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近代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女婿是工程院院長,卻因摔了一跤去世

清朝末期,清廷腐朽不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各地掀起了陣陣反清浪潮。

為人所熟知的太平天國運動,從廣西開始最後轉戰大半個華夏,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但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卻是廣東人。據歷史學者研究考證,清末反清人士中最多的就是廣東人。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也是一位反清人士,他便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許崇清。

他是近代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女婿是工程院院長,卻因摔了一跤去世

許崇清

許崇清,1888年出生於廣州番禺,和在花都出生的洪秀全算得上是老鄉。許家在當地是個大家族,但很不幸的是,在許崇清8歲那年,他父親得病去世了,自此家庭沒落,但靠著家底還是收穫了一些知識教育。

1900年,13歲的許崇清前往武漢投靠姑丈,在姑丈的幫助下得以進入教會學堂唸書,這也讓他同武漢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許崇清有傲性,不想一直寄居在姑丈家,因此讀書時非常用功,之後考取了張之洞開辦的兩湖高等學堂。

1905年,許崇清考取官費留學日本,進入日本第七高等學校學習。在日留學期間,許崇清受同盟會學員的影響,接受了推翻清廷統治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發爆發後,許崇清跟隨哥哥許崇智參加福州起義,並在宋教仁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

他是近代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女婿是工程院院長,卻因摔了一跤去世

宋教仁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之後,許崇清再次前往日本留學,從第七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了日本帝國大學文學部學習,直到1922年才回到祖國。在日本留學17年的時間裡,許崇清對國外的自然科學、哲學和教育學等學科做了廣泛的研究,還掌握了日、英、德等幾門國外語言,並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介紹給中國學術界。

回國後,許崇清堅決執行孫中山的事業和政策,積極推動廣東地區的教育改革。他提倡工人農民認字的主張,努力開拓鄉村教育和社會教育,發展師範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1931年,許崇清第一次擔任中山大學校長,他大力招募知名學術人才前往中大任教。在許崇清的努力下,中山大學培養了一大批文化青年,推動了華南地區文化的發展。

他是近代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女婿是工程院院長,卻因摔了一跤去世

許崇清除了積極推行教育之外,他還堅決實行政治民主的主張,反對國民黨反動落後的思想,積極贊成國共兩黨共同抗日。抗日戰爭期間,許崇清在共產黨的幫助下,發行了很多思想先進的書刊,向華南地區的進步青年、廣大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思想哲學,許崇清因此被一些進步人士稱為“南中國的文化旗手”。

建國之後,許崇清再次被任命為中山大學校長,他努力貫徹中央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針,順利完成了中山大學改革調整的任務,對院校學術學科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教育改革家,卻在文革時遭受到了莫須有罪名的衝擊。

1969年,在一次批鬥過後,許崇清回家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出心臟病後就去世了,實在令人心痛。

他是近代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女婿是工程院院長,卻因摔了一跤去世

許崇清個人如此厲害,他的親戚也不平凡。許崇清的三位哥哥許崇灝、許崇濟與堂兄許崇智,在辛亥革命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尊稱為“許氏三傑”。而許崇智曾經還是廣州國民政府軍事一把手,妥妥民國大軍閥一個。此外,許崇清的堂妹叫許廣平,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的妻子;許崇清的女婿是“兩彈一星”功勳朱光亞,他曾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聽說侄子還是香港明星許紹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