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贝蒂·哈特与托德·雷斯利博士实验:证明当这些孩子长到3岁时,专业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已经达到1100个,而福利家庭孩子词汇量只有525个。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研究结束时,他们的智商分别是117和79,词汇量构造了不同大脑,间接影响到孩子智商。

这个研究证明: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并不是房间里的玩具,而是他们头脑中的词汇量。

是的,正确的阅读绘本能够让孩子的词汇量一跃而升,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孩子读着玩的,那效果就是没有那么好。

说到绘本,今天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给大家带来一篇,通过读绘本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以及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

01

入门级别:一句话引入绘本故事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绘本阅读,但通常是直接拿到绘本就给孩子读,或者以为讲绘本就跟故事书一样,照着原文读就行了。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其实这样读出来的绘本,不仅节奏快、内容空洞无趣,也会让孩子感觉非常枯燥,于是孩子听着听着就跑去玩别的了。

和其他读物不同,绘本以大幅的图片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还有一些绘本,甚至连文字都没有,如果爸爸妈妈只是简单照读或者简单叙述的话,孩子很难从中受到启发。

  • 从当天发生的事情切入

选择每天发生的事情作为切入口,是最直接的方式。

从一句话开始,目的是帮孩子先回忆当天在家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现孩子感到迷茫的话(低月龄宝宝大多都会是迷茫的),需要我们去帮孩子起个头,适当的引导孩子开口。

  • 逻辑关联法,适合0~1.5岁孩子

琪琪举个例子,其实刚开始引入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自问自答。(家长不必在意,这是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家长:“宝贝儿,今天我们去哪里玩了呢?”

家长:“妈妈带宝宝开车去逛超市了,对不对!”

家长:“在超市里,我们看到一辆天蓝色的小汽车,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车来了》,故事的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经历呢?

这个描述方式,适合0~1.5岁的孩子,因为孩子当时表达能力并不够,更多的是倾听,记得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放慢。

你要让自己跟着一定的逻辑线索去说故事:

时间顺序,要用上“早上、中午、晚上”;

空间顺序,要用上“左边、右边、里面、外面”;

流程顺序,要用上“首先、接着、然后”。

当你尝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入关键词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梳理和完善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这个最直接的帮助就是,3岁后你会发现孩子即便是爱问为什么,他们的逻辑性都会强很多。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 口述演绎法,适合1.5~4岁孩子

那适合1.5~4岁孩子的引导方法又是什么呢?记得掌握口述故事的技巧来演绎。

同样也是举个和孩子去超市后的对话,这里的关键是逐步完善讲故事的内核,让孩子明白故事是需要基本元素支撑的。

家长:“我们今天去了哪里呢?”;

孩子:“超市”。

家长:“是的,我们今天去了超市。”

家长:“那我们在超市看见了宝宝最喜欢的什么玩具了呢?”

孩子:“汽车”

家长:“对的,我们今天在超市看见了宝宝最喜欢的天蓝色汽车玩具”(运用复述法,目的是进一步鼓励孩子,把这段话完整关联起来)

这个复述的方式,其实是帮助孩子明白,原来我们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元素才算完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从1.5岁开始,孩子认知能力的个体化差异度就很大了,所以没有办法标准的说哪一套流程,最合适哪个级别的孩子。

但大原则是,你觉得孩子理解力足够,就多加点东西,如果孩子理解力不够,就放慢脚步。

最开始的时候,鼓励孩子先掌握简单的“谁”+“做了什么事情”,比如“我看书了”;

再掌握“什么时候”+“谁”+“做了什么事情”,比如“我今天看书了”;

最后再升级到“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比如说,“我今天在卧室和爸爸一起看了《车来了》绘本”。

在前面几步都稳定后,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年龄特点,加入更多的形容词或者副词。

增加词汇量后,就会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情节丰富的小故事,“我今天在客厅偷偷吃了又香又甜的麦片早餐”。

这便是我们讲绘本之前的“创造故事”最简单的入门了。

其实这个方法是延伸文字的宽广度,让情节更加生动有趣,随着你在里面添加的东西越多,你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情境的可想象力会更大。

02

进阶级别:重新复述故事

相信持续正确绘本阅读方式的爸妈们会发现,随着故事量的增加,孩子进入故事的节奏更快、更稳定,并且懂得节奏感。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孩子已经通过我们的引导方式,了解了讲故事应该有的节奏,哪怕是一句话的内容,但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延伸更多内容的深度和厚度。

