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西遷記 薛銜天


成吉思汗陵西遷記 薛銜天


193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代表謝覺哉及延安各界的祭文

成吉思汗陵西遷記 薛銜天

成吉思汗陵園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血洗華北,屠城南京。國民政府西遷陪都重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也正是此時,漢、滿、蒙、藏等中華各族人民空前團結,不分種族,不分黨派,同仇敵愾,共赴國難,表現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1939年成吉思汗陵西遷甘肅榆中,閱時數月,歷地千里。所經榆林、西安、蘭州等大城市,當地軍政首長無不主持奉移大典,或遣派專員,舁其遺骨,饗以殊禮;而各城鎮鄉民,寧斷隔夜之炊,亦踴躍宰牲獻醴,祭奠我中華民族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英靈,人人舒張民族正氣,個個藐視倭奴氣焰。這是一次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大檢閱,也是反對日寇侵略的大示威。

移陵緣起

日寇久欲亡我中華,然依其彈丸之地,鯨吞泱泱大國,力不從心,遂制定惡毒的滿蒙政策:分裂中華民族,肢解中華軀體,建“滿洲國”,設蒙奸政府(德王“政府”)。但廣大蒙古族同胞不受其奸,與各族人民一起,奮起抵抗倭奴。

1938年日軍進犯包頭,欲侵佔鄂爾多斯草原,掌握蒙古族聖地——成吉思汗陵寢所在地伊金霍洛,以資脅迫蒙古族同胞,停止反抗。然其兵鋒屢屢受挫,遂出險謀:盜取大汗銀棺及速率定(大汗神矛)等神器,盜竊不成,則連陵帶棺炸而毀之,永隳我蒙胞精神豐碑,其奸詐狠毒,莫此為甚。

是年10月,伊克昭盟郡王旗留日學生華登托拉固爾返籍探親,途經歸綏(今呼和浩特),將其探得上述日偽奸謀告知當局。此後風聲日緊,有消息說:敵寇對偽蒙軍講話,鼓勵其“發揮十字軍奪回耶路撒冷之精神,向伊盟進軍,奪回蒙古聖地伊金霍洛。”又傳,敵特務機關決定,與德王商酌,將成吉思汗之靈櫬盜劫東移,如盜移不成,必要時即行炸燬云云。1939年1月13日,敵寇果然向伊盟新城進犯,並揚言進攻伊金霍洛。我守軍更加英勇作戰,打退來犯之敵。此次敵軍雖未得逞,但其陰謀已真相大白,我有關當局不能不謀萬全之計。綏境蒙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伊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郡王原系成陵吉農(奉祀官),遂於是年1月赴渝,向蒙藏委員會報告並密請轉呈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妥籌萬全辦法,將成陵遷移,於是有移陵之盛舉。

成陵乃蒙胞心靈豐碑

伊金霍洛漢語意為“主上園地”,位於伊克昭盟郡王旗境內,是700年來蒙古同胞之聖地。伊克昭漢語意為大廟,為內蒙古鄂爾多斯部遊牧地,位於甘陝兩省之長城以北,屬當時綏遠省境河套地帶,是蒙古西二盟之一。其幅員、資源雖不及其他各盟,而其歷史地位則居各盟之首。蓋成吉思汗陵寢所在地,為全蒙古人心所繫之故。其土地之所有權屬郡王旗之扎薩克(旗長),而使用權則歸於成陵守衛並祭祀者達爾扈特輩。達爾扈特即陵寢的“聖神護衛者”,以守靈為業,父死子繼,世代相傳。

據記載,成吉思汗病薨於六盤山軍中,其部眾奉火葬後之靈灰,擬遄返大汗之降生地——斡難河,而運靈馬隊行抵伊金霍洛地方,驟遇狂風,飛沙走石,數日不止。部眾因憶大汗生前曾稱美此地,鹹以為大汗威靈顯應,佳城吉壤,毋待卜筮,遂奉安焉。先前,大汗行軍至此,見四周沙丘環抱一片草原,綠草如茵,繁花棋佈,百鳥奏鳴,贊之曰“寶地”。當安葬完畢,狂風頓息,餘風習習,風走沙鳴,如人間仙樂,部眾皆謂神奇。

