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英國電信國有化改革:“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東方智庫丨英國電信國有化改革:“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隨著英國大選臨近,保守黨與工黨的競爭已臻白熱化階段,雙方紛紛向公眾拋出花樣百出的承諾以換取選民的支持。在此過程中,工黨領袖科爾賓再次語出驚人。他表示工黨將計劃對英國電信(特別是寬帶)進行國有化改革。

在面對媒體的採訪時,科爾賓解釋工黨此舉旨在通過為社會大眾提供接觸信息技術的平等機會來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進一步保護環境,是個利大於弊的改革。不僅如此,先前在蘭卡斯特大學的演講中,科爾賓還特意強調這種規模的惠國利民計劃只有政府有能力承擔,因而政府也不應當缺乏進行此項改革的勇氣和雄心。

東方智庫丨英國電信國有化改革:“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圖片說明: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來源: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然而,科爾賓的豪言壯語卻無法打動所有人,許多英國官員在科爾賓的表態之後不久,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甚至是強烈反對。英國電信首席執行官菲利普·詹森(Philip Jansen)就比較委婉地表示,在他看來這個計劃挑戰性實在有些大;而自由民主黨的商務發言人山姆·吉米(Sam Gyimah)則直接抨擊這個計劃“相當愚蠢”;同時許多政治經濟專欄作家和社群領袖也表達了自己對於該改革計劃的不信任。除此之外,在科爾賓發表要對英國電信進行國有化的言論之後,英國電信的股票也出現了下跌。

從目前社會各界的反應來看,反對國有化電信寬帶的聲音壓過了支持國有化電信寬帶的聲音。那麼人們不禁會問:這個表面上看起來能夠大大促進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提議,為什麼會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對?

在科爾賓針對國有化電信寬帶的各種發言裡,有一些話值得注意。首先,他將此次改革形容為是即將發佈的《工黨宣言》中最激進、最激動人心的一項計劃。其次他還表示如果工黨上臺,不希望任何人說

“在執政的這幾年里根本沒有發生任何改變”。這些話透露出科爾賓想要“大幹一場”的動力其實部分來自於希望得到民眾對於工黨的認可,這也是為什麼科爾賓提出了這一改革計劃的原因——為了讓民眾為工黨投票。

東方智庫丨英國電信國有化改革:“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東方智庫丨英國電信國有化改革:“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數據來源:英國通信管理局(2019年5月)

其次,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英國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比例相較2006年有著顯著增加,而對於年輕人來講網絡也確實是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僅如此,英國鄉村的網速遠低於英國平均網速以及英國城市網速,所以工黨選擇在大選前夕從信息基礎設施改革方面入手,且提出這樣的改革其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拉票手段,目的在於拉攏對網絡依賴性較大的年輕群體以及常年無法享受到高速網絡的鄉村群體。那麼既然出發點是“投其所好”,一些民眾自然會質疑科爾賓:究竟是真的有信心實現 “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宣言,還是為了大選在硬著頭皮簽發空頭支票?

事實上,工黨在國有化改革中的成績並不理想。1967年,當時的工黨政府成功將英國鋼鐵產業國有化,之後諸多問題顯現出來,其中包括雖然鋼鐵價格昂貴的問題在英國政府強制鋼鐵產業維持低利潤的政策下勉強得到解決,但其技術落後和質量低下的問題卻仍然存在,甚至因為“強制低利潤”措施造成的利潤縮減而變得更加嚴重。除此之外,生產效率低和機器老舊等問題在1988年撒切爾夫人恢復鋼鐵產業私有制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還持續阻礙著該產業的發展,直接導致英國在全球化市場競爭中的失利。而英國近些年鋼鐵產業發展停滯不前及鋼鐵產業工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也都與當年工黨的舉措不無關係。在英國鋼鐵產業國有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未完全消失的當下,要讓英國民眾再相信工黨不再重蹈覆轍,實在是有些困難。

其實英國公眾的擔憂不無道理,科爾賓的方案在提出之際就已經暴露出巨大的缺陷——預算風險極大。作為其方案的一部分,工黨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200億英鎊進行全光纖升級,並在全英國免費提供高速寬帶。然而根據英國電信執行總裁菲利普·詹森(Philip Jansen)的估計,僅在這一部分的預算就有可能超出百億英鎊,直逼300億甚至是400億英鎊。那麼這麼大筆的預算從何而來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黨提出可以通過發行國家債券募集其項目所需資金。這樣一來,雖然英國電信的國有化免費為英國國民提供了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但最終卻又要通過國民購買債券的方式來為其買單,於是信息產業升級的經濟“重任”峰迴路轉還是落到了英國民眾的肩膀上。

那麼回過頭來看科爾賓所說的“通過為社會大眾提供接觸信息技術的平等機會來增強社會凝聚力和促進經濟發展”,民眾就能夠察覺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假設,雖然有些相當貧困(也不會購買國家債券)的人從中得到了一些有限的好處,但大部分普通人還是在自己承擔,甚至還幫別人承擔了“購買”信息基礎設施的費用。在這樣的狀況下,一部分人會覺得是自己在“養”另一部分人,社會敵對情緒因而加劇,而不勞動就能夠使用免費高速的信息基礎設施使用權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也會導致民眾工作積極性的下降,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這還不是科爾賓國有化英國電信計劃的全部弊端,因為進行國有化的資金不可能全部來自於發行債券,這既不現實效率也低,於是這一部分壓力就“順理成章”地被推向了英國政府在公共事務的其他預算。一旦給該計劃籌集啟動資金,英國政府毫無疑問會對其他公共事務(譬如醫療,教育,養老等)的預算進行壓縮,然而對於本就有些捉襟見肘的公共事務(特別是養老)預算,任何一點壓縮都有可能使公共事務的正常運轉出現問題。

綜上所述,英國輿論對於科爾賓的改革持反對態度其實並非毫無根據、故意怒懟,所以,科爾賓目前應當慎重考慮他人意見,把英國的國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進一步對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概率進行一個相對全面的考量。工黨今後的政策會有怎樣的改變?人們不妨拭目以待。(本文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