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结合运用重新复述故事的方法,便可以让孩子提高注意力,并且加深孩子的认知、词汇量和逻辑能力。

  • 用思维导图画出绘本

我们知道孩子读绘本是喜欢反复阅读的,通过碎片信息的整理,再经过大脑的“发酵”,可以帮助理解书所讲述的内容,建立逻辑,打通脑回路。

这里所讲的用思维导图画出绘本其实是把孩子大脑这些活动清晰呈现出来的过程。

琪琪拿《乌鸦面包店》绘本举例: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这本绘本是日本绘本大师加古里子的代表作,日文版销量超过了240万册。是一个活泼欢快的故事,又是一出热闹精彩的纸上戏剧。

乌鸦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乐观、齐心、共渡难关的精神不时让人心头一暖,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深层的内涵与感动。书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形象都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那么这样一本绘本,在领孩子精读后,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下面我们就用三张图,来跟孩子一起绘制。

  • 气泡图

既然这本绘本的标题和封面都有面包、乌鸦,那不如我们就用“面包和乌鸦”作为主题,来跟孩子一起思考和联想一下。家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比如:

“你吃过哪些形状的面包呢?”

“提到面包你能想到什么?”

“想一想,有没有看过乌鸦有关的绘本、动画片之类的呢?”

相信这一连串的问题,一定能帮助孩子多角度想象,全方位地训练孩子的发散联想能力。

当读到“小乌鸦家的面包店在全村获得了好评,前来买面包的顾客络绎不绝,为了更好的经营他们的面包店,他们做了各种形状的面包”那一页时,就可以用Thinking Map中的气泡图来帮助孩子深入阅读这一页。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气泡图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描述事物的能力,那么在这本绘本中,就可以用“小乌鸦都做了一些怎么样的面包?”为主题,引导孩子深入阅读。

  • 树形图

孩子在精读绘本后,可以按故事的情节发展顺序来绘制,绘本开始介绍了幸福的乌鸦一家,我们可以和宝宝一起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同一张“家庭树”即可把人物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

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非常流畅,孩子可以很容易找到顺序的感觉。家长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比如:

“乌鸦面包店里都有哪些乌鸦呢?”

“这些乌鸦之间都有些什么样的关系?”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画出乌鸦家庭的“家庭树”以后,我就会顺势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家的家庭树,可以怎么画呢?

在谈论到“面包”的制作流程时,我们也可以去问孩子,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知道是按什么流程做出来的吗?

  • 桥形图

他们啊呜啊呜、吧唧吧唧地吃着点心的时候;他们烤了很多热乎乎、黄灿灿、香喷喷的面包。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这么多的形容词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掌握呢?我们可以用桥形图来展示它们的相关性和规律,更方便孩子的理解和记忆。家长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比如:

“宝贝,想一想书里是怎样形容面包的呢?”

“小巧克力他们吧唧吧唧地吃着点心,真的好像听到声音了呢。”

桥形图是最适合帮助孩子认识类比关系的工具之一。

当教孩子认识人与人或者事物与事物、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时,一张桥形图比指手画脚说半天都有效。

在《乌鸦面包店》绘本中出现了很多乌鸦,我们也可以以好朋友为线索把乌鸦一家的好朋友都有谁画出来。

兰可琪:同样读绘本,这位妈妈的方法让孩子逻辑、词汇量大大提高

基本上每一页我们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逻辑提炼出来。

用思维导图读绘本可以把一本书读得很厚,但是其实在孩子那里也可以变“薄”,因为孩子已经完全理解、吸收了绘本的全部内容,这样读完一本绘本,可以说是真正地读了这本绘本。

当你用这种方式读完绘本后,你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向你复述绘本内容,您会发现,孩子可以把这样信息量超大的一本绘本清晰、完整地讲出来!

最后,兰可琪绘本教育品牌总部提醒各位家长,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需要所有的(八种)思维导图都学会。

思维导图的引入分年龄段,也鼓励层层递进,适用于低幼的更多是圆圈图、泡泡图、括号图、流程图和树形图。

了解这个方法之后,各位家长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今天就拿起孩子床边的绘本,为孩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读一次绘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