大汗陵寢為一複式帳幕,內供大汗之銀棺、大汗御用之馬鞍、大汗畫像、雕弓一張、寶劍四柄。銀棺長三尺,寬三尺五寸,厚二尺五寸,上鏤龍文,覆以黃緞。據傳,銀棺內保存著真正的大汗骨灰(另據記載,大汗的骨殖葬於蒙古國境內),是我蒙古族同胞生命所繫。另有速率定(神矛)霍洛,為專門供奉大汗神矛之地。傳速率定為大汗建立武功之神物,共五,一大,四小,均鐵質。大速率定之柄長丈餘,矛之下端綴棗騮馬鬃之纓,樹立於陵寢之外,數百年來未嘗鏽蝕。四小速率定供小銅廟中,每年達爾扈特人眾,擎以分巡伊盟各旗,供官民瞻拜。大汗第三福晉之靈櫬,則安葬於去伊金霍洛90裡之小伊金霍洛。

凡此數處者,蒙古同胞均視為聖地。700餘年來護衛和祭奠不衰。蒙古族各部雖風俗有別,但一律尊崇大汗為始祖。每逢舉行大祭,新疆、青海、西藏,乃至雲貴等地均有蒙古同胞絡繹而來,伊金霍洛實為聯繫蒙古民族的紐帶。蒙古民眾雲:“成吉思汗為蒙古人之心,速率定為成吉思汗之靈魂。”且應指出,成吉思汗不惟蒙古族人民所景仰,他作為我國元朝的始祖,也被列入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列,得到了漢族等其他各族人民的敬重。

日寇欲盜棺毀陵,實冒中華民族之大不韙!

蔣介石決定移陵 程潛全權處理

最高當局接獲情報後,密令傅作義副司令長官轉敕蒙旗獨立旅旅長白海風(卓盟喀拉沁人)負責保衛成陵,並令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派兵協助,而伊盟保安長官公署亦派隊前往,確保陵寢安全。白海風是當時著名的抗日將領,又是蒙古族人,在未奉命令前派兵分防伊金霍洛、小伊金霍洛、速律定霍洛、吉洛金霍洛等地,並準備足數駱駝,遇必要時即奉移至安全地點。

蔣介石接到蒙藏委員會轉來的報告,即交戰時最高權力機構最高國防會議討論。多數以為,成陵安全已確保無虞,遽然遷移,難免人心浮動,議決暫不遷移,萬不得已時再遷。沙盟長面見蔣介石,直陳成陵為蒙古族民心所繫,不可有萬一差池,力主西遷。蔣介石遂從沙王所請,交最高國防會議複議通過,於1939年4月24日電令天水行營(行營設於西安)主任程潛全權辦理移陵事宜。

其電令曰:“西安程主任頌雲兄:密。案據蒙藏委員會轉據壹(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籤請將成吉思汗靈櫬遷移,免被敵偽竊據利用等情,經最高國防委員會議決,准予遷移,並經核定暫遷甘肅榆中興隆山,茲希轉敕遵辦下列各項:(一)準備一噸半以上之卡車十輛帶油交由中央護送靈櫬人員支配使用。(二)希派憲兵或得力部隊六十名交由中央護送人員指揮隨靈護衛。(三)成靈定由伊金霍洛經榆林轉西安赴榆中,希轉敕沿途軍政長官迎送致祭,並妥善保護。(四)成靈抵達西安時,軍政長官應迎送致祭,並妥善保護。以上四項,希妥慎機密辦理。其餘應辦事項,應由中央護送人員商承辦理為要。渝。中正。敬辦四。印。二八、四、二四。”

遵照最高命令,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會同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賀耀祖,籤擬辦法,經呈請核示報可。政府派蒙藏委員會矇事處處長楚明善、軍事委員會邊事科科長唐井然、郡王旗協理臺吉貢布扎補為遷移護送專員並以楚明善兼主任,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郡王旗扎薩克圖布吉升巴雅爾、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第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歸化土默特旗總管榮祥、綏境蒙旗自治指導長官公署參贊石華嚴、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等為啟靈致祭官,並以沙盟長為主祭官,奉厝甘肅榆中縣興隆山。俟抗戰勝利後,仍奉還伊金霍洛,以示國家崇敬與保護民族英雄之至意。

在西安方面,天水行營主任程潛成立100餘人的專門奉移成陵籌備委員會,將各項有關事宜安排停當。

成吉思汗陵西遷記 薛銜天

聖陵千里播遷 共祭炎黃始祖

4月初,迎厝成吉思汗靈櫬專員楚明善、唐井然率領隨員自重慶首途,月中抵西安,當與天水行營商洽關於啟運辦法,並經由軍事委員會電令綏、陝、甘各省政府,第二、第八、第十各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準備沿途警備及經過縣城迎送致祭等事宜。

