關係,它的核心思維在於A股市場價值投資的認同,如果市場所有的人都以價值來衡量企業,那麼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會獲得合理的估值,一切都在理性的狀態下進行,那麼就無所謂對於市場的衝擊。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A股市場確實向價值投資方向努力,但距離非常遙遠,Ipo的常態化只能是在特定條件下實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隨著科創板試驗的成功,能夠為A股市場制度性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讓A股市場更加成熟。


小散李大鵬


IPO,也就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或者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這種方式稱之為首次公開募股IPO。I是initial,意思是:最初的;P是public,意思是:公眾;O是offerings,意思是:提供之物、商品。將三個詞連在一起,對應我國詞語中就是:首次公開募股。

二級市場,指的是證券發行後各種證券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買賣流通的市場,是出售或投資證券的市場,這裡的證券是金融商品,可以是股票、債券、抵押、人壽保險等等。可以理解為,二級市場就是所有金融商品的市場。

除了二級市場,還有一級市場、三級市場、四級市場。一級市場是證券,或者說是金融產品的發行、承銷、分銷、承購市場;三級市場是某特向的市場,消費能力有限的市場;四級市場是指機構投資者之間交易的場外大宗交易市場。

那麼,IPO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

從幾個市場的認知的角度講,沒有辦法撇開。因為幾個級別市場不同的作用性,只有二級市場對應的是出售或投資金融商品的市場,並且給予足夠大的流動性,因為面向的是所有的投資者。而其他市場,是無法滿足的這一要求的。

現在的“IPO”已經在二級市場形成了“常態化”,2015年上市223家、2016年上市227家、2017年上市438家、2018年上市105家,2019年至今上市167家。很多投資者認為IPO“常態化”對二級市場的利好性不大,但金老師認為二級市場現正處於步向成熟的階段,只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數量,才能產生所謂的“優質、低質”之分,並且很好的形成,資金流向“優質”方面。

從各級市場的作用性,IPO是撇不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的,也只有二級市場才有這般的承載力。


厚金說


溯源認為:不管真的還是假設的,IPO不能可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發行。

IPO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級市場,可以理解成股票首次定價場所;而二級市場就是滬深證券交易性,是對股票進行再次定價的場所。兩者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不存在撇開不撇開的問題。

兩者的關係是:IPO對股票首次定價,會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買賣決策的一個參考,如果IPO定價過高,會嚴重傷害二級市場投資者收益空間和錯誤認知,低價過低,會導致企業不願上市,造成劣幣逐良幣的尷尬局面。反之,如果二級市場同類定價過高,那會對IPO形成比價效應,如果二級市場定價過低,那會倒閉IPO市場思考、優化。這兩者誰也離不開誰。


“常態化”是沒有辦法量化,在股市行情下跌時,IPO成為了背鍋俠,股民總是抱怨IPO抽血,但是你要理解股市的目的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是要優化資源配置,肯定會帶來一定抽血效應的。當時一段時間不IPO,投資者認為這就是常態,突然放開IPO就不常態,當放開之後一週發行三隻到七隻新股,投資者覺得不常態,但如果每週發行二十隻,投資者就會說發行七隻是常態,發行二十隻就不是常態。


當下投資者對IPO頗多微詞,其關鍵點不在於IPO常態與否,核心問題是IPO定價機制導致很多新股定價不太合理。前兩個月,不是有機構投資者申購了科創板新股,中籤之後放棄權利的耍流氓行為嘛。其實投資者換個角度講,如果你是上市公司實控人,你的企業如果不能溢價發行,你吃飽了撐著非要去上市呀,如果企業非常好,你巴不得沒人知道自己利潤多麼豐厚,偷著發大財,是不?


總結:IPO常態化是市場說了算,一二級市場相互影響,IPO核心問題還是一級市場定價過高。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IPO常態化這個沒錯,畢竟註冊制已經來了,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股上市,所以你幾乎每個星期都會看到有新股發行的,這就是一種常態化。然而,新股發行是向市場融資,一般在市場走勢比較強勢的時候,流動性相對充裕,因此你會看到IPO常態化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比較輕,有時候因為有賺錢效應,幾乎都被忽略了。

可是,股市呈現的是週期化的波動,總有市場不強勢的時候,尤其是在下跌的趨勢中,這個時候參與的資金比較少,而新股這個時候要大量發行的話,勢必會打破供求關係,市場就會有預期性資金短缺的現象,以至於有時候在盤面表現的非常的弱勢,甚至出現極端的大跌情形,哪怕原因跟IPO沒有關係,而大家還是會把股市大跌的原因算到新股發行的頭上。

那麼此時管理層就會顧忌市場情緒,可能會適當的減少新股發行的節奏,比如以前一個星期發行6只,而股市大跌的時候可能一個星期就發行一隻,這就對新股發行對二級市場的照顧,看著二級市場的承受力決定發行的力度和節奏。

因此結論很簡單,不要看IPO是洪水猛獸,而一定會關心二級市場的強弱決定是否繼續大規模的發行新股和是不是發行的問題,監管其實很明白,萬一二級市場徹底奔潰了,也意味著新股發行的工作就徹底癱瘓了,在這個問題上一定相輔相成的關係,不會因為發行而撇開二級市場。