6月8日正午,舉行小伊金霍洛起靈祭典。小伊金霍洛為小主上園地,去扎薩克旗政府約15裡,是為成吉思汗第三福晉巴格鄂金之陵寢。兩蒙古包相連屬,內間藏厝福晉之銀棺,外間系甬道,包內四周張黃色布幔,棺前設香案,案前置鐵火架一,棺上懸雙劍,案旁豎四矛,陳設極為簡單樸素。由沙盟長和唐專員致祭詞,儀式按蒙古族通例。

9日黎明,中華民族史中有名之祀典開始。致祭官沙克都爾扎布、圖布吉升巴雅爾、鄧寶珊、高雙成、榮祥、傅作義,代表袁慶曾、何柱國、白海風,奉移主任專員楚明善等率步騎官兵700餘人齊集於伊金霍洛,伊盟各旗代表達拉特旗扎薩克康達多爾濟等20餘人均先期到達。祭奠程序悉以民國禮制,三獻供,九鞠躬,在悠揚之軍樂聲中大典告成。當時並由中央黨部特派攝影師攝成新聞影片。禮畢,沙盟長以吉農地位率各旗代表舉行舊制禮儀。祭禮告終,移靈用之白色神駝、高輪大車導入陵壇,成吉思汗之銀棺即由達爾扈特輩虔敬移入靈車。當時執事者之態度莊敬肅穆,觀禮之蒙古同胞均熱烈歡呼,表示衷心擁護政府移陵決定。

6月9日上午,成吉思汗銀棺自伊金霍洛起靈。下午,成吉思汗福晉銀棺自小伊金霍洛起靈,先後運抵扎薩克旗阿木臺廟。10日正午,綏境蒙旗政務委員會、察綏蒙旗黨部、伊盟保安長官公署、伊盟盟政府、扎薩克旗旗政府、扎旗保安司令部、扎旗學校等各派代表,舉行公祭。13日,銀棺、銅廟、速率定、祭器等由十八里臺起運,千里移陵正式開始。

自扎薩克旗起運,沿途蒙古漢族民眾,均從遙遠村莊踏沙而來,頂禮膜拜,虔誠敬信,情真意切。各族民眾目睹聖靈遠道播遷,悲憤激昂、同仇敵愾之情溢於壟畝。

16日下午3時,靈隊抵榆林,各機關、各部隊、各團體、各學校代表及民眾二萬餘人,各擎五色標語紙旗,齊集北郊恭迎大汗靈車。烈日下民眾夾道而來,焚香瞻拜,作吉祥之禱告。靈櫬抵北關,在歡呼雷動聲中入城。爆竹聲響徹雲霄,國旗插遍街頭巷尾。大汗靈車在盛大歡迎聲中穿城而過。靈堂設在南門,綵棚正中懸大汗遺容,香案羅列,陳設牲、醴、果、蔬各種祭品,四壁滿張輓聯誄幛、花圈。靈櫬入靈堂後,祭奠隨即開始。主祭官行政督察專員兼榆林縣長富文領導各機關、團體、學校代表公祭。此外,綏境蒙旗自治指導長官公署參贊石華嚴代表長官閻錫山,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相繼致祭完畢。在莊嚴肅穆之祭樂聲中率與祭之公務人員繞棺一匝,典禮隨之告成。隨後,由護衛軍警領導靈堂外觀禮之民眾繞棺,各遂其瞻仰聖靈之願。

18日,靈車抵米脂縣城,中共中央代表謝覺哉、八路軍代表滕代遠代表延安各界前來祭奠,發表熱情洋溢的祭文,號召五族一家,內除敗類,外抗強敵。

19日,清晨離米脂縣,晚8時半抵綏德,到場迎祭者有陝西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綏德縣政府、縣黨部、八路軍駐綏德部隊等20餘單位。綏德當抗日戰事前線,靈車過境未便久留,午後5時抵清澗,20日抵延川縣之永平鎮,22日上午10時抵甘泉縣,傍晚抵洛川縣。

23日9時許過軒轅黃帝橋陵,蒙古籍護送專員貢布扎補及達爾扈特要求:“黃帝為我蒙漢共同之始祖,今日機緣巧合,擬往拜謁。”楚明善、唐井然兩專員欣然接受,前導登橋山恭謁黃陵,並由楚專員講解蒙漢同祖之歷史,所有蒙古同胞甚為感動,其對黃帝祭奠之虔誠,於成吉思汗毫無二致,“蒙漢一家”,得到生動體現。