春意萌生


完全不行。現在管理屋對股市的定位是直接融資,出現了嚴重的偏差,正確的定位是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服務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股市表面上是融資與投資的場所,實質上是形成一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激勵創新創業,淘汰落後企業和落後產能,讓優秀的企業永遠不缺錢,讓優秀的投資者得到豐厚的回報。因此,由於對定位出現偏差,只為融資圈錢,那iPo必須看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與態度,不顧一切ipo只能毀滅股市,為億萬投資者唾棄。


貓朵哈


IPO 的“常態化”實際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了,科創板的註冊制已經落地,主板的註冊制改革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最近一段時間,即便是大盤的表現非常疲軟,指數上行乏力,不過新股發行的速度一直在正常開展,科創板新股的發行也沒有被耽誤。



很多投資者對於 IPO 常態化其實是頗具微詞的,因為越來越多的新股扎堆上市意味著分流股市中原本不多資金的公司數量會越來越多,股市的賺錢效應也會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不斷被削弱,投資“踩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在浮雲君看來,IPO 常態化其實也是金融市場向著更加健全、市場化的方向在發展,這樣的趨勢和初衷無疑是好的。不過緊跟 IPO 之後股票的退市制度沒有得到健全和落實這是最令人感到苦惱的。

<strong>

那些業績糟糕、經營不善的公司不能及時從 A 股的大部隊中剝離,它們吸收著寶貴的市場流動性,造富了少部分高管,卻降低了市場上市公司股票投資的真實價值。讓很多信息獲取渠道單一的投資者因此作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蒙受了較大的損失。



浮雲君的投資建議

1、投資者需要審時度勢,在投資的策略和方法上需要作出調整。以前炒作中小創還能有賺錢的機會,大週期來了什麼股票都會輪番漲一波。但是現在上市公司接近 4000 家了,想要整體上漲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未來“結構化”的行情也會越來越顯著。

<strong>

2、或許大部分投資者都應該開始選擇基金投資代替自己親自炒股。因為股票池越來越深,而業績糟糕的標的不能及時出清,選股上的“雷區”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會遇到康美藥業那樣的“地雷”,自己親自炒股顯然所承受的風險會很大。而選擇基金投資,通過基金經理的分散投資,我們能夠有效地降低自己所承受的風險。

<strong>

3、投資的心態需要及時改變。A股最終也會擁抱價值投資的理念,炒作概念、次新、中小創拉漲停賺快錢的方式必定會被改寫。隨著外資的不斷進入,只有那些真正具備價值的公司才會持續得到資金的青睞和關注。



總結

浮雲君覺得,撇開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推行 IPO 的常態化是有失偏頗的。相關的配套設施、政策,尤其是退市制度的落實也需要及時得到跟進。否則 A 股真正的牛市恐怕難以真的到來。


浮雲財經觀


肯定不能,雖然現在A股市場IPO已經常態化了,但IPO真的撇開了二級市場就沒有價值了,IPO的價值就是要在二級市場利益放大化。

A股市場就是一個輕融資重回報的市場,已經完全把重心放在了IPO身上,而不在乎二級市場股民投資者的生死!造成IPO不斷加速發行,變成常態化發行,每週新股必發,這是改變不了事實。

另外一邊二級市場的股民投資者就是遍體鱗傷,炒股資產一點一點的被收割,最後連根拔起,這就是最真實的A股市場。


為什麼IPO不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IPO是一級市場發行的股份,假如在一級市場募資之後的資金不上市交易的話,募資的錢就是作為公司的資金。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這些投資者失去了自由兌付的權利,因為公司未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自由流通買賣。

假如你入股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沒有上市交易,而入股這家公司的錢你能隨時隨地的向公司要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反之假如公司上市了,這些股份可以隨時在二級市場兌現賣出,這就是最大的區別,所以投資資金限制性問題不能讓IPO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

其次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假如把錢投資到公司去,每年只有分紅的收益。但是假如投資到上市公司的話,這些錢不但享受到公司現金分紅,而且還能享受到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

從投資角度來分析,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而大家參與IPO募資就是博取公司上市之後,股價能出現持續大漲,這樣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收益。如果失去了這個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參與一級市場的募資,這個原因也是會導致IPO無法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的主要原因。



上面這兩大原因就是關於IPO不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的真正內在原因。

舉例子

假如一家公司未上市,而是在一級市場募資10億,募資價未1元每股,但這家公司是已經確定永遠不可能上市。

同樣的另外一家公司是準備上市,在一級市場募資10億,募資價也是1元每股,這家公司即將上市。

同樣在一級市場募資,募資總資金一樣,募資價一樣,但最終募資的速度絕對不同,絕大部分會選擇投資準上市公司,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登上了二級市場交易的話,股價從1元炒作到100元,資產翻了100倍,給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但另外一家公司隨著公司發展,股份已經值1.5元每股了,稍微給投資者賺了50%收益。

從一個例子說明,同樣在一級市場募資,一個未上市,一個已上市,但最終的價值就是不同的,股份拿到二級市場才能最大化,才能發揮股份的真正價值。這就是很多公司擠破頭皮也要上市,一旦上市公司價值翻幾十倍,幾百倍,這就是公司上市的價值。

A股市場就是投資性非常強,大家參與IPO申購就是等著公司登上二級市場,讓股價騰飛起來。如果只是募資不上市,很多人不願意投資,從這裡就直接說明IPO絕對不能撇開二級市場常態化,一定要結合二級市場才可能進行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