謁陵畢,靈車入中部縣。上午11時抵宜君縣。下午4時抵同官,縣長田在養率民眾兩千餘人,在大雨滂沱中舉行公祭,秩序井然。牲醴供獻甚豐。同官為極貧瘠之區,戮力為之,民眾誠敬聖靈、恪恭將士之精神,令人無不感動。

24日12時抵耀縣,3時半,抵三原,縣長何庭鎧,騎軍騎兵第二師師長馬祿率軍民5000餘人郊迎於五裡外,在南關外城南公園祭場恭謹致祭。5時3刻,經涇陽縣,7時靈車疾馳抵咸陽城外。省主席蔣鼎文郊迎十里之外,設壇路祭,沿途迎靈之軍民十餘里。

靈車轉赴西安,自西捎門入西關,全市旗幟飄揚,鞭炮之聲有如珠連,市民焚香秉燭,夾道歡呼,靈車緩行三里許,進安定門,過西大街,所經各十字路口,均搭彩坊,又四里許,達鐘樓安靈所。鐘樓為明代建築,位於城之正中,高7丈,通東西南北四大街,遙與四城門相對,樓下穹廬極為寬廣,靈堂即設於此。天水行營主任程潛,於中央特派護靈專員抵陝後,即敕西安各機關妥慎研究靈車過境時之安全問題,並經行營政治部、第一戰區政治部、陝西省黨部、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支部、陝西省政府等機關召集各人民團體學校等成立成吉思汗靈櫬迎送大會,經月餘之籌備,動員工作人員達百餘人。會場靈壇正中設方壇,兩銀棺安置其上,壇之四面穹洞中遍插聯幛花圈。面南為致祭位置,門外四周均扎彩制牌坊,堂皇富麗。夜9時,祭禮開始。行營主任程潛代表宴勳甫,第十戰區司令長官、陝西省黨部主任委員、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陝西省參議會議長宋聯奎以及各機關首長,各團體、各學校代表,依序舉行公祭。靈前牲醴果蔬,鋪陳甚豐,繼宣讀祭文達數十通。於是莊嚴肅穆之盛大祭禮遂在軍樂悠揚聲中禮成。參加之10萬群眾為此一片歡呼。

從西安起,靈隊轉乘汽車,大大加快行程。26日黎明靈車運回咸陽。27日由咸陽西行,過醴泉、乾縣、永壽、彬縣。28日過長武,入甘肅省境,經涇川、平涼、隆德,於7月1日抵榆中。由此西南行15裡即達奉安地點之興隆山。

至此,千里行程,始行結束。

成吉思汗陵西遷記 薛銜天

寶山安靈

興隆山去蘭州90裡,層巒聳秀,長林鬱翠,松風拂面,靈泉洗耳,真是難得寶地。大汗靈櫬厝此,人傑地靈,相得益彰,如同天造地設。靈車到來之前,本地陰雨連綿,7月1日開始,雲開氣清,山嵐鬱秀,似迎聖靈,隨行蒙古同胞莫不歡天喜地。關於靈堂、道路、隨護官員住所、駐守部隊各項,均由甘省府各機關組織之迎厝成吉思汗靈櫬籌備會一一佈置完善。除靈櫬安放地大佛寺外,山上娘娘廟、藥王廟、靈官殿、菩薩殿四廟均經鳩工修繕,粉飾一新。是日,大汗靈櫬、福晉靈櫬、速率定等神器一併奉移入爭秀峰之大佛殿,奉安典禮備極隆重。現將當時記載簡述如下:

大佛殿等廟位於興隆東山之半腰,距山腳約2公里。原僅有供遊人行走之小路,業經開闢,山腳通西蘭公路亦經修整。靈堂就大佛殿正殿房屋高度寬度,上以黃布架柵,下鋪黃色地毯,前懸黃緞紅布,裡連簷走簾三副,靈櫬即奉櫬於此。簾外設象腿黑漆木神龕三具、祭席桌一張,均飾以紅布桌圍,正面懸二尺四寸成吉思汗畫像一張,鏡架一座,萬年燈一盞,神燈六盞,蠟燭臺三對,果碟九隻,大小香爐三座,及花瓶香插等陳設。並就大殿樑柱各形勢扎紅黃二色洋布半圓彩坊三座,簷以紅彩金花紙球裝飾,各懸匾額、對聯。左右壁,左右偏殿均滿懸各界所獻聯幛花圈。大門扎彩坊一座,沿山道樹枝點綴以紅彩,山下扎松柏立體彩坊一座,懸黨旗、國旗,榆中城外大道與上山路銜接處,扎紅黃藍三色立體彩坊一座。抬靈槓夫二十四名,各著黃土布服裝,靈前引以黃紼,主祭官及陪祭人員均執紼前導,軍樂抑揚,龍旗招展,武士赳桓,民眾熙攘,與嵐光翠藹,寺壑雄山相輝映,聲容並茂。靈車到達路祭處及山腳,各鳴炮九響,鞭炮三萬,安靈時燃鞭四萬。靈前祭席一桌,供果九碟,龍燭三對,花燭三對,焚檀香。祭牛一頭,羊九隻,豬一口,路祭羊三隻,花燭一對,供果九碟。

司儀讀贊者各二人。國民政府特派甘肅省政府主席朱紹良為安靈主祭官,所有駐甘中央各機關代表,地方黨政軍機關代表,省立大中小各校師生代表,人民團體代表以及觀光外賓千餘人均入山與祭。中央特派護送專員楚明善、唐井然、貢布扎補亦共同與祭。聖靈妥奠後,隨靈之喇嘛、達爾扈特誦經,山中羽士亦奏樂朝拜,奉安大典於是告成。

政府特派一連軍隊長期駐守興隆山,隨行土爾扈特照常守靈,直到抗戰勝利靈柩遷回原址,聖靈毫髮無損,日寇奸謀最後落空。

弘揚愛國主義 激揚抗日鬥志

這次移靈,靈隊行數千裡,經數十個縣鎮,沿途社會各界,上從最高地方軍政首長,下到普通百姓,迎送靈車者總數達幾百萬人。他們不分黨派和民族,不論狂風暴雨,不管酷暑高溫,熱烈迎送靈車,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發揚成吉思汗的勇武精神,早日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還我淪陷領土。這本身就是中國人民弘揚愛國主義、激揚抗日鬥志的生動表現。

在移靈過程中,軍政長官,各界知識分子,或撰寫輓聯祭文,或發表文章,頌揚成吉思汗的蓋世武功,藐視倭奴囂張氣焰,譴責日寇暴行,號召各族人民團結,軍民奮勇殺敵。

代表性的祭文有: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謝覺哉、八路軍代表滕代遠等率延安黨政軍民學各界的祭文:“日寇逞兵,為禍中國,不分蒙漢,如出一轍。囂然反共,實則殘民,漢蒙各族,皆眼中釘。乃有奸人,譎然附敵,漢有漢奸,蒙有蒙賊。驅除敗類,整我陣容,抗戰到底,大義是宏。……元朝太祖,世界英傑,今日郊迎,河山生色。而今而後,五族一家,真正團結,唯敵是撾。”

閻錫山的祭文:“全民一致,奮起圖強”,“抗戰勝利,再奠陵岡”。朱紹良的祭文:“慰祖英靈,系我民望”。鄧寶珊的祭文:“維太祖,神武英明……閱七百載,倭寇橫行……更施狡計,毀我陣營,圖竊陵寢,用資號令。爰為遣地,永固佳城,維蒙與漢,如弟如兄,幸祈呵護,共躋升平”。八路軍駐榆林辦事處祭文:日寇“竟欲利用德王,盜我元太祖靈櫬為號召,投彼之計。……殊不知我中華民族,精誠團結,愈戰愈堅,非任何鬼蜮伎倆所可破壞也。中央為徹底擊破敵計,並仰慰先靈,而加強抗戰,決心特派大員親臨奉移,典至重也。”

具有代表性的輓聯有:

閻錫山的輓聯:七百年謨烈如新外薄裨瀛猶震疊 三千里靈神昭格即看民眾共謳思。

朱紹良的輓聯:武烈震西歐東亞之邦百戰功勳垂汗簡 大行自梧野橋山而後八方風雨奏神弦。

蔣鼎文的輓聯:鯨波東起龍馭西遷遠道過三秦此去名山傳福地 漢武堪儔唐宋未逮豐功照一代每懷大漠仰雄風。

鄧寶珊的輓聯:勳業滿乾坤想當年叱吒風雲縱橫歐亞 寇氛連華夏看此日倉皇戰馬憑弔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